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关于筋膜病变治疗点的分布
根据中医《内经·经筋》篇“结者皆痛、以痛为腧”,传统的中医筋伤学,针法有九针中的铍针,清朝年间又称为刀针,剥离人体病灶区的“筋结症”点,其实就是现代软组织病理学的损伤点,也就是水针刀法与筋骨三针法的治疗点,这些治疗点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图上2-1)。

图上2-1 体表标志
1.软组织损伤点,或无菌性炎症部位 这些部位触诊,有压疼、酸胀、沉痛等阳性反应,或为软组织与骨端附着点的动痛点。
2.肌肉肌腱的起始点、终止附着点、交会点、纤维部、腱鞘、滑囊分布处。
3.扳机点 又称为肌筋膜激痛点,是肌筋膜的高张力点,一块肌肉的治疗点主要的三针法入路点,即起点、止点及扳机点。扳机点主要分布在每块肌肉的肌腹肌腱交汇处,两块筋膜的间隙点、两层筋膜的间室点及肌腱韧带的交叉点。
扳机点引起疼痛的因素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肌肉筋膜的超负荷劳损,代谢物质的蓄积,张力增高,引起局部的酸胀沉痛及压痛、扳机痛。另一方面是由于支配肌肉、筋膜的神经根部受到卡压或炎性物质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筋膜痉挛收缩,造成筋膜间室及肌肉肌腱交汇处张力增高,出现扳机点疼痛反应。
临床检查时扳机点出现软组织异常改变,张力增高,局部区域弥漫性胀痛明显,按压时筋膜酸胀压痛或牵涉性疼痛,但没有明显的局限性僵硬结节。更不会像软组织损伤后形成的局限性僵硬结节或外伤后遗症的条索状结节。
肌肉筋膜受力点、牵拉点,如肩胛提肌终止受力点在C 1-4横突点及肩胛骨内上角点。跟骨骨刺,在跖长韧带,跖腱膜附着处。
4.骨突治疗点 如颞乳突骨,枕骨粗隆,C 1横突,C 2棘突,C 7棘突,L 3横突,12肋游离端,剑突尖,尾骨尖,肩胛上、下角,肱骨内、外上髁,股骨内、外侧髁,股骨大粗隆,坐骨结节,髂嵴及髂前、后上棘等。
5.内脏疾病反射点 如右肩胛下区——胆囊炎反射点;剑突下腹部——胃溃疡反射点;肋脊角——肾病点;右下腹部麦氏点——阑尾炎反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