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突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要做

在众人抵达科隆歌剧院时,贾勒特和艾彻的第一反应是:不该去演奏。即使想要演奏,也做不到。他们权衡当时的状况后得出了肯定会失败的结论,不演奏是个很理性的决定,因为他们想不到坚持演奏有什么好处。贾勒特不但饿得要死,还受到背痛折磨,乐器也处于无法演奏的状态。以上是贾勒特的压力评估过程,评估结果是:他处于威胁状态,似乎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反而会失去很多。但后来的事带来了转机。我们来听听贾勒特在决定不退缩,而是去演奏时的心路历程:

我只记得从餐厅灰溜溜地回来之后,瞥到了坐在那里的工程师,他们将一切准备就绪,把设备放在一旁等着。我冒出了一个念头:“我要演奏。”我还记得从后台走到台上时,我把拳头举到空中,看着曼弗雷德说:“加油!”[1]

这是贾勒特的顿悟时刻:看着工程师拿着设备等待,他决定要去演奏。这一刻,他向上突围到挑战的状态。他采用拳头上举的姿势也很有效,那象征着对逆境的反抗和有力回击。

根据压力心理学家阿莉娅·克拉姆的说法:“在感到压力时,如果能够刻意转变心态,甚至比自然产生的积极看法更有力量。”[2]想象一下,你即将在台上发表演讲。与其想着你可能会被楼梯绊倒,舌头打结,或者没有及时把笑料说出来,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优势上:你站在舞台中央时的兴奋感,你对演讲所做的充分准备,等等。运动心理学家非常了解这种重新评估压力的机制,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帮助顶级运动员停止与胃里的蝴蝶做斗争[3],让蝴蝶编队飞行。[4]

在上台后,贾勒特感觉到一股轻松愉快的凝聚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接下来很有意思,我感受到每位听众之所以来这里,不过是为了获得美好的体验,想到这一点,我开始放松演奏”。这种感受在现场演奏者中很常见,与听众产生共鸣,一起在某个时刻获得截然不同的新体验,能让演奏者感到振奋。当然,有宗教或精神寄托的人可能也非常熟悉这种感觉。贾勒特曾说,听众心照不宣地投入其中,“非常接近我心中那种情感交融的境界”。除此之外,他感受到听众想要的是“美妙体验”,这让他能够更轻松地开始演奏。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表明贾勒特已经从威胁状态转变到挑战状态。

转变心态很有必要,但还不够,因为这改变不了他要弹奏破损钢琴的事实。“对于这架钢琴,我当时被迫采用新的方式演奏。不知怎的,我觉得必须发挥出这个乐器的所有特质。我觉得,‘我必须要做。我不在乎钢琴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我只是要去弹奏而已。’我确实做到了。”[5]显然,我们可以再次从中感觉到他直面挑战的状态。

后来,贾勒特与《科隆音乐会》专辑划清界限,他甚至说过,恨不得将那350万张唱片全部踩碎。不管怎样,这次经历明显开创了他的即兴音乐会生涯。时隔40多年,也就是2017年,贾勒特在接受采访时描述了自己是怎么遵循惯性,在听众面前坐下来,将手移到原本不打算弹奏的琴键上的:

发现钢琴有缺陷后,我要做的实际上比弹奏完美的钢琴时还要多,这不是什么坏事。听众可以听到我探索琴键上的各个音符如何跳跃……我在摸索琴键的各个音区有什么样的效果。[6]

在科隆的时候,贾勒特不得不一直使用钢琴的中音区,用左手和右手来弥补踏板在音质、音色和延音方面的不足。在弹奏破损钢琴的中间部分时,贾勒特的表现处于耶基斯-多德森倒U形曲线中的顶点。一旦进入这个状态,他就必须尽一切可能去保持。用他的话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需要实时投入,没有调整的时间,需要紧绷着神经,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任何状况。”[7]

在后来的演奏生涯中,贾勒特游刃有余地掌控了这种状态。[8]正如一位乐评人所说:“在瞬时演奏出绝对清朗的声音,每次演奏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已经成了他的标志。”从那个顿悟时刻起,贾勒特就养成了重塑压力的习惯:“我知道,我成功扭转了一些有害的心态,比如,总是想要消除人生中的压力的心态。但实际上,如果人生没有了压力,那就称不上人生了。”[9]

基思·贾勒特在科隆的演出是“我要做”的一个绝佳示范。他没有像英国无处不在的海报上所说的“保持冷静,继续前行”,他的信念是“振作起来,做出人意料的事,然后继续保持”。

此外,正如萨利机长的“208秒生死迫降”一样,科隆音乐会的故事展示了向上突围的要素:心态、创新和目标。这三大要素在持续66分钟的演奏会上相互交融,为后人所铭记。建议去听听这张专辑。

那贾勒特是怎么继续保持状态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1]Grammy.com, 2014, accessed July 4, 2022, https://www.grammy.com/interview/the-making-of-keith-jarretts-the-k-ln-concert.

[2]内容提取自以下来源的精彩介绍:McGonigal,The Upside of Stress.

[3]“与胃里的蝴蝶做斗争”引申自英语习语have butterflies(in one's stomach),指(做某事前)心慌、紧张,就像胃里有很多蝴蝶在飞一样。——译者注

[4]“让蝴蝶编队飞行”取自《运动心理学家》1999年一篇广为引用的文章:Sheldon Hanton and Graham Jones, “Th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kills and Strategies:I.Making the Butterflies Fly in Formation,”The Sport Psychologist 13,no.1(1999):1-21.

[5]Keith Jarrett, produced by Mike Dibb, The Art of Improvisation, BBC, November 12, 2021, accessed July 14, 2022, https://www.bbc.co.uk/iplayer/episode/m0011f4y/keith-jarrett-the-art-of-improvisation.

[6]Janovitz, 2015.

[7]Janovitz, 2015; and David Shenk,“Keith Jarrett, Part II: The Q&A,”The Atlantic,October 13,2009,accessed July 4,2022,https://www.theatlantic.com/national/archive/2009/10/keith-jarrett-part-ii-the-q-a/27775/.

[8]NPR, Keith Jarrett and improvisation, 2017, accessed July 14, 2022, https://cpa.ds.npr.org/kuvo/audio/2017/04/jazzfilmjarrettweb.mp3.

[9]Richard Lehnert, Meg Seaker, and Merridee Shaw, “Dancing on the Edge: Keith Jarrett on Music & Art,” Stereophile.com, October 1, 1981, accessed July 4, 2022, https://www.stereophile.com/content/dancing-edge-keith-jarrett-musi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