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2011年9月17日

早上七点不到,夏新亮斜靠在椅子上,两条大长腿舒展地架在桌沿,双手交叉垫在脑后,整个人折叠出一个“√”的形状,仿佛是在表达他对当下的人生道路选择十分满意。仰天的脸上盖着一本蓝色封面的《目击者快递员》,这是他的新晋偶像落霞新出的小说。

刘宇宁拎着豆浆油条哼着小曲走进办公室,被这一幕吓了一跳。夏新亮这小子居然比他还早。他立刻放慢脚步,轻手轻脚地挪向自己的座位,生怕惊动了这个吃货。然而,透明塑料袋里油条和葱油烧饼的香气已经钻入夏新亮的鼻腔。

“李记豆浆油条!”夏新亮一个起身,书从他脸上滑落,又被他稳稳接住。刘宇宁还没来得及反应,夏新亮已经站在他的跟前,虽还睡眼惺忪却是一副垂涎欲滴的嘴脸。

“你小子这鼻子是什么构造,睡着的人都能闻得出来是哪家店的油条烧饼。”刘宇宁环抱双臂,像是护孩子一般抱住他排了快半个小时才买到的早餐。

“这可是我从小吃到大的东西!哟哟哟,还护食,别这么小气,就分我一半行不?”夏新亮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我没睡着,想案子呢。我都快想出来了,被你的豆浆油条一打扰,灵感全跑了。不行,你得赔偿我。分我一半,就分我一半嘛——”夏新亮拽着刘宇宁的胳膊扭捏摇晃。

刘宇宁今早专程去李记买早餐,本是想安慰一下夏新亮。毕竟这家伙昨晚被师父赵玮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他们俩大学时候因为兴趣相投,在社团相识,听说夏新亮分配到队里,可把刘宇宁高兴坏了。他刚才就是想试试夏新亮的反应,没料到这小子的复原能力这么强,过了一个晚上就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似的。对一个吃货来说,只要他对美食没有丧失兴趣,他就还是那只打不死的小强。

“你小子上辈子该不会是个女人吧。赶紧把你的手拿开,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给,你的!”刘宇宁从塑料袋里提出一份打包好的早餐。

夏新亮两眼放光地看着袋子里的食物,咸豆浆、油条、葱油烧饼,都是他最喜欢吃的。“我就知道这队里你对我最好,这是专门买了我的份吧,小刘哥。等发了工资,我请你去吃大餐。就咱单位后面那家海鲜火锅。”

“打住,你能不能过了这个月还说不定呢。不知道是谁,昨晚拍着桌子说不干了。”刘宇宁知道,夏新亮昨天那是气话。他真佩服这小子,来队里才几天,就敢跟师父拍桌子。

“我师父人好着呢,不会跟我计较。刑警这番事业,我是不会放弃的!不过你评评理啊,黎花这个案子,我觉得突破口就在跟死者有亲密关系的男性身上,比如那个苏大河。他老婆给他做不在场证明就真信啊,万一是两人串谋呢。但我师父偏偏执着于调查黎花去花枝岛开啤酒屋的动机。这算哪门子事?难道是她开了这个啤酒屋,给她招来了杀身之祸?我就觉得那个苏大河很可疑,可我师父偏不让我查。”

夏新亮一边大倒苦水,一边风卷云残。早餐吃完了,苦水也倒得差不多了,他又话锋一转:“不过,昨晚跟师父吵完之后,我把你从移动公司调取来的死者手机通信记录重新查了一遍,苏大河和黎花在这四个月里只通过三次电话,包括8月8号立夏那天晚上,苏大河10点多给黎花打过一个电话,应该就是他说的发现试卷遗忘在啤酒屋。若是他们两个人真有什么暧昧,不该只打过三个电话吧。小刘哥你说是不是?”

“你们师徒俩还真是心有灵犀。昨晚都12点多了,玮姐打电话让我把黎花的通话记录发给她。这难得回家一趟居然不睡觉,还搞案子。”

黎花的手机没有找到,像这种随身携带的物品估计是被冲到海里了。根据黎花的手机号刘宇宁去移动公司调取了通话记录,手机号是今年3月才启用的,是个非实名制的手机号。经过逐一核对,经常通话的联系人名单都是花枝岛上的人,这些人之前都已经询问过一遍,案发时间他们都有不在场证明。所以想从手机联系人上找到突破口很难。

两人吃完早餐,却发现平日里上班最积极的赵玮今天居然还不见人。后来,高队来找过她两次,夏新亮给她打电话也一直是关机状态。直到下午,赵玮才出现在队里,一双倦眼下挂着浓重的眼袋,神色憔悴,胸前上还趴着她的女儿毛毛。小女孩的头侧靠在赵玮的肩膀,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

