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嘉靖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荣国府双喜临门

时值隆冬,大雪漫道,车行缓慢。

许文若遂携少量亲随先行抵京。

进城不久,一群锦衣亲军簇拥着一顶小轿径直而来,行人纷纷避让。

小轿停在跟前,里面钻出一个玉带鱼服、中等身量的太监。

那太监稍作打量后,笑容满面道:“可把侯爷等来了,万岁爷这几日心心念念,就盼着您早日归京呐!”

许文若拱拱手:“有劳皇上挂念,我梳洗一番便去请罪。”

“欸~侯爷这么说就显得生分了,万岁爷待您如同子侄,岂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如此进宫便是。”

说着,黄锦转身掀起轿帘:“还请侯爷上轿。”

许文若认得他是皇帝的心腹太监,这阵仗看上去不像来接人,倒像是去抓人。

而且坐轿子哪有骑马舒服。

“黄公公要务在身,我骑马自去便可。”

两人寒暄一番,又有几个骑马的太监赶了过来。

为首者早早滚下马来,“干爹。”

黄锦点了点头,侧身介绍道:“这位就是嘉靖侯。”

夏守忠连忙躬身作揖:

“夏守忠见过侯爷。”

各自见礼后,黄锦当面问道:“差事可曾办妥?”

夏守忠回复道:“孩儿宣圣谕后,贾尚书略有喜意,贾郎中恭诚之至,贾将军似有疑虑,而史老太君知晓后颇为释然。只待圣旨降下,这事便成了。”

黄锦道:“欲保国公府门楣不坠,哪是单凭女子就能办到的?看来她是想通了。雷霆雨露俱是天恩,雨露既下,我这边的雷霆也不宜太迟。”

又对许文若笑道:“不拘雷霆雨露,都是万岁爷对侯爷的爱护之心,真是羡煞我等啊。”

许文若便又表了两句忠心。

元春回府,贾政升官,还待我答应?皇帝是要搞包办婚姻啊!

元春固然不错,但更为核心的是黛钗二人,其中的黛玉与仙字更沾边,对了,还有警幻仙子的妹妹。

原本娶个宝钗,兼祧林氏,操作简单、思路清晰。

这下娶了元春,兼祧林氏,宝钗岂不是只能当妾了。

好在他一个现代人没这么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身份什么的哪有感情重要。

总不至于到了床上还得按等级排好队。

父母双全的公府嫡女先上,失恃的次之,失怙的再次之,然后是庶女,再然后是父母双亡的……

那失怙的商贾之女就只能在后面推了。

什么印度后宫!

还有雷霆……王子腾才刚去巡边,贾家这就犯事了?

黄锦也不怕泄露消息,解释道:

“万岁爷让我物色适龄女子赐婚给侯爷,家世家风务必清正。贾尚书家世人品上佳,只是有传言说同宗的宁府风气不正。我便派人一查,果然就出了个大问题。”

许文若眉头一皱,莫不是贾珍和秦可卿偷情被逮到了?

那可不妙!

虽然这事儿放现代甚至算不上违法,在这封建礼教大过天的年代却不得了。

公媳勾搭属于“内乱”,是位列十恶的大罪,遇赦不赦,定斩无疑了!

贾珍死不死无所谓,秦可卿身上说不定有仙灵之类的妙处,他还没探索过呢。

黄锦声音转小:“贾家族长贾珍荒淫无度,子奸父妾!”

害!原来只是勾连小妈,那没事儿了。

“高门大户谁家还没点腌臜事,但这事儿吧,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坏就坏在他管家无能,还没怎么打听呢,那些奴仆就一股脑的往外说,生怕别人不知道。万岁爷想网开一面都不成,为防于侯爷名声有损,也不好交予三法司会审,便命我低调处理了。”

总感觉他在提醒些什么……

许文若感动不已,如发自肺腑一般感慨道:“陛下隆恩至此,真不知如何才能报答!”

