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变:大清帝国风云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爷,我叫贾祖旺

严冬的黑夜,就是最好的掩护。

连哨探都懒得散布的营地,注定陷落。

没人能想到,在大清盛世下,在直隶京畿要地会有一支马贼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营帐中。

还在营房里睡觉的包衣阿哈们,等被掀开被子揪出营帐时,还一个个迷迷糊糊,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他们看到其余几名包衣奴才叫嚣着要掀掉马贼面罩,却被砍翻在地,冰冷的北风带着血腥扑面而来时,才把营里那三十多名马奴冷不凛地吓清醒。

原本还活蹦乱跳的同伴,此时正躺在血泊里呻吟,才反应过来:这群家伙是狠人啊。

“通通跪下,违者格杀无论!”

目露凶光的薛巴日几人,随手抄起碗口粗的棍子,对着还没睡醒的马奴们脸上就直接甩下去,让人根本没有反应机会。

嘭!

嘭!

几棍子下去,打得刚从被窝里马奴嗷嗷叫。

挥棍之快,竟现残影!可谓“挥棍有速度,脚踢有准度”。几记吃疼,马奴们也就老老实实抱着头跪在一旁,再也不敢放肆。

马奴们安静了,一旁的吴应熊可就头痛了。

原本以为会是一场硬仗,扰营,放火,杀人,砍马,甚至做好了随时跑路的准备。

可形势突变,吴应熊等人根本没想到,由于清兵毫无防备,导致他们极其顺利地就拿下了马营,之前所有的袭营准备,都白忙活了。

既然是兵不血刃拿下马营,那连原本烧营杀马这事,自然也不用干。

而且再加上偷袭时辰极早,马奴尚未将马匹赶出营帐驰骋吃草,除去二十余匹上等好马被县里贵人借去外,几乎所有马匹都在营帐里圈养着。

简单清点,马营里上百匹战马,辎重粮草无算,还有三十余名马奴俘虏,外带七八个旗兵。

偌大的满洲马军大营,连个正儿八经的满洲将领都没有。

一问,全都躲雄县避风躲雪去了,留下的都是没官没职的新人。

吴应熊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坨人,头大了——肥肉太大,吞不下啊。

首先是汉人马奴。

这些人祖上虽是汉人,但却是已经满洲化的汉人。

经过一两代人驯化,他们骨子里已认为自己是旗人,是骄傲的内务府奴才,是八旗贵族老爷包衣阿哈。

哪怕实际上,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旗籍。

但是他们却愿意为了主人去死,愿意为了杀戮他们父祖亲族的仇人去死、为了心中的“八旗”去死。

他们虽为奴婢,但在他们眼中,旗人奴婢却是比普通汉人地位出身更高,也就更有优越感。

那么,能不能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对他们晓以大义,一毛钱都不花,只需要动动口舌说几句大话,就让他们放弃自己家人和已经端在手上的铁饭碗,跟着自己投入到“兴明讨虏”这条生死未明的道路呢?

别搞笑了,那是后世无脑爽文才有的剧情。

绝大多数人在有吃有喝的情况下,是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砸掉自己饭碗,然后去抱另一个饭碗的,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嘛。

我在满清这里当兵吃饭,跟着满清杀你们这群叛贼也能立功升官,那我为什么还要去你那里当兵吃饭、立功升官?

除非能看见更大的甜头。

跟他们说民族大义和反清复明,还不如说“抢钱抢粮抢女人”实在些。

可问题是,人家已经是有钱有粮有女人了啊。

那为什么还要跟你?为了虚无缥缈的民族大义?

所以,对于这群人,要怎么处理?如果杀了,那麻烦就闹大了。

清廷地方上的侦缉好手、清军里的“捉生军”,都会顺着线索追上来,将给他们逃跑惹上极大麻烦。

若是不杀,这群马奴也会跟着一路追杀过来,将来更会成为满洲主力马军的中坚。

其次,就是这批战马,足有上百匹。

上百匹马,足以武装四五十名重装骑兵,能横扫一个府,杀不杀?

杀了,人家就知道是有人故意干的,立即就派人沿着路线追上去。

不杀,这么多马招摇过市,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还不是最主要原因,更麻烦的,是上百匹马一天最少就吃掉五百人的口粮,他们要逃跑,哪来那么多粮?

吴应熊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着要怎办才好。此时跪在一旁的一个马奴,骂骂咧咧嘴硬着:

“小子!别怪爷没告诉你,你们可知这是谁的营地?这是朝廷的军营,你这可是犯了王法,识相点就放了我们,爷向佐领大人求求情……”

义愤填膺,中气十足,就差骂娘。

“啪!”

一记响亮耳光,在马奴的余音中迎着面扇了过去。

原本嘴硬的马奴,被突如其来的巴掌扇倒在地,踉踉跄跄地爬起身,还没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又是几个大巴掌“啪、啪、啪”,再次将他扇得两眼冒星。

“狗奴才,嘴巴放干净点!”蒙着脸的薛巴日可没那么好耐性,硕大的手掌“呼呼”地扇了几个耳光,直接把对方的门牙都扇掉。

吴应熊本来就烦闷,听到人群有人聒噪,直接大手一挥,“先把那几个旗人带过来,砍啦。”

几个马奴见自家主子被拖走,急得站起身子就要跟这群贼人拼命。

其他马奴却静静呆在原地,连动都不动——又不是杀我主子,关我屁事。

而被拖出来的那七八个旗人听说要先拿自己开刀,完全没有半点八旗勇士的样子,一个个吓得浑身瘫软,甚至还有一名旗人少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也就是这一哭声,引起了吴应熊的注意。

一名仅有十一二岁模样的旗人少年,在几人中格外显眼,被人高马大的萧大锤一手提拎着,双腿在地上拖出两条雪痕。

仔细看去,单薄的裤裆处还湿了一大块。

吴应熊大疑,怎么营里还有娃娃?

“大锤你先等下,把他带过来。”

吴应熊向拎着人的萧大锤喊了一声,让他把人拉过来问个清楚,别杀错人了。

原本以为自己必死的少年,犹如从鬼门关前走了一圈后回来。

见到事情还有希望,立即滑行铲跪在眼前这名蒙面大王面前,拼命地磕头求饶:“大王饶命,大王饶命,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说,你是谁家的娃娃,哪个旗的?”

吴应熊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少年八旗勇士”,随口问了一句,却没想到对方的回答,竟给他吓了一跳。

“回爷的话。”

少年恭恭敬敬地给吴应熊叩了个头:

“我家是正蓝旗汉军,我爹叫贾汉复,我叫贾祖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