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 痘
水痘(chickenpox varicella)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全身症状轻微。
一、病因
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一zoster一virus VZA),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病毒呈球型,直径150~20nm。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少数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受冷、热、药物、创伤、恶性病或放射线等因素作用,病毒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一次感染水痘可获终身免疫,但在免疫功能受损者或已接受过水痘疫苗者,也可有第二次感染,但症状轻微。
二、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90%患儿年龄人<10岁,高蜂为6~9岁,但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0~21天,一般2周左右。
三、诊断要点
(一)流行病学资料
冬末初春,2~3周内有水痘病人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史,潜伏期10~21天。
(二)临床表现
1. 出疹前常有数小时至2 日的前驱期,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同时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头痛,偶尔有轻微腹痛、咳嗽等,发热和其他症状可在出疹后2~4天持续存在。
2. 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又数小时变为疱疹。疱疹位置表浅,卵圆形,直径为3~5mm,壁薄易破,形似露水滴,周围绕以红晕,疱液初透明,后渐混浊。如有继发感染则成脓疱,疱疹持续3~4天,然后丛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分布呈向心性,首发于头皮,脸或躯于,逐渐延及四肢,以躯干为多,四肢远端较少,瘙痒感重,水痘皮疹是分批连续出现,发疹前2~3天后,同一部位常可见到同时存在的各阶段皮疹是其典型特点,黏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损形成浅溃疡。
3. 重症水痘
(1)多发生在免疫功能受损及恶性病患儿,出疹l 周后体温仍可高达40℃~41℃。
(2)皮损常呈离心性分布,四肢多,水疱疹有脐眼,偶为出血性,在第一周末可发生暴发性紫癜,伴有坏疽。
4. 先天性水痘
孕妇患水痘时,可累及胎儿,在妊娠早期感染可致多发性、先天性畸形,病儿常在1岁内死亡,存活者留有严重神经系统伤残。
四、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偶有轻度白细胞增加,大部分均正常。
2. 疱疹刮片检查
刮取水疱基底组织涂片,染色后可查到多核巨细胞,核内包涵体,可供快速诊断。
3. 病毒分离
阳性率不高,对诊断帮助不大。
4. 血清学检验
用抗膜抗原荧光试验(FAMA)免疫粘附血凝试验(IAH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抗体,出疹1~4 天后即出现,2~3周后滴度增加,4倍以上即可诊断。
5. 电镜检查
直接检查疱疹液中的疱疹病毒,但从形态上不能区别各种疱疹病毒。
五、并发症的诊断
1. 皮肤继发感染
表现为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2. 水痘肺炎
主要表现发烧、咳嗽、肺部罗音,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
3. 血小板减少
常有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
4. 神经系统
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发病率为<1%,表现为小脑症状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还可出现惊厥、昏迷,存活者中l5%有癫痫、智能低下等后遗症,其他合并症有格淋巴利、横断性脊髓炎等。
5. 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肇丸炎等。
六、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止痒
局部用含0. 25%冰片的芦柑石洗剂涂抹或用2%~5%硫酸氢钠湿敷或洗拭,或口服息斯敏类抗过敏药。
2. 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1)剪短病人指甲,戴连指手套,以防抓伤。
(2)勤换内衣,消毒水洗浴。
(3)疹破后涂以3%阿昔洛韦眼膏或5%阿昔洛韦霜膏剂,亦可涂以1%~2%的龙胆紫。
(4)如疱疹破后已有继发性感染,局部可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严重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二)抗病毒治疗
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给无环岛苷静脉注射5~10mg/kg,每8小时1次,用7~10 /天,或口服每次20mg/kg,每日4次,共5天。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若皮疹发生后24小时之内进行治疗,能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对病情严重者可用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 kg/d静点或肌注,亦可加用干扰素(100万u~300万u/d)肌注。
(三)其他治疗
1. 重症患儿亦可肌注丙种球蛋白3~6nu,或静注丙种球蛋白单次剂量2. 5g。
2. 产前5天或产后48小时内发生水痘的产妇则必须给予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及阿昔洛韦。
3. 新生儿母亲在分娩前5天至分娩后2天患水痘,该新生儿接受VZIGR5单位肌注。
4. 母亲患水痘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均应接受VZIG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