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 文明城市的历史分析

(一)中西方城市文明的滥觞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城市最早产生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城”是指有防御性围墙的地方,能扼守交通要冲,防守军事据点和军事要塞。在古代,“市”是商品交换之地。

我国城市由古代文明向近现代文明转变,这是文明的一种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城市近现代化文明的形成是以血与火的代价实现的,体现着我国人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争得城市文明而作出的种种努力、种种牺牲,成为我国城市文明史的重要篇章。

相对于中国的城市文明而言,西方的城市文明又是一篇无法写尽的大文章。从古代的城市文明、从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再到发展紧密相连的欧洲城市的发展;欧洲城市的发展又推动了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一步拓展。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其基础是建立在自由、理性、乐观、世俗、人文等人类最为崇尚的理想之上,因而具有人类文明的崇高性和元典精神。

古罗马文明自出现以来绵延一千余年。在今天的意大利首都罗马,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建造的大量的建筑遗址:元老院、神圣大道、凯旋门、纪功柱,还有那极负盛名的大圆形竞技场(斗兽场)。古罗马斗兽场是世界八大名胜之一,也是古罗马的象征。

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方社会进入了中世纪。中世纪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一个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中世纪的欧洲是建造城堡的年代,城堡的出现既是封建制的必然产物,也是中世纪公共权力危机和社会无序的一种反映,外族的袭击和暴民的动乱导致建造城堡之风盛行。

12世纪以后,欧洲社会经过几百年缓慢的积攒终于爆发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中世纪的盛期也就随之到来,城市复兴步伐加快。古罗马时期建立起来的城市,如罗马、比萨、佛罗伦萨、马赛、里昂、美因茨、伦敦、约克等相继恢复了中心城市的地位,一大批新兴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出现。

文艺复兴使欧洲的城市建筑与中世纪决裂,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性建筑成批出现,体现人文精神的建筑和街道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观。这些世俗性建筑有大型的城市广场、联排式的多层住房(公寓的前身)、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园林等,显现了优越的城市环境。

资本主义工业化是推动西方城市发展的最有力的力量。自18世纪中期开始至19世纪下半叶,先从英国开始,继而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接着是美国与加拿大,西欧和北美相继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这一百多年,也是西方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的文明。在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的前提下,在技术及发明不断应用于城市生活的环境里,城市变得更加公共性,这主要体现在城市公共市政设施的建设中。

(二)中西方城市文明的风格

我们向往和憧憬一个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为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格所吸引。在巴黎,我们时时为其高雅浪漫的拉丁气息所陶醉。在罗马的黄昏,目睹台伯河的静静流淌和即将为暮霭所吞没的古罗马遗迹,我们为其载满历史苍茫感的风格而感动。在威尼斯,你处处可以呼吸到刚朵拉小舟挟着亚德里亚腥湿海风扑面而来的热情。维也纳的一草一木都洋溢着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在伦敦,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源于英国文化传统的绅士风格,甚至那满街的出租汽车,虽有着现代的发动机,却保持着20世纪的老式模样。我们很难想象,打乱了北京中轴线城市布局,没有了故宫和四合院这些概括了京城从庙堂到民间极具风格化的居所,北京城还会有什么吸引中外游人的风格魅力。

城市风格的第一印象是建筑。富有风格内涵的、保留着历史文脉的建筑,是城市风格的外在表现和依托载体。

可以说,城市的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统一,而且还具有民族的、地域的、时代的多重人文内涵,是形成不同文化氛围和社会情调的重要因素。北京的四合院与上海的里弄,就是不同风格的民居;纽约的摩天大楼与上海的摩天大楼,虽然都是现代化建筑,但也具有不同的文化韵味;北京的紫禁城与巴黎的凡尔赛宫,虽然都曾经是皇宫,但却具有东西方的不同气派、不同的人文历史内涵。

城市风格,不仅要在现代高技术社会条件下提供人们身体的栖息场所,更要为灵魂的栖居建设一个人性化的空间。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任何违背人性的想法、做法,都是与城市风格追求的终极目的相违背的。遗憾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的城市现代化迅速改变了历史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成为郊区的对立面。汽车化一方面使城市不断向四周无序蔓延,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传统的城市街道空间,正在摧毁历史城市的结构。汽车成为城市空间的主导,行人要战战兢兢、气喘吁吁地小跑着走过马路。以人为本变成以车为本。长此以往,我们的城市还将是美好的吗?这样的城市化真是我们的理想吗?