“小刘,把陈秋霞案子的档案给我拿过来。”赵玮这一声喊,把原本趴在她身上的毛毛惊得直起身子,软糯的小手揉揉眼睛,又紧紧环住了赵玮的脖子。

“毛毛乖,妈妈要工作了,你跟小熊小狗玩家家酒,好不好。”说着,赵玮把女儿放在角落一处空着的座位上,又从背包里掏出几只毛绒玩具和一袋零食,但毛毛拽着赵玮的衬衫袖子不肯撒手,小嘴嘟囔着:“不要不要,我要妈妈陪我玩。”

就在毛毛跟赵玮难舍难分的时候,老高的声音第三次出现在办公室:“联系上赵玮了吗——”声音里带着愠怒,他最痛恨下面的人无缘无故地玩失踪,干刑警必须24小时保持开机,犯罪分子没有上下班时间,随时都可能出现。就好比今天虽然是周六,但大家一早都来队里了,案子没破就没有周末。

“师父,去你办公室说。”赵玮用力松开毛毛的手,取过刘宇宁手中的案卷,跟着老高走出办公室,身后是毛毛哇哇大哭的声音。心中虽有不忍,但此刻有一条新的线索需要她立刻去验证。

原来,昨晚赵玮的姑妈突发阑尾炎,紧急送去医院,她没带充电器,手机没电后就自动关机。今天上午刚做好手术,赵玮把姑妈交给护工照顾,但孩子没人带,她只好带到队里来。昨天晚上,她在医院陪护睡不着,索性又把黎花的通讯记录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最终,13688997654这个号码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觉得很熟悉,在哪儿看到过。因为这是机主黎花的号码,之前一直被她忽略。

赵玮请老高给他一分钟的时间核实一件事情。她翻开陈秋霞案子的资料,火速往下翻阅,在一处细小的角落找到了这个号码。

对,就是这个号码!

赵玮在陈秋霞生前通讯记录中找到了这个号码。这是陈秋霞在临死前接到的最后一个电话,只有15秒钟的通话时间对方就挂断了,然后,陈秋霞就出了车祸,车子冲出护栏掉下了山崖,车毁人亡。

这个号码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没有实名制,也联系不上机主,大家都觉得应该就是个推销骚扰电话,陈秋霞接起来没多久对方就挂了,没有什么可疑的,于是也就没有追查下去。

“陈秋霞生前接到的最后一个电话,是黎花打给她的。师父,你看这里。”赵玮把两份材料递到老高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这也许会成为他们找到黎花岛外社会关系的一个突破口。当然也不排除打错的可能性。当务之急就是找陈秋霞的老公郑少国确认一下。

“那就马上行动吧。”赵玮的想法得到了老高的认可,“对了,毛毛你把她放我办公室里来,今天下午我不出去,可以照看一把。”

“那……谢谢高队。”赵玮说完便起身离开,心头涌上一股暖流,刑警队虽然每天都要面对社会中最残酷的事情,却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当赵玮把黎花的照片放在郑少国面前的时候,郑少国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女人是陈秋霞以前的同事——黎花。他们吃过几次饭,所以有些印象,但是自从黎花离职之后,他们就没有再见过面,陈秋霞跟她好像也没有联系了。

“你说秋霞死前最后接到的那个电话是黎花打给她的?这不可能吧。自从黎花离开报社之后,她们应该就没有联系了。秋霞还跟我抱怨过,说黎花这个人没良心,亏她以前待她那么好,连结婚都没告诉她。”

“她结婚了?”

“是的,她离开报社之前正在谈一个男朋友,是个老师。秋霞说他们俩能在一起,还多亏她这个媒人,结果连喜酒也没请她喝。”

“男方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学校的老师?”

“这我就不知道了。”郑少国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表,“赵警官,黎花的事情我知道的不多,你们可以去《海舟时报》问问,也许报社有人知道。我这还有点事。”

郑少国逐客的意思非常明显,赵玮他们也不便再多加打扰,正欲起身,却见一个女人穿着一条性感的睡裙睡眼惺忪地从房间走出来,见到家里有客人,又立马折返回去。郑少国的脸上闪过一瞬尴尬的神色,又立刻像刚才那一幕并没有发生过似的,笑道:“赵警官,你们真是辛苦,大周末也一刻不停地查案。”边说边将赵玮他们往门口送。

