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屐残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善用内外治结合法

一、内外治结合的粗浅体会

清代医家徐灵胎理论造诣颇高,是经典学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徐氏治疗过许多疑难杂症,认为久病大病,必广求治法,始克有效。其在《慎疾刍言》中指出:“凡病只服煎药而愈者,惟外感之症为然,其余诸症,则必然丸散膏丹,针灸砭镰,浸洗熨搨,蒸提按摩等法,因病施治……所以今人患轻浅之病,犹有服煎药而愈者。若久病大症,不过迁延岁月,必无愈理也。故为医者,必广求治法,以应病者之求,至常用之药,一时不能即合者,亦当预为修制,以待急用。”余在徐氏的启发下,对内外治结合进行了初步实践,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兹介绍几点体会。

1.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汤药不能尽愈诸病,用一定的器械或手法,以及各种外用药物,从皮肤、肌腠、汗孔,通过经络进入血液循环,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使经络通达,气血流畅,较内服药更为有力。虽然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充分说明,但这是长期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

2.当代对皮肤生理的研究表明,药物通过皮肤的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细胞外间质,通过皮肤微循环,从细胞外液迅速地弥散入血液循环。此外,皮肤附属器汗腺、毛囊、皮脂腺也是药物吸收的通道。

3.内外治结合治疗多种疑难重症,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不管是内病从外治着手,还是外证从内治着手,或内外治同时进行,都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需要,区别先后缓急,灵活用药。

二、内外治结合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案1 慢性白血病伴肝脾肿大

卿某,女,50岁,资阳县(现为资阳市)南津区大明公社八大队六生产队,1983年9月1日就诊。患肝硬化腹水及慢性白血病,查WBC25×10 9 /L,服“马利兰”等药1周后,白细胞仍不降,故来诊。患者颜面、两手苍白无华,体瘦衣宽,神疲乏力,语言微弱难续,两肋、脘腹胀满,心累,叹息,疲乏懒动,食差,盗汗,手足心潮热,舌淡无神,脉左弦右细弱,扪之脾大约16mm×13mm。四诊综合,辨为肝木乘脾,土虚木贼,化源告竭,故气血俱虚。法当疏肝和脾,予逍遥散加山药、鸡内金、香附、枳壳、大枣,3剂;以加味玉枢膏外敷左腹。

5日后到川医复查,白细胞下降为18×10 9 /L,心累止,疲乏、头昏大减,腹部胀满亦减。效方再进,加黄芪、熟地、白花蛇舌草,服8剂,外敷玉枢膏加量,患者自行将外敷面积增大一倍。

9月18日再到川医检查,HGB70g/L,WBC4.8×10 9 /L,PLB80×10 9 /L,RBC2.72×10 12 /L,发现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仍守上方随症增损,服4剂。

9月26日患者复诊:仅头昏,腹微胀,乏力,舌转红,脉细弦;查左胁下癥块已缩小2/3,约5cm×3cm,质中等硬,轻触痛。患者求处方回资阳调理。

【按】此乃内外治结合治疗重症之案。初诊辨证直中要害,肝木乘于脾土,后天化生之源不足,以疏肝和脾之法,予逍遥散加健脾之药,同时用加味玉枢膏外敷癥块。再诊时,效不更方,随症加减内服药,并加量外敷药。内外结合治疗,以建奇功。

案2 下颌关节炎伴颌窦移位

田某,男,50岁,龙泉驿区商业局,干部,1983年10月16日就诊。5天前晨起突感牙关拘急,口张不开,急到某医院口腔科检查,诊断为下颌关节炎,给安痛定、麦迪霉素治疗。服药2次后现唇颊黏膜灼痛,遂到省医院求治,诊断为上颌窦综合征伴颌窦移位,谓难治,建议住院理疗。患者未从,商治于余,望其妙手回春。余视患者表情痛苦,两颧微红,张口困难,仅张开0.5cm,左颌无红肿发热,口和,便调,余无不适,舌红苔黄粗乏津,脉细数。诊后推敲,属阴虚火浮,当益阴降火,处一贯煎加白芍、茵陈、天冬、石斛、蜂房煎服,外以芳香化浊之玉枢膏敷之。

