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8 14:07:26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其他
上卷
导论 新文化运动:未完成的启蒙还是走火入魔的反传统?
一 还原、重构、拓展
重在思想革命
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光荣与缺憾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
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
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人的学术建树及其局限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修正”中的“志业”态度
重构五四记忆:从林纾方面进行探讨
鲁迅的五四与新青年的五四
新文化的南北之争
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二 启蒙的批判与救赎
五四启蒙的困境:在历史与价值之间
人权与国权的觉悟
继承五四,超越五四
人的尊严:启蒙运动的重新定位
启蒙的批判与救赎
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启蒙的自我澄清: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
“公同担任”:精神股份制打造的“金字招牌”
“启蒙的反思”学术座谈
三 激进、保守及其当代形态
我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
五四·普世价值·多元文化
鲁迅“国民性”论述的深刻性、困境与实际后果
王元化与新启蒙
林毓生与王元化“反思五四”
清末正派,五四歧出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未来(圆桌论坛)
新文化运动的主调及所谓被“压倒”问题
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
下卷
四 现代性、启蒙、救亡
未完成的现代性(上)
未完成的现代性(中)
未完成的现代性(下)
“救亡压倒启蒙”
当代中国的启蒙主义遗产
挪用与重构
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关系的重建与现代文学的发生
国民性批判与近代思想史的逻辑关系
断裂与连续:四种“五四”文本的“话语故事”
五 重申自由主义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给李慎之先生的信
价值重估的尺度
重寻“五四”
“五四”:一个次好的时代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当代意义
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问题
新文化运动的演进、歧变及其复调结构
六 儒家传统及其现代转化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儒学根源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启蒙的反思
启蒙的反思和儒学的复兴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新文化运动的宿命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