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实验指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实验六 中式肠类制品的制作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熟悉和了解各种中式肠类制品的原料、辅料要求及制作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操作和工艺流程,并掌握加工原理。

(一)哈尔滨风干肠的制作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哈尔滨风干肠是东北特产之一,因为味道鲜美、储存时间长、食用方便等特点,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到哈尔滨的必带之物。肠的味道也和腊肠有点像,不过可能由于是北方的菜系,所以偏咸一点,又硬又韧,很有嚼头。

本实验要求掌握制作哈尔滨风干肠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操作要点。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哈尔滨风干肠的加工要点。

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 材料与配方

配方1:猪瘦肉90kg,猪肥肉10kg,酱油18~20kg,曲酒500g,砂仁粉125g,紫蔻粉200g,桂皮粉150g,花椒粉100g,鲜姜100g。

配方2:猪瘦肉85kg,猪肥肉15kg,精盐2.1kg,曲酒500g,桂皮面200g,丁香60g,鲜姜1g,花椒面100g。

配方3:猪瘦肉80kg,猪肥肉20kg,味素500g,曲酒500g,精盐2kg,砂仁150g,小茴香100g,豆蔻150g,姜1kg,桂皮400g。

2.2 仪器设备

刀具、砧板、台秤、不锈钢盆、拌馅机、灌肠机、电磁炉、蒸煮锅、细绳。

3 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修整→肉的切块→制馅→灌制→日晒与烘烤→捆把→发酵成熟→煮制→成品。

4 操作要点

4.1 原料肉选择

选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猪肉作为原料,以腿肉和臀肉为最好,因为这些部位的肌肉组织多,结缔组织少。肥肉一般选用背部的皮下脂肪。

4.2 修整

首先将瘦肉和肥膘分开,剔除瘦肉中筋腱、血管、淋巴。

4.3 肉的切块

瘦肉与肥膘切成1.0~1.2cm的立方块,最好用手工切。用机械切由于摩擦产热使肉温提高,影响产品质量。目前为了加快生产速度,一般采用筛孔直径2cm的绞肉机绞碎。

4.4 制馅

将肥瘦猪肉倒入拌馅机内,开机搅拌均匀,再将各种配料加入,待肠馅搅拌均匀即可。

4.5 灌制

肉馅拌好后要马上灌制,用猪或羊小肠衣均可。灌制不可太满,以免肠体过粗。灌后要裁成每根长1m,且要用手将每根肠撸匀,即可上杆晾挂。

4.6 日晒与烘烤

将香肠挂在木杆上,送到日光下暴晒2~3d,然后挂于阴凉通风处,风干3~4d。如果烘烤,烘烤室内温度控制在42~49℃;最好温度保持恒定。若温度过高,使肠内脂肪融化,产生流油现象,肌肉色泽发暗,降低品质;若温度过低,延长烘烤时间,肠内水分排出缓慢,易引起发酵变质。烘烤时间为24~48h。

4.7 捆把

将风干后的香肠取下,按每6根捆成一把。

4.8 发酵成熟

把捆好的香肠,横竖码垛,存放在阴凉、湿度合适场所,库房要求不见光,相对湿度为75%左右。如果存放场所过分干燥,易发生肠体流油、食盐析出等现象;如果湿度过大,易发生吸水,影响产品质量。发酵需经10d左右。在发酵过程中,水分要进一步少量蒸发,同时在肉中自身酶及微生物作用下,肠馅又进一步发生一些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蛋白质与脂肪发生分解,产生风味物质,并和所加入的调味料互相弥合,使制品形成独特风味。

4.9 煮制

产品在出售前应进行煮制,煮制前要用温水洗一次,刷掉肠体表面的灰尘和污物。开水下锅,煮制15min即出锅,装入容器晾凉即为成品。

5 质量评价

瘦肉呈红褐色,脂肪呈乳白色,切面可见有少量的棕色调料点,肠体质干略有弹性,有粗皱纹,肥肉丁突出,直径不超过1.5cm;具有独特的清香风味,味美适口,越嚼越香,久吃不腻,食后留有余香;易于保管,携带方便。

6 思考题

(1)日晒与烘烤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如何提高哈尔滨风干肠的质量?

