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4章 王夫之的选择

这天一早,王夫之一到大帅府,就被刘秀叫到了书房,钱谦益也在。

钱谦益还称王夫之,为天生清官圣体,今天要升官了。

“王总管,你来镇江也好几天了,你的工作态度,我们也都看在眼里,工作能力、思想作风都过硬。所以我就决定,给你再加一加担子!让你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谓的压压担子,意思就是要升官了。毕竟职位越大,责任越大嘛,大领导都是举重冠军。

刘秀知道,在大明,到了小阁老那个级别,大明两京十三省,全在他肩上挑着。

要给王夫之升官,也是有理由的,一方面是因为他来的巧,阎应元本来早就该升了。不过因为不主动,只能在军校。

现在王夫之来了,就搞得风风火火,至少给刘秀带来不少威望,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样的人才就是真名士,就算是为了哄着他继续干活,也要给升官了。

另外一方面是现在的江南舆论,王夫之都成大家伙口中的,天生清官圣体了,要是再不给他升官,就显得不会用人了。

“王总管,我决定将你的级别提升为四级校尉,打下应天府,就让你顶上去。”

刘秀继续说道,这也是军队的职务,也可以拿更高的工资。毕竟总管属于临时的,说官也算不上,只有级别,没有职务。

不过即使有了职务,王夫之以前干什么活,现在还是什么。最大的好处,就是工资多了。

但不管如何,对于王夫之来说,这都是仕途起点的新进步!

正常情况下,升官之后,都会跟领导表表决心,说接下来一定好好干,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不负重托,再接再厉好好工作。

但是王夫之的表情,非常淡然,仿佛根本就丝毫不在意,毕竟他已经喜欢刘秀的重视了。

钱谦益看王夫之这么淡定,略微有点失望,不过也可以理解,在大明的话,早就该升了,没有惊喜也很正常。

王夫之从刘秀手中,接过任命文件,沉吟了片刻,说道:“大帅,非常感谢这段时间的共事,我准备参加军校训练。”

“啊?”

钱谦益愣了一下,这是来那一出,王夫之不是文人?

“你要去参加军队系统?”

刘秀眼前一亮,他有点明白了,还是询问了出来。

“是的。”

王夫之点头,生在乱世,他也想马上击败清军,做一个带兵的大将。

“哎……”

钱谦益叹了一口气,从心底来讲,他是不愿意王夫之走军队的,文人都走了,谁来干活啊!

阿福的第一师经过三个月的整编,自我感觉良好,就来找刘秀,想着去江北打清军,继续北伐。

出发之前,刘秀当然要检阅了,主要没有实战,他不放心,清军可不是治安军,那是屠夫,不小心就会被杀的。

此时的江南,老百姓本来都是情绪主导的生物。当有人带头反清的时候,他们愿意提供一点帮助,发声支持。

当他们发现,这个所谓的清军,竟然获得了不少二鬼子支持的时候,心态就会发生变化。

这几天,已经有很多文人,羡慕嫉妒二鬼子,开始阴阳怪气说一些酸话,再加上洪承畴请的内应开始发力。

响应的舆论很快,就被有心人引导,朝着相反的方向引导。

二鬼子文人的形象发生逆转,从被清军欺负的可怜人,在艰难求生,变成了碰瓷讹人的无赖。

要说刘秀这么干,是为了什么好处吗?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他就是想出一口气,想恶心洪承畴,不想让二鬼子既拿了钱,又得了好名声。

不是想要钱吗?清军给你,对于刘秀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只要拿了清军的钱,就要做好被万人唾骂的准备。

此时,王夫之正在监督手下干活。总管这个活,好人做不了,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如果是以前的话,王夫之显然就不适合,这是个宽厚的人,学问也好,但是这个人太心弱,心弱到没有处罚。

他这前半生,真是傀儡的一生,先是给他家人当傀儡,然后婆媳不和,他于是又成了家庭的傀儡。

家里叔叔夺权,他就是叔叔的人,弟弟掌权,他就是弟弟的支持者。

不倒翁,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墙头草的角色。他叔公封他为管家,他给家里当了教书先生。

这个总管,这也是刘秀考验他的,以前有守将,现在可好了,有了王夫之,刘秀直接都让他处理。

在家族,他是老好人,几乎所有的人都欺负王夫之。学生们嘲弄他,王夫之除了忍着,也只能净受气了。

现在就不用了,郑成功点破了窗户纸,王夫之也下定决心,让别人也尝尝这个滋味。

本来当地官员想过,也欺负他,跟他说,干活也行,轮流来吧,苦力也当两天吧。

王夫之的夫人都欺负他,这一辈子,跟他说不能太花心,不然就要靠边站站,让夫人多管点儿事,这样日子也许好过些。

王夫之不爱钱,媳妇更加欺负他,别老听朋友的,还是得听我的。

王夫之是个好文人,在他眼中的这个世界一定不完美,问题太多,而且都是针对自己的,但确实都和自己无关,到处都是问题,但不是他招的呀。

靠自己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靠别人能靠谁呢?只能依靠刘秀,不然依靠父母,靠老婆,这都靠不住。

而且王夫之还是很可怜的老师,他的学生很多都被清军杀了。刘秀就知道,谣言也别都太当真,因为有太多的人要诋毁他。

清军要诋毁他,南明要诋毁他,甚至湖南的何腾蛟也要诋毁他,为什么?废话,他要不是一个精神上没有障碍的人,这些人不就都成了问题人士?

只有他是有问题的,他是病人,这些人这才不是篡改,或者说,才有正当性。

而他呢?作为文人,王夫之也很无奈,没有实力,就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人生历史,也就只能让别人来写。

还能怎样呢?还指望他能被写成一个正常人吗?所以刘秀也要编故事,争夺话语权。

有时候刘秀会心的一笑,这个时代有点儿意思,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财富又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了。

这种土地兼并到了什么地步呢?刘秀记得,以前在军营,在院子里听见蛤蟆叫,都不知道这个蛤蟆是在军队的土地上,还是在别人的土地上。

军营四周的地都被人占了,刘秀问过阎尔梅,他这么回答,这回答就更有意思了,您管那个呢?在哪儿不睡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