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重在营建学科文化
2014年底,构建裕固学的学术主张被正式提出,成为从事“裕固族研究”的原本松散联结的学术共同体的新使命。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如何不断提高裕固学研究的质量,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命题和学科发展的根本之道。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该将努力方向确定为营建学科文化。这一观点特别受到了知识人类学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英国学者比彻和特罗勒尔的《学术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的启发和鼓励[24]。
这里所说的学科文化是指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共同认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方式。营建优质的学科文化,可为学科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规范和激励。综合考虑“裕固族研究”的已有基础和“裕固学”研究的当前现状,倡导基于证据的裕固学研究,是提高裕固学研究质量的有效路径。抑或说,在裕固学的初创期,大力营建、不懈开展基于证据的学术研究的学科文化,无论对于传承“裕固族研究”的学术遗产,还是开拓这门社会科学的学术新境界都是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巴战龙.裕固族国族认同构建的社会过程:一项历史与政治民族志研究[R].北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报告,2016.
[2] 郎天荣.坚持以牧为主的方针,促进肃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庆祝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十周年[J].中国民族,1964(Z1):13-15.
[3] 杨富学,李吉和.近年国内裕固族历史、文化研究述评[J].甘肃民族研究,1994(2):24-34.
[4] 高启安.裕固族研究的几点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5):109-114.
[5] 巴战龙.关于构建“裕固学”的几点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14(6):22-26.
[6] 巴战龙.裕固族在中国,裕固学在世界:再谈关于构建“裕固学”的几点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8-131.
[7] 安惠娟.会当凌绝顶:第一届裕固学研讨会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15(3):13-18,91.
[8] 钟进文.裕固学,不止是裕固学:第二届裕固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16(6):12-19.
[9] 李建宗.“视野·理论·方法:第三届裕固学研讨会”会议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17(1):26-30.
[10] 巴战龙.“裕固与敦煌”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裕固学研讨会召开[N].中国民族报,2017-05-26.
[11] 安维武.“裕固学文献资料中心”建设构想和初步实践[J].河西学院学报,2016(4):24-27.
[12] 佩第.循证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法[M].宋懿琛,等,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13] Slavin, R. E. Evidence-based Education Policy: Transform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2, 31(7): 15-21.
[14] 李晓轩,杨可佳,张秀峰,等.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中英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5] 王小婷.“义理”“考据”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44-151.
[16] 王国维.古史新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17] 叶舒宪.国学考据学的证据法研究及展望:从一重证据到四重证据[J].证据科学,2009(4):389-404.
[18] 杨骊.反思二重证据法的局限:兼论多重证据法的演变之必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85-188.
[19] 陈宗振.裕固族及其语言[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Z1):72-82.
[20] 邓正来.知识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C] // 邓正来.学术与自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5-213.
[21] 铁穆尔.全面、健康、持续地推进裕固族文化研究[C] // 钟进文,巴战龙.中国裕固族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496-502.
[22] 德兰逖.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在论[M].张茂元,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3] 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M].陈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4] 比彻,特罗勒尔.学术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M].唐跃勤,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