
第103章 郑成功的后续脱离宣言
晚上不能耽误太久,王夫之离开之后,郑成功和光复军校老师们,并肩走在路上。
郑成功还在想着王夫之的话,确实他和郑家无论性格还是三观,都根本不合适,他也早就想发表脱离宣言了。
对于郑成功来说,刘秀确实更聊得来,甚至很多时候都能心意相通,这其中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郑家的关系……
如果他发表脱离宣言之后,还想得到郑家的船只,那以后又该如何相处?
想到这里,郑成功猛然惊醒,想什么呢?怎么突然就歪到这里了?走神之间,他一脚踩空,差点摔倒在地上。
“你没事吧?”
光头老师拉了一把,关心的问道。因为胡思乱想的郑成功,他还能说啥,他不是那种急的人,在应天府的时候,就是非常受欢迎的风云人物,受到很多文人的青睐。
他不由得抱怨郑芝龙,特么都大海盗了,就没吃过好的吗,清军随便一个承诺,被迷成那样?
“没事,有点走神了。”
分开之后,郑成功回到屋里,结果却失眠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现在心很乱,脑子里面只有如何脱离,心中满是刘秀就是真英雄。
刘秀从书房出来的时候,顾夫人还在看书,一身休闲打扮,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着。
不得不说,顾夫人还是挺好看的。怪不得顾先生说,很多青年都被她迷得七荤八素的。
顾夫人好看,一开口就是小鸟依人,让人觉得反差太大,“老爷,我也要参加情报管理。”
“呵呵,夫人青春活力,早点休息。”
刘秀笑着说道,没有同意,他不明白为啥,当然不会同意。
“老爷……”
顾夫人差点被一句话给噎住了,她有想法,就是想帮刘秀,确实没其他意思。
“你不是要经商吗?还管情报干啥?”
“老爷,我想谈谈太平商会的事情。”
顾夫人说着说着,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她是一个力求上进的女人,也知道要求有点过分。
之前参加太平商会,她信誓旦旦说,知足常乐,其他方面,什么东西都不要。
现在,阮夫人一劝,又过来要求参加情报系统,也觉得脸皮有点遭不住。
但顾夫人又觉得必须要争取,阮夫人都同意了,这让她觉得以后可以试试。
不过刘秀要是因此而轻看她的话,那她的努力可能就因此而打住了!即使是有风险,她也一定要努力一把。
这就是顾夫人的高明之处,明明很在乎,却偏要在刘秀面前,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态度。
而且顾夫人明明知道阮夫人对她的意思,却一直在装糊涂。这种行为并不过分,因为夫人们就是闲得无聊。
“你想接收梨花的事情?”
刘秀似笑非笑地问道,他其实不反对,只要阮夫人同意就行,不过他就想逗逗顾夫人。
“嗯,阮夫人说了,她可以教我。”
顾夫人侧过脸仰着头说道,露出修长的脖颈和清晰的锁骨。
刘秀笑了,搞半天都谈好了,难怪顾夫人挺有底气,然后就拦腰把她抱了起来。
“该你尽义务了。”
阮夫人挺好的,顾夫人也挺好看的,也别浪费。
阮夫人怀孕了,刘秀总要在乎她的感受,各种举动都很温柔,很多都不舍得做。
面对顾夫人,他就没有这些顾虑,管她怎么想,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刘秀的表现,反而让顾夫人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老爷,你今天怎么有点不一样?”
完事以后,顾夫人抱着刘秀问道。
“也没什么不一样。”
刘秀处于贤者时间,淡淡说道。顾夫人突然涌现出一种别样的情绪,反正就是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顾夫人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把这种情绪从心中赶出去。反正已经决定了,再也不要过稳定生活了。
“老爷,那我什么时候接收?”
顾夫人说道,女人就是这样,不分场合,其实还很幼稚。
她还挺上心,刘秀笑一声,“你想什么呢?先跟着高太监学习几天。”
接下来几天,顾夫人确实努力,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
刘秀看了都连声称赞,积极性高,格局大,要所有人向顾夫人学习。
结果,高太监说的话,却让刘秀大吃一惊,“老爷,我不想管理情报了,我这个人挺没用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我只想跟着老爷,一直到老。”
“别人都说我废柴,我觉得他们说的也没什么不对,我就想做点简单的。”
高太监的一番话,差点都把顾夫人给说哭了,刘秀却明白了,这是不想两头堵。
这一番话,看起来是在自嘲,却把人设全都立住了,这是要从情报系统脱离。
更重要的是,高太监非常真诚,没有丝毫的表演痕迹,就像是感情完全自然的流露。
要说高太监这么干,是为了什么好处吗?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其实是太辛苦了,高太监确实做不下去了。
顾夫人还想替高太监说话,刘秀却认为确实不适合,于是就把高太监任命为太湖屯田校尉,以后的情报系统,分成两块,军队方面有阮小二负责,内政就有太平商会来搞,顾夫人负责。
此时,王夫之正在上班。他整顿镇江官场的方式,就是每天查考勤,贴满励志标语。
这样还不够,王夫之为了带头作业,然后买了一个小床,放在镇江总管办公室,和熬鹰一样,天天不下班,还看谁先走,搞得整个官场都怨声载道。
镇江总管的工作并不多,主要就是做一些方案,真正的执行都需要刘秀同意,不过他这么负责,刘秀还真不知道。
镇江的官员们,现在天天下班不能走,只能假装工作,那就只能理直气壮的摸鱼了。
另外一边,在征求了钱谦益的意见之后,郑成功发表脱离郑家宣言,福建郑家内部整个就一团乱麻。
福建郑家,每天都有无数朋友来安慰,问郑成功去哪了。再加上镇江的通告,提到了南明政权。虽然隐去了隆武帝的名字,但也比较罕见。
所以,所有福建文人都知道了郑家内部有矛盾的事情,他们没有在乎,毕竟和郑家不对付,还编了不少故事,郑家的名誉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