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掌握治病最佳时机
先生认为,不论治疗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均须寻找最佳的治疗时机,不同时期的治疗意味着不同的预后。如急性发热患者,体温38.9℃,伴咽痛,血常规中白细胞3.1×109/L,诊断为病毒性感染。中医认为,本病为温邪从口鼻而入,病在卫分,根据“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故以银翘散为主方,加板蓝根、重楼、三叶青,两剂而症状消失。因此,疾病初期只要辨证正确,治之得当,可以一剂知,二剂已。又比如先生认为,在治疗慢性肾病时,若肌酐<300μmol/L,只要能够坚持用药,肾功能就有可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就是最佳的治疗时机;若肌酐为300~400μmol/L,通过治疗,只能暂时控制病情;若肌酐>400μmol/L,则无论如何治疗,都会出现肾衰竭;若肌酐>500μmol/L,则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而非单纯用药能够解决了。再如,若患有肾结石,结石大小在1cm以下者,只要治疗得当,基本能够排出;但大于1cm时,要排出结石就困难得多了。这些经验都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医患双方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只要时机适当,就有彻底治愈疾病的可能,因此医家和患者均须重视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免迁延贻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