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贫血的诊断
贫血的正确诊断需要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和各种实验室检查才能确定。而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病因学研究、治疗决策和评价中起重要作用。诊断贫血常应用的实验室检查有血细胞分析检查、红细胞形态观察、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其诊断应包括三个重要步骤:①确定有无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②贫血的类型;③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图1-1)。

图1-1 贫血的实验诊断形态学分类及病因诊断路径图
注:H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Hct.血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确定有无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时,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为最常用的诊断指标,诊断标准见表1-1。
表1-1 贫血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海拔1 000m以下,结合我国卫生行业标准及各地区正常参考值制定)

血红蛋白值受长期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影响,并随海拔高度上升,在1 000m以上海拔地区生活半年以上人群应进行血红蛋白校正,见表1-2。
表1-2 不同海拔高度人群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校正值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成人贫血的程度可划分为4级。轻度为相应组别Hb参考值下限至91g/L,症状轻微;中度为60~90g/L,体力劳动时心慌气短;重度为31~60g/L,休息时感心慌气短;极重度为 ≤ 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2.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的贫血分类,主要有按细胞形态学变化、骨髓增生程度和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的分类(表1-3)。
表1-3 贫血的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学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划分的贫血类型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表1-4)。
Bessman于1983年提出了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方法(表1-5)。
3.贫血的诊断思路为分析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贫血的类型,并紧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贫血病因。表1-6为常见贫血的病因分类。
表1-4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MCV、MCH、MCHC分类法)

表1-5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MCV、RDW分类法)

表1-6 贫血的病因分类

参考范围:
●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4.3×1012)~(5.8×1012)/L;成年女性,(3.8×1012)~(5.1×1012)/L。
●血红蛋白测定:成年男性,130~175g/L;成年女性,115~150g/L。
●血细胞比容测定:成年男性,0.4~0.5;成年女性,0.35~0.45。
●红细胞平均指数:MCV,82~100fL;MCH,27~34pg;MCHC,316~354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37.0~54.0f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11.5%~14.5%。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0.024~0.084)×1012/L。
●成年人网织红细胞比例:0.005~0.015。绝对数:(24~84)×109/L。
●检测网织红细胞荧光强度(fluorescent reticulocyte,FR):高荧光强度(HFR)为0.4%~4.2%;中荧光强度(MFR)为13.6%~23.8%;低荧光强度(LMR)为72.2%~85.4%。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eticulocyte maturity index,RMI):定量表达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相对成熟度,指全部网织红细胞中高RNA含量细胞的相对比例。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生成指数正常值为1。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铁染色是贫血诊断常用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