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构序列1号
卢煜明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杨千
当代艺术家,从他回国后的早期作品“水珠系列”到随后的“动态绘画”、“双重绘画”和“纸屑绘画”都反映出他的创新精神。近年来,他把探索逐步转向了多媒体和装置方面的实验。
杨千,《基因重构序列1号》作品细节图(2019),综合材料装置,荧光材料、玻璃、宣纸、墨、紫光灯、木平台,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作品阐述
染色体承载的DNA是生命的基因,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源泉。关于22对常染色体,美国著名学者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在《宇宙密码》(The Cosmic Code)一书中做了惊人的论述,他发现了希伯来语的22个字母跟22个常染色体的神秘关系,从字母的书写和形状来比较都有种种关联。希伯来语是人类最古老的字母文字,可谓是文明的基因。我的作品把象征生命基因的22对染色体和象征文明基因的22个希伯来语字母对应、综合、重构,以探讨生命、文明以及历史密码的意义,并给我们当今社会提供种种思考。(作品方案阐述来自艺术家杨千)
杨千:卢教授您好,我了解到您是在一个充满科学以及艺术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这一点我们非常相似。我觉得科学、艺术一直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产生很多想法,并将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
卢煜明:是的,我很认同您的观点,科学和艺术非常相似,都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您的艺术创作主要是装置艺术、雕塑还是绘画?
杨千:我之前主要是做一些绘画创作,现在也涉及装置艺术以及雕塑、录像艺术等。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艺术创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会用到各种媒介,包括科技等手段,从而更好地表达艺术观点和想法。近几年我也开始做一些科技和艺术结合的实验,比如利用运动App的卫星定位功能在大地上走出各种有意味的图像。
卢煜明:非常有意思,我虽然不创作艺术作品,但很享受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前段时间我还去参观了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杨千:非常棒,我在想自己是否可以去拜访您的办公室或实验室,详细了解一下您的工作环境以及科研成果,从中寻找一些创作的灵感。
卢煜明:当然,我觉得面对面的沟通非常重要,我可以给您介绍我最近的研究领域和成果,以及遗传学和DNA检测方面的一些概念。
杨千:太好了,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可能给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我希望在作品创作方面能用到一些新的方法和材料,而不是传统的方法,否则就失去这次合作的意义了。
>>>> >>>>
卢煜明:1997年,我发现母亲怀孕过程中胎儿的DNA会流入母亲的血浆。研究并了解该现象的细节(比如胎儿的DNA何时开始流入血浆、DNA在血浆中的浓度是多少、胎儿出生后DNA被清除的状况)之后,我们便研发出了一系列的技术,以分析胎儿的基因组信息及胎儿的患病情况。一方面,利用这项技术能够检查出胎儿的血型和性别。这很有用,因为很多遗传病都和性别存在关联(比如血友病),通过这一技术可以提前确认胎儿有没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检测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就是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的问题。攻克这项检测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唐筛”需要检测细胞里面有多少条染色体,是23对还是多了一条变成了47条,但是我所用的技术是没利用细胞的。DNA游离在细胞外面,我就想如果能知道每一条DNA是从哪一条染色体出来的话,就可以知道每一条染色体的比例是多少。如果胎儿有唐氏综合征,那么第21号染色体在胎儿体内的比例就会高出50%。我们用了十年来攻克这一研究,检测的准确度超过了99%,现在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这一技术。除了“唐筛”以外,如果能把这个领域推到极致还可以做什么呢?我在想可不可能把胎儿的整个基因图谱也推断出来。胎儿的DNA有一半来自爸爸,有一半来自妈妈。判断游离在血浆里面的DNA是否是胎儿的,来自爸爸那边的相对比较容易找到,只要是爸爸那边独有的就是。来自妈妈那边的相对困难一些,我的方法是检查妈妈的血浆里边比例多了一点点的部分,多了一点点的就是遗传给胎儿的那一半。这样就可以把胎儿的DNA排序做出来了,我在妈妈的血浆里面做了40亿个不同的DNA分子的排序。
杨千:排序里的红色、蓝色、黄色有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卢煜明:因为DNA是用来存储我们的遗传密码的,刚才您见到的中间的那个代号是密码。好比计算机可以识别1和0这两种可能性,我们的DNA密码有4个——A、C、T、G,每个颜色就是一种密码。胎儿的DNA排序做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基因的问题,可以筛查胎儿可能携带的更多种的疾病,比如乙型地中海贫血症等。
杨千:听您做完这样一个科普介绍,我觉得我们合作的作品可能跟您刚才讲的几个关键词,比如血浆、DNA有关。我现在在想,有可能找一些跟您研究方向有直接关系的媒介来创作艺术作品,这个艺术品如果是用传统的材料去做,跟我们合作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大,我在想您用的这些东西可不可以拿过来做材料。我们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做,可能会无限放大您研究领域的某一个点。
卢煜明:我在实验室内的确有一台比较有纪念价值的DNA排序仪。我们就是利用它在2008年研发出了无创性产前唐氏综合征的检测方法。
杨千:谢谢!说不定可以把这台机器变为一个永久性的艺术品,这样就更有文献和永恒价值了。这台排序仪在通电后还能正常工作吗?经过改装,它就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集科学和艺术为一体的作品啦!
卢煜明:这台仪器已经很久没有维修,因此最好不要期待它在变成艺术品后还会“正常”运作。仪器中间的位置是可以打开的。此外,仪器左边的那些管子在运作时是有液体流过的,在创作艺术品时如果变成荧光的可能会很好看。
杨千:可以在这上面做很多文章!还可以把管子外接出来,接荧光人造血浆等,可以接很多管子并让里面的液体循环流动,闪烁发光!
卢煜明:对,如果是动态的会非常好。
杨千:我想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您的这些研究成果,但它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它有它自己的一种精神,这个对我们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因为我们要用一些新材料,然后能跟您的科学研究有一个紧密的联系。
(本对话基于杨千和卢煜明2019年5月28日和6月10日的视频会议、在香港的对话以及后续的在线交流整理而成,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