正因为城市风格是一种为人提供诗意居所的存在,在城市风格的培养发育中,也要注意城市风格应该是主导和多样统一的结构,切忌一刀切的简单化。以伦敦为例,它总体风格相对保守和绅士化,但并不排斥前卫、现代、实验。古老而不古板,恪守典雅的传统又不失现代的奔放,构成了伦敦城市风格的适度张力。它的风格构架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城市风格有生长、发育的漫长过程,需要耐心地培育,来不得一点急功近利。特别是风格还包括一些细节层面的技术处理。如在奥地利小城因斯布鲁克,小城的店招都不大,但各有特色,在阿尔卑斯雪山和蓝天的衬托下,一眼望去,不但醒目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初到者很难发现宾馆的招牌;古罗马的万神殿,在神殿广场上有一家麦当劳餐馆,门前的店招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黄色H灯。相比而言,北京、上海的店招,又大多过于张扬,缺少美感。北京、上海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如何把自己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有风格魅力的城市这一问题。

(三)中西方城市文明的“形态”与文化“神态”

城市都有其外在形象,从民居、建筑、街道到城市文化景观,都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国内外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旅游、观光的首选,在于其特色鲜明、令人难忘的文化形象。

西班牙巴塞罗那是一座颇多哥特式建筑的老城。巴塞罗那的老城非常壮观和协调,是欧洲最著名的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城市之一。街巷道路的布局呈十字棋盘格局分布。老城区哥特式街区的那些历史性的建筑物大多都是13~15世纪建造起来的。

“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这是巴塞罗那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向世界提出的一个口号,它反映了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老牌工业城市曼彻斯特提出了新世纪将曼彻斯特建设成为“文化之都”的发展战略。在亚洲,日本各地方政府为加强文化的领导,设立了文化咨询机构,将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新加坡已制定了“文艺复兴城市”的文化战略,明确提出要将新加坡建成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亚洲核心城市和世界文化中心城市之一;香港于2000年也提出了名为“香港无限”的文化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以“全方位发展艺术”为总策略,以发挥艺术功能、扩大社会参与、推动艺术教育、保障艺术自由及提升艺术水平和艺术家社会地位等为具体策略。

在我国的城市文化形象中,且不说千年古都西安、北京,就银川、杭州、哈尔滨、武汉、长沙来说,就各具独特的城市文化风采。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高原湖城”银川号称有“七十二连湖”,其中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湖泊,有的是农田排水造成的沼泽湿地,确实像江南水乡,无愧自古以来就有“塞北江南”的称号。

杭州这个城市里里外外到处是水,有钱塘江的江水、大运河的河水、西湖的湖水;有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有天上落下的雨水,还有地下冒出的井水,甚至还有钱塘江潮带上来的海水。水是平滑、柔顺的。丰沛的水不仅滋润了杭州的青山、树木,还塑造了它的城市性格。杭州是个柔情似水的城市。

如果说武汉是一颗珍珠,长江便是那根串珠之绳,从武汉穿心而过。武汉的文化带有强烈的本乡本土的味道,和弥漫在市井中的商业俗气混杂在一起,格外给人以一种土俗的感觉。幸亏有长江,是长江使这座城市充满了一股天然的雄浑大气,这股大气,或多或少冲淡了武汉的土俗,甚至使得生长于此的武汉人说话也充满阳刚,他们豪放而直爽,说话高声武气,颇有北方人的气韵。

长沙有很多的街名都是相当好听的,“一步两搭桥”“平地一声雷”“水月林”“落星田”“赐闲湖”“定王台”……这些街名让人对流逝的岁月遐思无限。三湘之地,久远就流传着一副有关地名的趣联:“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下半联指的就是白沙古井。长沙的景观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山、水、洲、城。“山水洲城”里的“山”,当然指的是岳麓山,它是方圆800里的南岳七十二峰之最末一峰。其中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最为有名。

在上述城市各具风采的文化形态中,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城市文化建设的步伐虽然把一些陈规陋习、陈词滥调抛到了历史车轮的后面,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使一些城市更注重经济实力,但优秀历史文化与科学人文精神,永远是城市的灵魂。这几年,一些城市是发展了,但城市自家的文化何在呢?一些城市的文化看起来很热闹,有数不清的这个节、那个节,但这仅仅是城市生活表面的一层油彩而已,其内心是苍白的。

上述中西方城市文明不同的风采和神态,体现了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城市文明成果,凸显的是人的知识、能力、智慧和创造,是人的进化和文明在城市文明上的反映;人一旦意识到人的文明对城市文明的巨大力量,那么,合乎逻辑的推论便是要重视“文明城市”的建设;如果说“城市文明”的概念强调和展示的是“城市文明”演进的自然逻辑(其中蕴含着人在不同时期对城市文明的贡献),那么“文明城市”概念突出的则是人对城市文明的自觉意识、自觉活动、自觉创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文明城市”创建,既是对人类城市文明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当代中国“城市文明”的推进已进入到一种自觉意识、自觉创造水平的判断,体现了党和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通过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市民文明素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追求。文明城市建设将人类的城市文明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1世纪迎来的是新的城市文明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