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科举考出个寒门状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纲纪伦常,文曲启智

夜里,余化龙乘着昏暗的油灯,趴在陈裘所赠送《千字文》上面认真学习。

为什么要趴着,除了因为灯光不够以外。

最主要,是陈裘在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他自己对于每一段落理解。

这些注解虽凌乱,却是陈裘多年苦读心血结晶。

余化龙看到以后,第一要务,就是找到今天塾师沈卓提问章节。

很快,他就在“具膳餐饭“旁边,找到陈裘笔记:

“《礼记》中提到凡进食之礼,强调饮食的规矩与细节。”

在“适口充肠”右边,则写上:

孔子曾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所谓“适”,即纲纪伦常有序、亲疏有别。

余化龙看到这里,顿时感到如鲠在喉。

原来自己理解竟与真正里解相去甚远!

居然这句话,体现儒家的礼教制度。

“难怪沈卓会评价我的回答‘天马行空’……”

余化龙苦笑着摇了摇头。

余化龙很庆幸,能获得这本写满了笔记的千字文。

书虽然破,但是里面注解全是陈裘心血。

他看过书店精装版,并没有这些注解。

正是得益于这本书详尽注解,余化龙得以快速掌握,避免许多弯路。

此刻,他更加明白古人为何一定要拜师。

陈裘在儒家经典理解上,已经不属于天资骄纵一群,不然也不可能屡试落第。

余化龙感到自己还是任重道远。

还好他有惊人记忆力,只花了一个晚上功夫。

就把整本书内容吃透,虽然很多都是囫囵吞枣地记下。

但是已经很大帮助,起码以后回答类似问题。

他不敢再说出“不时不吃”的话来。

可既然自己回答不值一提,为何沈卓还同意收生?

难道真就看上他的钱和每个月的学费?

这时兄长余飞熊也凑过来,问道:

“二郎,你天天抱着这破书念叨啥呢?

赵匡胤再厉害,也不过是个短命鬼,等他一蹬腿,他儿子坐上龙椅,还不是任人宰割?

到时候天下大乱,谁还管什么圣贤之道?”

余化龙知道,兄长想法就是大环境普遍人想法。

因为乱世已经持续很久,而且每一次都像陷入某个轮回怪圈。

每一次即将和平,皇帝就会莫名驾崩,幼主称帝,然后大将篡立。

要不是余化龙知道历史发展,知道是大宋平息五代十国的动乱。

否则他也不敢相信。

虽然往后的历史里,宋朝很多决定都差强人意。

可弃笔从戎绝对不是余化龙的志向。

他还要挣钱拜师,便道:

“阿兄,明天随我出去摆摊,我有预感明天陈家人会恼羞成怒。”

余飞熊不明所以,这才知道余化龙从祈福的祷辞也用名贵纸张,联想到社会上有钱人其实不少。

生病可以去医馆,自然没有必要去道观求神明庇佑。

他们需要心灵满足,远比治病要求高。

余化龙想起后世很成功营销案例“脑白金”,于是联想到可以卖“文曲金星符”。

作为经典案例,第一步就是锁定客户群。

有需要得到文曲星祝福的人,都是打算科考之人。

为了锁定客群,余化龙打算把摆摊地点放在温县唯一书斋,没错就是陈家产业。

“那就太好玩。”余飞熊觉得肯定会有趣。

其实余化龙昨天在商场闲逛时候,已经发现一个事实。

就是目前符箓市场,存在巨大市场空白。

像楼观道符箓,主打产品,全都针对疾病。

虽然符合人类生存基本所需,但是随着大宋越来越强大。

底层百姓生活面貌已经大幅改善。

于是产生了更高层次需求,例如科举成功,阶层跃迁。

重点不是科举本身,而是想登临朝堂,高人一等。

文无第一,所以谁都不服谁。

因此玄学永远都属于蓝海市场。

......

“听说了吗?有一种‘文曲星符’,专门保佑科举高中!”

“今年科举不求神,求神还求文曲星。”

“我家儿子下个月就要去洛阳考发解试,四十文一张也不算贵,比楼观道还便宜。”

“你说眉心之中就是文曲星宫?用文曲星符可以启迪智慧,事半功倍。”

“只卖五十张?还不快去抢!”

周围人纷纷掏钱购买,生怕晚一步就会错过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切都余化龙掌握之中。

打造这个文曲星符品牌,他也是出力血。

散布消息的人是他安排。

他甚至雇佣小贩在私塾、城隍庙兜售,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

结果很成功,“文曲星符”一上线就卖爆!

“发财了二郎,这些劳什子脑白金星符,如此大卖,为何不多准备点?”

余飞熊见到生意好,兴奋之情洋溢。

而余化龙自己,却很冷静,因为他很清楚这些小东西成本不低。

“制作符箓,必须要用金甲神持黄纸。

你别光看到大卖,光是纸的成本就要一贯钱,成本已经超出一半。”

余飞熊听到这数字,顿时瞠目结舌,简直是天文数字。

从小靠家族供养长大,饭的确吃得不少,但是钱真没见过多少。

余飞熊知道价钱后,不自觉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余化龙没告诉兄长,这金甲纸成本,已经有人付过。

刚开始,陈家书斋店掌柜也没发现出大事。

随着门外集聚人群越来越多,他就发现事出异常。

“赶快出去看看什么回收,快去快回。”

小厮听令,很快就回报,说门外有两人摆摊卖符,生意火爆。

而且来人都是他们书斋老客户,听说马上就要抢购一空。

掌柜听着觉得奇怪。

怎么那些臭要饭的道士,竟敢把生意做到他们陈家头上。

他气冲冲,三五步就冲到门边,看到摆摊两人。

竟然是此前他拒卖《千字文》之人,也是东家千叮万嘱要关注。

原本怒发冲冠,此刻突然脸色涨红。

掌柜知道为陈家立功时机已到。

他曾经打听过两人的事,据说东家长房嫡子就是被他们剁下左手。

本来东家已经把肇事者抓住,只是后来知县插手,才没能成功报仇。

如今陈家上下人人都在摩拳擦掌,而且听说家族里,还在准备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