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中国医药史上,茶用于治病已有很长的历史。茶能解毒初见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西汉之前虽没有茶叶药用的文字记载,但茶史学者一般都认为在有文字记载以前,茶叶已作为治疗之用,口耳相传。自汉、梁、魏时期,医家就把茶叶用于解毒,治疗厌食、胃痛及帮助减肥。到了唐宋,茶疗的适应证更扩大至瘘疮、痰热、宿食、消渴、霍乱烦闷、产后便秘、小便不通、大小便出血、伤暑、头痛,甚至瘟疫。到了明清时期,茶疗进一步扩展至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等科病证,饮用的人群日益增多,渐渐成为中国人惯常的饮料,故发挥着重要的保健功能。
茶是药物。中国茶疗法是以茶叶组成单方或复方,用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后,取其汤汁饮用,以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一种自然疗法。它以传统茶学理论作为基础,同时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不只以单纯治疗为目的,更务求身心并治,是一门独特而富技术型的学问。中国茶疗法只以茶叶为药,茶汤的制作以冲泡为主,自成一套选茶、制茶、泡茶及饮茶的操作系统。
要有效地实践中国茶疗法,茶疗师既需懂医、又要懂茶,正如一个医师必须兼通医理及药理。如果脱离了传统中医药学,随意服用茶药,或仅仅使用茶叶的某些化学成分来指导临床用茶,不仅无法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借着《中国茶疗法》一书的出版,希望能分享我们多年来研究茶疗的体会,并能抛砖引玉,冀各方爱茶爱医之士,对茶疗继续深究、加以应用,不使宝贵的中国茶疗淡出历史舞台。现代有关茶疗的研究,除了小部分从传统中医药的角度进行分析外,大多为现代西方药理的研究。传统中国茶疗的应用是依从中医药理论进行的,我们必须透过这一思路,以临床观察为佐证,才能真正发挥中国茶疗的良好疗效。现代人或知茶不知医,或知医不知茶,使大部分的茶药都不能发挥作用,实为医者、患者与饮者的共同损失。期望有更多有关传统中医药的茶疗研究出现,使先人留下的瑰宝能够再现光芒。
卫明 何翠欢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