10月19日复诊:病情非但不减,反增牙龈灼热,四肢和腰以下寒冷,仔细推寻,六脉细数无力,舌转嫩红,余症如上。当系用药失误,只见其阴虚之象,未审其阳虚之本,反投甘苦酸寒之茵陈,而天冬、白芍重在滋阴降火,实与病情相反,故不效。揆度病情,当用引火归原法,拟加味引火汤:熟地30g,五味6g,附片6g,巴戟30g,淫羊藿10g,茯苓15g,麦冬30g,肉桂3g(细末冲服),牛膝15g,黄连5g(泡开水兑服)。外用:加味玉枢膏敷颊车以清浮越之火;导热散(吴茱萸、白矾、肉桂)加面粉、热醋调敷涌泉穴,以导热下行。2剂后病情减半,后随上方略为增损,服药12剂诸症告愈。

【按】此为内外治结合治疗之救误之案。初诊未识其阳虚之态,只见其阴虚之象,故指以一贯,然妄效。再诊以加味引火汤见功,足见内治辨证准确是关键。外治则上下结合,既直清共热,又导热下行,穴位外敷方法得当。

案3 泛发性湿疹

蒋某,男,16岁,龙泉驿区塑编厂,学工,1989年夏季就诊。诉入夏以来,每夜推窗敞户,身卧于地。半月前身上发丘疹,由上而下,逐日增多,经多所医院医治无效。现口渴、口苦而不饮,小便短涩,皮肤灼热,剧痒难忍,滋水淋漓,望见身体魁梧,红疹密布,疹与疹之间隙只0.5cm,每粒疹顶皆有小水珠一颗,左臂三角肌及左下肢外侧阳交、光明等穴处约9cm×14cm区域糜烂、滋水淋漓,脉象濡数,舌红苔黄腻。诊断为急性泛发性湿疹。考虑患者久卧湿地,湿邪侵及肌肤,循经络弥漫三焦,郁而化热,复贪风取凉,风邪乘之为祟。风为阳邪,其性清扬,易袭肌肤腠理,故先以上肢为重;风又善行而多变,病势发展极快,游走不定而泛发全身;湿性黏滞、弥漫、重浊而趋下,多袭腠理,水湿内蕴故红疹弥漫、渗液;湿邪郁久化热故致肌肤灼热、作痒、作痛。治当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拟龙胆泻肝汤加二妙散、蝉衣、防风,煎服;外以青黛散调麻油外搽滋水淋漓处,并以青黛散扑之。3日后复诊,滋水淋漓加剧。诊后细究其因,方悟出疗效不著之故是湿重热轻。前方用青黛散,清热之效尚可,但除湿之功不足。故内服药守方加土茯苓、苡仁;外用药以青黛散合金黄散,用苦瓜汁调搽,糜烂处以药粉扑之,但药粉迅速被滋水冲去,急以消毒纱布蘸药汁加药粉覆盖之。3日后再诊,诸病大减,守方治疗1周而痊愈。

【按】此患者每个疹顶皆有小水珠,临床上很少见到。治疗时谨守风湿热邪蕴结于手足三阳经这一病机,在外用药上加金黄散和苦瓜汁以增强除湿之力。外用药中以苦瓜汁易麻油以避免阻遏气机,使湿邪外达,更有力地使湿去热孤而获效。此案说明外治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外治法同样离不了辨证施治。

案4 鼻衄

陈某,男,60岁,区委组织部退休干部,1989年秋季就诊。鼻衄半月余,在某医院住院行激光止血手术治疗,鼻衄时止时作;后某医拟大剂人参、黄芪浓煎加蜂蜜炼制成膏,服后约20分钟衄血盈碗不止,故自动出院求治于余。患者衄血如注,两手轮流捏鼻,两颧粉红,舌胖质淡边现齿痕,两尺脉细如丝而两寸浮大,重按即无。此属虚火上浮之鼻衄,治应引火归原,他医反投益气升提之药,龙火更失其制,奔腾上炎,以致病情重危。急令家属用笔管轮流向两耳内吹气以止血,并内服加味引火汤,即引火汤加肉桂、附片、牛膝,外用导热散敷两脚涌泉穴,其血渐止。半日后患者因扫地致鼻衄大作,见患者以手捏鼻,满脸是血,地面鲜血一摊(约半碗之多)。急指压上星穴,令家属仍向耳内轮流吹气,速用六合草(又名砂锅草、螺丝草)搓揉塞鼻,5分钟血止,上药加川牛膝20g煎服。次日复诊,取出药团,流淡黄水10余滴,复塞入六合草。第3日取出药团,黄水已止,后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调治月余而康复。