黄锦满意的点点头:“万岁爷圣恩岂是为了臣子报答?侯爷只需忠君之事,为君分忧即可。

再一个,侯爷先前的伯府太小,万岁爷吩咐将宁国府改为嘉靖侯府,牌匾下午就能换上。”

“还请侯爷快些进宫,莫让万岁爷等急了。”

“确是此理。”

于是三人分作两路,许文若与夏守忠一同入宫。

……

荣国府。

贾家大小姐得封女尚书,又被内官大张旗鼓的礼送回府,让贾家倍有颜面。

二老爷贾政也升了官。

两者还正好凑到一起,可谓整个东西两府近年来难得的大喜事。

贾母最爱喜庆,给下人放了赏,阖府欣然踊跃,喜气洋洋。

贾珍见状,也破费让东府与之同乐。

于是整个宁荣街言笑欢喜之声鼎沸不绝。

荣禧堂内,贾母与元春互诉别离之情,谈及宫中种种心酸,祖孙相拥而泣,王夫人也在一旁连连拭泪。

待情绪稍缓,贾母单独牵着元春步入后院,只留鸳鸯在旁侍候。

“大丫头,你与那嘉靖侯?”

元春道:“我和他从未见过,只前几天那司礼监的黄公公来看过一眼。”

贾母怜惜道:“说是什么玉面人屠,边关苦寒之地净是些五大三粗的,只怕又要委屈你了。”

元春惯是识大体的,为了家族独在深宫多年,如今又要嫁个糙汉……

贾母又喟然一叹:“先荣国在时,休说赐婚臣下,即便纳妃也要与我贾家商量着来,如今却……”

元春默然不语,家势衰颓,她看在眼里却也无能为力。

世态之炎凉,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尤为露骨,早已屡见不鲜。

自家人知自家事,贾家男儿倒是各个金玉其外,只可惜上无治国之才,下无兴家之能。

许将军即便粗鄙不文,却两获奇功,未及弱冠便已封侯,足以与贾家先祖相提并论。

相较之下,元春对婚事毫无不满,甚至还觉得是自家高攀了。

贾母没有察觉她的心思,还在嘀咕:

“贾家凭军功起势,两位先祖单论一人只在四王之下,两人并论则功盖天下。”

“先荣国争气,重晋国公,东府那边却吃了败仗,亲兵嫡系一战尽没。”

“到了你父这一代,义忠老千岁坏了事,更是雪上加霜。军中为数不多的香火情只好托付你舅家。”

“难得出个能读书的珠哥儿却早逝,托人送你入宫又……”

“唉~到如今我也没了计较。”

元春只得安慰:“待宝玉、兰哥儿他们学业有成或能重振门楣。”

贾母摇摇头。兰哥儿年幼,说什么都为时尚早;宝玉倒是机灵,却未必适合科举正途。

“原先我还不知你二舅为何升了九省统制,这一赐婚倒是想明白了。”

元春道:“或是为了给嘉靖侯腾位置。”

贾母惊异的看着好孙女,而后不由叹惋:“大丫头啊,若你是男儿身该有多好。”

元春嘴角酸涩,心里有些认同,却也不多。

到了她这一代,想要改变贾家困局,关键点不在自身,而在于凌空的双日。

贾家名声在外,却既没有能力中立,又哪边都惹不起。

贾母道:“圣上已经降旨,此事便再无转圜余地。嘉靖侯圣恩正隆,你嫁过去后若有机会提携你这些弟弟、侄儿,我便也知足了。”

元春口中应是,心下却是另外的考量。

到宫里走了一遭,她自己难免也有了计较。

夫为妻纲,尔后嫁为许家妇,就当以夫家为先,贾家也只能放在第二位。

交谈片刻,鸳鸯进来说宴已备好。

祖孙二人携手而出,脸上笑意盈盈。

这时李纨和三春也都聚于堂前,姐妹再见当即抱作一团,又是一番喜极而泣。

落座后,贾母轻拍额头,道:“差点忘了,你母亲那儿的小丫头怕是不够得力,我这儿有两个好的。”

不一会儿,鸳鸯就带了两个丫鬟过来。

“看着稳重些的叫袭人,模样标致些的叫喜鹊。”

元春稍有顾虑:“这袭人也是鸟名?”

贾母笑道:“这是你那顽皮的弟弟取的名儿。我原让她照顾宝玉,许是她合该没那福气,去的当晚竟病倒了,回来我这儿又没病没灾的。”

众人欢声不止,袭人也摇头失笑。

元春只得暗叹:宝玉竟也养了一身纨绔之气。

贾母继续说着:“袭人是个极忠心的,这喜鹊也不差,手巧且不提,喉舌更是伶俐,婆子丫鬟都说不过她。”

喜鹊大庭广众之下被这么一说,顿时羞作一团,全然不见平日里的傲气。

惹得众人又是一阵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