临离开前,赵玮环视了一圈屋里的环境。这里已经没有曾经那个女主人生活过的痕迹。赵玮记得当初因为办陈秋霞的案子,她来这里的时候,客厅里摆满了陈秋霞的照片。而今不过半年,这房子已有了新的女人登堂入室。

夏新亮这趟跟着赵玮出来,一直一言不发,只是认真做着笔记。两人走到车旁,夏新亮朝驾驶室走去。说出了今天对赵玮的第一句话:

“我来开车吧,师父,你休息会儿。”

“成,去《海舟时报》,稳着点开。”

赵玮把车钥匙丢给夏新亮,便上了副驾驶座,开始琢磨刚才郑少国的那些话。来之前,她还担心也许这是黎花偶然间拨错的电话,那就又是徒劳一场。但在郑少国确认死者就是黎花的那一刻,她松了一口气。

可她不明白,黎花为什么会突然打电话给陈秋霞。按照郑少国的说法,两人应该是很久没有联系。之前,她对陈秋霞的案子一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虽然种种证据都证明那是一起意外事件,陈秋霞的老公郑少国也认可意外这个结论,但是,赵玮想不通那天下那么大的雨,陈秋霞为什么非要在那么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去凤鸣山区。按照陈秋霞同事的说法,她们部门当天早上接到了一条匿名爆料,说《海舟时报》的一名记者当年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在晨会上陈秋霞主动要求负责这个爆料,跟爆料人联系后就立刻出发去采访了,结果在去的路上出了意外。看起来没有可疑的地方,但这样的新闻早一天去晚一天去,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现在,陈秋霞和黎花先后死亡,这中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呢?

夏新亮的车技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沉稳。赵玮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间睡了过去,待她醒来时,车子已经稳稳停在报社的停车场。

又一次来到《海舟晚报》。上次来是六个月前调查陈秋霞的坠崖案。这次接待赵玮他们的还是《海舟时报》的主编张燕华。

在书籍堆得浩如烟海的办公室里,这位四十出头带着书香气的女士正托着下巴伏案审核稿件。赵玮和夏新亮的到来打断了她的工作,她从堆着书籍的沙发上清出两个位子,请客人坐下。

“实在是太可惜了,太可惜了。”面对曾经同事的不幸遭遇,这位面相和善的女士反复表达着她的惋惜之情,听得出来她非常欣赏黎花的业务能力,“当初她要辞职,我挽留了很久,她是个很有才气的姑娘。

“黎花是2003年5月入职《海舟时报》,在报社工作了5年半,2008年11月底辞职之后跟社里的同事都断了联系。”张燕华口中的黎花性格有些孤僻、不怎么合群,但是业务能力很强。至于黎花的亲人,张燕华回忆说黎花好像是孤儿,没有亲人。张燕华从人事那边找来黎花当初的人事资料交给赵玮。

“她为什么离职?”赵玮问道。

“像她这样的姑娘,在秋霞手底下做,确实是委屈她了。她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架不住别人有背景。我跟社里反应过好多次,但上面的回复总是考虑考虑。”张主编长叹了一口气,“秋霞也走了,有些事情我不想再多做评述,都没有意义了。”

“她们俩以前关系怎么样?”赵玮接着问道。

“表面上看我觉得还行。黎花很低调,一般出风头的事她也不会去做。所以,就算秋霞经常抢她的功劳,她也不太会去计较。”

张主任的用词很严谨,这大概是一位老新闻人的职业习惯。赵玮问她有没有见过黎花的男朋友,是否知道黎花结婚的事情。

“看到过几次,有一个男的来报社接她下班,高高瘦瘦的,看上去斯斯文文,我猜应该是她的男朋友。她很少跟大家说自己的私事。在她离职后大概过了一个月,她给我寄来两盒喜糖。我真替她高兴,一个孤儿有家了!”

说到这里,张燕华的脸上动了情,微微抽动了几下,她抹去眼角渗出来的泪水。是惋惜,对一个年轻生命的惋惜。

赵玮问张主编是否可以整理一份黎花以前写过的报道给她,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了解黎花。记者,有时候在不经意间也许就得罪了人,但是,有什么样的人,要时隔多年后再起杀意呢?不管怎么样,这都是线索。张主编点头答应,表示整理好会第一时间发给赵玮。

根据人事资料上黎花的身份证号,夏新亮在公安内部系统查到了黎花的户籍档案:

黎花,1980年生,江西九江分水镇人,父母在1996年因车祸去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史,前夫叫马博。

赵玮看着黎花的户籍资料,发现黎花和她居然是老乡,都是分水镇人,只比她大了一岁。想必她也在年少时经历过那场可怕的大洪水,是那场洪灾的幸存者吧,现在却以这样的方式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