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更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这一重要理论品质和科学方法,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论新观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在且将长期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发展升华。在实践中酝酿理论、用理论指引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一次次螺旋上升的过程,是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也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好地讲透理论,服务实践,赢得学生的信任。
一要将理论逻辑阐释和实践逻辑阐释相结合,确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首先要聚焦理论本身,向学生阐述清楚其诞生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蕴涵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诞生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此同时还吸收借鉴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它孕育于习近平总书记从基层到中央涉及多个领域扎实牢靠的从政实践,根植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畏艰辛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经验,建构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创新实践,着眼于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从蕴含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它以新的世情国情为考量,以人民为中心,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要义,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与此同时,还为完成这一课题提供了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实事求是、问题导向、调查研究、抓铁有痕等。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过程中,既要教授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又要讲述好其实践基础;既要讲解好其理论架构和要义内容,又要助力学生明确其战略部署,掌握其科学方法。
二要将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行。理论育人重在发挥学生抽象思维作用,通过清晰深刻地阐释和分析理论,达到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武装学生头脑的目的,使学生从思想层面认知理论。但是,唯有通过具象化的实践检验理论的真理性,才能真正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因此,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要求我们将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在理论入脑的基础上,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推动理论入心入行。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结合要统观课内课外,课内可以契合理论教学主题,适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例如以课堂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情景剧等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深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知。在课外,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实践育人,如以校园知识竞赛、主题大赛、文艺汇演等方式,侧重以更鲜活、更生动的方式加深对某一主题、某一专题的知识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育人,如以政策宣讲、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公益服务、人物访谈、专业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澄明理论学习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并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用社会实践检验理论。社会实践育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某一主题、某一专题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全面感知理论,助其在社会大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弥补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知识视野、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3]。
三要将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诉求和重大关切相结合,增进铸魂育人针对性、实效性。“00后”逐步进入大学校园,与以往大学生相比,他们拥有更丰富优越的物质生活、更开放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包容民主的家庭环境,并受到了较之以往更高质量、更多样丰富的教育滋养。2019年“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在价值观方面更为明显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世界上不平等情况的关注,与此同时他们也更为自主、开放和追求自我超越。[4]我们课题组所承担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项目中的部分调查数据,也反映出了“00后”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新特征。总之,教育对象新的生长环境和新的思想行为特征给铸魂育人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这要求我们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理论,更要提高学生对理论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能力。一方面,要切实关注学生的主体诉求,注重运用理论回应学生现实关切,解答现实疑惑,导引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正在发生和广为传播的重大实际问题和新闻舆论,不回避矛盾和热点,不忌讳争论和反驳,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积极自信的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回应和解说引发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