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先辨病后辨证,病证结合
近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使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手段有了极大的改变和提高,一些利用仪器设备发现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癌症等,都可以在症状出现前被诊断出来,因此,中医不应该再固守于传统的疾病诊断方法,而应该在辨证之前先辨病,明确了疾病的性质、轻重缓急,再予辨证,病证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谢某,女,66岁,有中度慢性胃炎病史,常食后脘腹胀痛,嗳气泛酸,大便难下,多年来反复发作,用清胃降逆、消炎止痛法治疗颇效。此次因过量食用年糕等不消化食物后复现脘痛、大便下而不畅,仍用前法,共投14剂,痛反剧增,改由先生诊治。经详询病史,知本次病发乃消化不良所致,脉滑、舌苔白腻可以佐证,故治用和中宣化法,3剂而便畅痛止。观察半年,胃病未再发作。因此,先生认为,先辨病后辨证,病证结合是临床诊疗实践之金科玉律。
病证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交叉融合的切入点,辨病是以病理学为基础的诊断模式,是从疾病发生、发展的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当前的表现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又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指导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