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2章 郑成功要助人一臂之力

男人谈政治,每个人都有理论,刘秀不得不频频点头,确实说的都不错,不知不觉就是深夜。

于是刘秀就把话题往回拉,他就说明末天下大乱,这个时候的老百姓根本没有心思,搞什么道德建设,他们要得只是活下去。

刘秀还举例子,有人报告过,说是江北饿死人了,这个报告还是阎尔梅亲自去查过,确认无误后才报告的。

这种情况,不知道也就算了,刘秀特意安排江北赈灾,没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人死去。这样的话,刘秀良心不安,而且也有损他的威望。

老百姓快要活不下去了,刘秀也编了一些内容,放在故事里面,就是说他为什么要反清,这也是原因。

江南的文人还不相信,于是在讲故事的时候还改了,说有些地方的老百姓,现在吃粥都成困难了,快被饿死了。

这个故事被刘秀一再引用,甚至于安在好几个二鬼子的头上,这都是为富不仁,一定要反清,反正都是清军的错没有他们,大明不会完蛋。

其实刘秀明白,这叫饱汉子不知饿汉的饥。有钱有势的,根本不会走到山穷水尽。

不光是江南文人,他们的生活一直很优越,还有二鬼子也不知道,清军来了就跪下,当然不会饿死。

刘秀手下当兵的,他们真的知道吗?他有点怀疑,这都是满脑子肌肉的家伙,治国水平绝对不行。

至于东林党,还有大商人,刘秀不管用,瞎搞会死人的,那些大家族的公子哥们知道吗?

刘秀其实明白,乱世不说其他人,在座的又有几个,明白人为什么会因为饥饿而死。

清军也不明白,为什么走极端?为什么要反清,要是能活下去,不至于饿死,谁也不想冒着杀头的危险。

如果能活下去,谁又会铤而走险?这个道理多尔衮不懂,他以为屠杀可以搞定问题,其实那是因为没有遇到刘秀。

第二天都还要忙,于是刘秀宣布到此为止,这个事情急不得。

刘秀最先离开,然后钱谦益也去了书房,他还有事情需要请示,其实就是他希望太湖军屯直接归刘秀负责,现在通过太平商会,感觉挺别扭的。

郑成功也在旁边,没办法钱谦益担心刘秀听不进去,特意找了徒弟帮忙,他感觉到了,刘秀特别重视年轻人。

刘秀思考了以后,还是同意试试,不过钱谦益确实挺辛苦,就特批他在家休息一个月,至于太湖军屯就先这样继续,等钱谦益休息后,再去改进。

刘秀还有事情,正好郑成功有时间,就安排他去协助王夫之,尽快熟悉光复军校,从军校老师里面找助手,不能一个人单干。

王夫之刚刚走到门口,今天他打算去加班处理事情,最近他刚来还不熟悉,需要花费时间熟悉镇江城。

“王总管等等我!”

郑成功追了下来,他有事情要说,“老王,他们不理解你,我理解你!我觉得你这个行为特别棒!”

王夫之笑了,自从他不要钱,好多人说过他是不是傻,就连他的夫人也这么说过,只有刘秀支持。

“哦,那你说说?”

王夫之知道郑成功,这是钱谦益的爱徒。

“额,就是我觉得男人不是挣钱多少,而是要要心胸豁达,我觉得王总管不是一般人!”

两个人并肩走在路上,郑成功问道:“一会还要去忙啊?”

“那倒没有,还有点饿了,刚才没吃多少。”

王夫之刚才太兴奋,以至于没吃饱,现在反应来了,感觉到饿了。

“那别回家了,我请你吃饭?”

郑成功也没吃饱,今天才知道刘秀的想法,他也很激动。

“你……请我吃饭?”

王夫之疑惑问道,他其实不熟,不过看来不是代表钱谦益来的。

“恩,为了我们心意相通,志同道合,请你吃饭。不过我可说好,随便吃点。”

郑成功笑着说道,本来他是大少爷,到了刘秀军以后,也没有优待,再加上郑家让他回去,他没有同意,以至于郑家断了生活费,其实也没有多少钱。

“可以,我不挑的。”

“那我们去吃扬州炒饭,附近有一家特别好吃。”

郑成功说道,这也是太平商会的产业,全天营业。

王夫之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郑成功这么喜欢在外面吃米饭,他似乎是一个例外,以前嫌外面不干净,每天都是在家做饭。

他甚至都想不起,自己和夫人一起在外面吃饭的场景。

这时,郑成功惊呼一声,王夫之还以为他有事忘了。

“光复军校的几个老师也在附近,我带你去认识认识?”

郑成功当然不是自己来的,他是被刘秀派了任务,要帮着王夫之融入。

王夫之有点犹豫,感觉去和一群小年轻吃饭,是不是不太合适。

“别犹豫了呀,你这都是总管吗?正好熟悉军校。”

既然郑成功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王夫之也不再好拒绝了,只能接受好意。

很快,郑成功就带着王夫之,来到太平商会的扬州炒饭店,几个老师看到王夫之,都是大吃一惊。

一个光头青年认出了王夫之,于是问道:“王总管?您怎么来了?”

“这不是没吃饱,正好给你们介绍一下。”

郑成功作为中间人,给他们分别介绍道,其实王夫之不认识老师,大家伙可是认识他,毕竟也是名人。

王夫之也很客气,“以后多多走动,我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哈哈哈,王总管真是平易近人。”

几个老师笑做一团,郑成功也不说话,就在一旁看着,就能感受到潮气澎湃,甚至心态都年轻了一些。

郑成功在郑家,接触的都是老气横秋的长辈,年轻人也滑不溜秋的,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钱……

郑成功觉得,参加一下光复军校,这样的聚会还不错。

最近王夫之不爱钱,是镇江的顶流事件,只要是消息灵通的人,都想知道相关的来龙去脉。

“我的天啊,王总管,你太了不起了,我都想替你去花。”

“是啊,我也在想,如果是我就好了!”

这时,一个样貌普通的老师,拱手施礼,对王夫之说道:“感谢王总管!阎副校长说了,这钱花在我们光复军校了!”

“来来来,为王总管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