【按】该患者素有肺肾阳虚之咳喘病,此次鼻衄虽长达半月,却为虚火上浮所致。前医反以参芪膏而致鼻衄盈碗不止,盖因龙火宜潜,复益气升提则龙火已成燎原之势。斯时无论虚火、实火皆能焚物,急则治标,故以寒平止血之六合草塞鼻而效若桴鼓。为医者,必广求治法而应患者之需。

案5 湿温闭证

王某,男,36岁,红纱大队,1977年夏季就诊。时值三伏,烈日当空,午后2点,患者注射青霉素数分钟后烦躁不已,随之在三合土院坝内乱跑,跑数步则跌倒在地,瞬时起来又跑,旁人挽扶不住,如是者三次,继则牙关紧闭,人事不省。切其脉伏,扪其肌肤灼手,鼻息促而热。急用麻绳、清油刮两侧膀胱俞穴,刮出青紫疙瘩时,以三棱针放血,再以手蘸温水拍打两侧曲泽、委中穴,待青筋鼓起时,亦放其血。术后,患者全身汗出津津,神志渐清,再诊其脉濡数,舌红苔黄腻,病已化险为夷。即拟清热除湿、芳香化浊、淡渗之品,药用淡竹叶、芦竹笋、青蒿、银花藤、车前草、石菖蒲(重用)、野菊花(全草)、兰草花叶、扁豆花,以上俱用鲜品。服2剂而愈。

【按】刮瘀放血法,简便廉效,在基层容易推广,对急症、暴症、闭证独有特效。本法能使经络通达,气血流畅,较药物更为快捷。

案6 疫毒痢疾

李某,男,16岁,柏合乡跃进大队,1979年秋季就诊。患者患阿米巴痢疾,住院半月,服中西药物及输液后,惊厥虽已控制,但出现壮热口渴,神昏谵语,里急后重,脓血频频,腹痛难忍,便盆日夜垫于臀下,每5分钟便出现剧烈腹痛伴泻脓便两团,如指大,泻后腹痛缓解,昼夜哭叫不止。余寝食难安,深思后忽悟,紫金锭对外科疮疡疗效可靠,痢疾者亦内痈也,故急取紫金锭两瓶研极细末,以酒调敷左侧天枢穴,药到痛止。药液干后腹痛又作,嘱家属勿令药液干涸,时刻保持湿润。2日后腹痛止,脓血便亦无,解黄色成形软便,观察3日痊愈出院。

【按】在该患者的启示下,余用紫金锭细末20g,凡士林80g,配成软膏,外敷相应的穴位和阿是穴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如肝脾肿大、阑尾炎、胰腺炎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案7 陈锈铁钉刺穿脚背

赖某,男,16岁,平安乡永远九队,1983年夏季就诊。患者暑假期间到外婆家与表弟捉迷藏,不慎被锈铁钉从右脚心刺穿足背,经简阳县(现为简阳市)赤水乡卫生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青霉素及内服中西药物治疗10天,病势不减,方求治于余。望其患脚红肿灼热,上下孔滋水淋漓,似血非血,似水非水,剧痛难忍,询其二便尚调,无恶寒发热,惟饮食稍减,脉象和缓,舌质正常,苔白薄。诊后嘱其父回家取泡萝卜半碗煎汤熏之、浸泡之,浸泡后取萝卜两片分别贴于上下伤口处,每日3次。1天后,红肿疼痛、血水均减半;第4天即肿痛全消,开始结痂。

【按】根据余临床50余年的经验,铁钉刺伤者,一般外敷丹药取效不明显,以民间验方泡萝卜煎汤熏洗和贴敷萝卜片法治之可获奇效。若患者伤后未注射破伤风针者,当服玉真散(每次1.5g,每日3次,连服2天)以预防破伤风。此外,无须内服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