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用地多维变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5 评述

多山的地形和中国大众旅游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山地旅游用地的快速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和由此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如何调控这种变化,是摆在学者们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用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对山地旅游用地变化和山地环境的影响研究、旅游用地优化研究和山地旅游用地利益相关者研究等方面。其中,第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国内的案例区主要集中于少数的著名旅游景区,人口稠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中部地区的案例较少。关于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用地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国外较为注重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国内对负面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已有的关于旅游用地优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政策、管理、土地利用模式评价等,旅游用地结构优化和空间优化方面的成果仍较少。在山地旅游用地利益相关者研究方面,国外研究较多,而国内研究较少且仅关注土地利用的冲突。国内外关于山地旅游用地的研究,主要是对某一具体景区的分析,对某区域多个景区的研究则很少见,在研究视角上,也缺乏山地高度、坡向、坡度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研究,在优化方面定量分析的不多,在驱动力分析方面也存在定量分析不足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正在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未来山地旅游的发展也将步入更快的增长阶段,今后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谢燕娜朱连奇,2015):第一,应加强旅游用地研究。在我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关于旅游业发展导致的旅游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深入山地旅游用地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少。随着我国旅游由观光向休闲纵深方向的发展,山地旅游资源会得到更高程度的开发,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学者们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除了聚焦某景区外,还应关注某区域多个景区的研究,本书即是从区域出发对多个景区的综合研究。第二,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各地目前对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均给予极大的热情,学界的研究也较关注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带来的正面影响,但由于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也应对开发的负面效应给予关注,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书在分析过程中既考虑到了山地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注意到了山地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第三,加强对不同景观代表性山地旅游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案例研究,在丰富的案例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和理论提炼,使该领域研究上升到较高的高度。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类型多样,也使我们有较好的条件开展此类研究。本书选取中部人多地少、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比重较大的典型山区进行分析,以丰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第四,在研究视角上,已有文献较少从山地自然特征如高度、坡度、坡向方面进行研究,而从自然特征角度认识山地旅游用地的变化是突出山地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山地旅游用地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视角。本书从地势、高度、坡度、坡向等多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此外,本书还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服务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第五,在研究方法上,除了较为成熟的遥感和GIS方法外,也要采用实地微观调查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以获得翔实的第一手数据,为相关分析奠定基础。此外,还要考虑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和复杂模型方法。本书除了采用遥感和GIS方法外,也强调了实地调查的重要性,基于景区图斑和入户调查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第六,要加强山地旅游土地开发中的冲突和协调研究,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山区也不乏较多的人口分布,在有些地区山区还是矿产集中开采区,有的山区往往还是林区、水源区、自然保护区等,如何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也应引起关注。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到了景区开发中农户土地和公司用地的关系,强调了农户参与和农户旅游脱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