(二)广式香肠的制作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广式香肠,又称广式腊肠,具有外形美观、色泽明亮、香味醇厚、鲜味可口、皮薄肉嫩的特色。

本实验要求掌握制作广式香肠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操作要点。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广式香肠的加工要点。

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 材料与配方

猪瘦肉35kg,肥膘肉15kg,食盐1.25kg,白糖2kg,白酒1.5kg,无色酱油750g,鲜姜500g(剁碎挤汁用),胡椒面50g,味精100g,亚硝酸钠3g。

2.2 仪器设备

刀具、砧板、台秤、不锈钢盆、拌馅机、灌肠机、电磁炉、蒸煮锅、细绳。

3 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修整→肉的切块→制馅→灌制→晾晒与烘烤→成品。

4 操作要点

4.1 原料肉选择

选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猪肉作为原料,以腿肉和臀肉为最好。

4.2 修整

首先将瘦肉和肥膘分开,剔除瘦肉中的筋腱、血管、淋巴。

4.3 肉的切块

瘦肉切成1.0~1.2cm的立方块,肥膘切成0.9~1.0cm的立方块。最好用手工切。如果用机械切,由于摩擦产热使肉温提高,影响产品质量。拌料前肉块需要用35℃左右的温水浸烫,并洗掉肥膘丁表面的油污。

4.4 制馅

先在拌馅机内加入少量温水,放入盐、糖、酱油、姜汁、胡椒面、味精、亚硝酸钠等辅料,待搅拌均匀并且辅料溶解后加入瘦肉和肥膘丁,最后加入白酒,制成肉馅。拌馅时,要严格掌握用水量,一般为4~5kg。

4.5 灌制

先用温水将羊肠衣泡软,洗干净。用灌肠机将肉馅灌入肠衣内。灌装时,要求均匀、结实,发现气泡用针刺排气。每隔12cm为1节,进行结扎。然后用温水将灌好的香肠漂洗一遍,串挂在竹竿上。

4.6 晾晒与烘烤

串挂好的香肠,放在阳光下暴晒,3h左右翻转一次。晾晒0.5~1d后,转入烘房烘烤,温度要求50~52℃,烘烤24h左右,即为成品。出品率为62%。

5 质量评价

外观小巧玲珑,色泽红白相间,鲜明光亮。食之口感爽利,香甜可口,余味绵绵。

6 思考题

(1)肉块在拌馅前为什么需要用温水浸烫?

(2)烘烤温度的高低对广式香肠的品质有何影响?

二维码1-4香肠制品制作(PPT)

(三)川式腊肠的制作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川式腊肠又称川式香肠、川味腊肠、川味香肠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生产和肉食保存技术,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而成。川式腊肠口味麻辣,外表油红色,色泽鲜艳,切开后红白相间,辣香扑鼻。食用方法多样,可蒸食、炒食、泡汤煮面等。

本实验要求掌握制作川式腊肠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操作要点。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川式腊肠的加工要点。

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 材料与配方

猪瘦肉80kg,肥膘肉20kg,食盐3.0kg,白糖1.0kg,曲酒1.0kg,酱油3.0kg,亚硝酸钠3g,花椒粉0.1kg,大料粉15g,山柰粉15g,桂皮粉45g,甘草粉30g,荜拨粉45g。

2.2 仪器设备

刀具、砧板、台秤、烘烤房、不锈钢盆、拌馅机、灌肠机、电磁炉、细绳。

3 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修整→肉的切块→制馅→灌制→漂洗→晾晒与烘烤→成品。

4 操作要点

4.1 原料肉选择

选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猪肉作为原料,以腿肉和臀肉为最好。

4.2 修整

首先将瘦肉和肥膘分开,剔除瘦肉中的筋腱、血管、淋巴。

4.3 肉的切块

瘦肉切成0.8~1.0cm的立方块,肥膘切成0.6~1.8cm的立方块。最好用手工切。如果用机械切,由于摩擦产热使肉温提高,影响产品质量。拌料前肉块需要用35℃左右的温水清洗一次,以除去浮油和杂质,沥干水分后待用。

4.4 制馅

先在拌馅机内加入6%~10%(原料肉重)左右的温水,放入盐、糖、酱油、亚硝酸钠、香辛料等辅料,待搅拌均匀并且辅料溶解后加入瘦肉和肥膘丁,最后加入曲酒,制成肉馅。腌制数分钟以后,就可以进行灌制。

4.5 灌制

先用温水将猪小肠衣泡软,洗干净。用灌肠机将肉馅灌入肠衣内。灌装时,要求均匀、结实,发现气泡用针刺排气。每隔10~20cm为1节,进行结扎。

4.6 漂洗

将灌制好的香肠用35℃左右的温水漂洗一次,除去表面的污物,然后依次挂在竹竿上,以便晾晒和烘烤。

4.7 晾晒与烘烤

串挂好的香肠,放在阳光下暴晒,3h左右翻转一次。晾晒2~3d后,转入烘房烘烤,温度要求40~60℃,烘烤72h左右后再晾挂到通风良好的场所风干10~15d后即为成品。

5 质量评价

5.1 感官指标

外表色泽红亮,切开后红白相间,味道鲜美;肠体表面无霉点、无异味、无酸败味。

5.2 理化指标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50g/100g;酸价(以脂肪计)≤4.0mg/g;亚硝酸盐含量(以NaNO2计)≤30mg/kg。

6 思考题

(1)肉块在拌馅前为什么需要用温水浸烫?

(2)烘烤温度的高低对川式腊肠的品质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