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探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创设挑战性运动情景,挖掘大班幼儿运动潜能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上海市长宁区南新幼儿园 王莉莎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一书指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运动特点及考虑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合理安排运动,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创设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值得我们深思。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升入大班以后随着身体的发展,各方面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于许多问题的挑战意识也增强了。现今社会重智力轻运动、安全因素等错误观念,造成了幼儿运动潜能挖掘的缺失,如何挖掘幼儿的运动潜能,也就成了该年龄段幼儿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研究的概况

(一)概念界定

(1)所谓的挑战性运动情景是基于原有的运动情景模式来说的。《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指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运动特点及考虑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合理安排,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见“挑战性”一词是需要我们教师去充分思考和把握的。尤其对于5~6岁的大班孩子来说,伴随着他们身体的成长带来的走、跑、跳、平衡、投掷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而作为教师来说,如何给孩子一个富有兴趣的能够激发孩子们运动经验又能满足大班孩子年龄特点中喜欢挑战性这一特质的运动情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挑战性的运动情景是相对于日常的运动情景而言的,当然创设要基于三个要素:①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已有运能经验;②基于幼儿园的园所环境和条件;③对于不同运动器械的创新合理利用。

(二)研究的目标

大班的孩子随着身体素质的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原先小班、中班的单一运动,他们向着更为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更强的身体力量和耐力前进。因而如何结合大班孩子喜欢挑战、乐于挑战的个性,运用需要“跳一跳”才“够到”这样的模式去探究实践,从而提升幼儿运动经验,挖掘幼儿运动潜能。

(三)研究的内容

在不同的运动情境以及不一样的运动难度场景中,孩子们对于运动的持续时间以及专注性是我们考量的标准之一。注意难易结合地合理设置区域,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丰富性、多样性的运动器械的结合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吸引幼儿参与到运动中来,从而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先期是从文献资料的搜集开始,对于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相应的运动方法及策略进行研读,对孩子进行心理层面的分析。

(2)观察法和教育实践法相互结合:观察幼儿在不同环境的创设下对于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兴趣情绪。通过教育手段的调节和实施,找出怎样的环境创设才是更适合激发幼儿运动潜能的。

(3)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研究中,教师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要时刻进行经验案例的总结和记录,此外也要关注自身的一些问题改善和调整,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

(五)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9月)

(1)查阅资料,搜集相关的信息

(2)对大班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对运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罗列和反思。

2.实践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

(1)创设不同难度的运动情景,观察幼儿运动兴趣、能力等情况。

(2)积极实践,创设挑战性情景,激发、挖掘大班幼儿运动潜能。

(3)及时调整与反思,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问题和情况。

3.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根据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大班幼儿运动兴趣的现状调查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大班孩子的运动能力及运动兴趣,对自己执教的大班孩子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兴趣进行了现状调查,对于平行班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动作发展部分对于5—6岁的孩子进行了相关走、跑、跳、钻爬、平衡、投掷六个方面的现状调查。针对以上六项内容进行了班级30名幼儿的基本能力现状测评。(见表1)

表1 幼儿运动能力情况

(1)走。孩子们对于听信号走的基本动作的发展能力是不错的,绝大部分的孩子可以完整,但是在连续指令出现后就造成了听信号走的困难出现。

(2)跑。这项技能中,孩子们快速跑的能力虽然是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但是对于跑动中的挥臂动作的正确度并不是很高,此外部分孩子奔跑中呼吸调整有一定的问题。且男女生的差别不大,但是在追逐跑过程中孩子们的灵敏性和速度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可以在后续的运动活动中更大限度地挖掘一下潜能。

(3)跳。主要围绕单脚连续跳和多种不同方式的跳跃方法创编来的。测评中要求孩子们单脚连续向前跳跃8米左右,这个要求普遍比较难以达成,只有少数孩子能够完成,这个跟日常中这一技能相对较少练习也有一定关系。

(4)平衡。主要围绕荡桥的行走以及原地旋转两个点进行基本测评,由于荡桥这种运动器械孩子们日常有过尝试,行走过去的比例还是比较可以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害怕尝试而未能完成。孩子们行走的速度相对都较慢,还有提高的空间。

(5)钻爬。主要围绕钻山洞和爬攀登架来进行比对分析的,绝大部分孩子的四肢协调的钻爬动作还是非常协调和正确的,但是在攀登过程中有部分孩子对于相对高度稍高一些的地方就有迟疑、退却等表现。

(6)投掷。主要围绕投远和投准两方面。幼儿的挥臂动作都不是那么的准确和快速,所以在投远方面还是有一定欠缺的地方,由于日常的大型运动器械中有投准方面的创设,所以孩子们相对于投远来说,近一点的投准反而要比投远更加突出一点。

(二)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1.基于幼儿原有的运动能力情况,挖掘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

所有的运动情境的创设首先要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运动能力,此外也要关注幼儿园的园所条件和环境特质。我园是一所分园加上又是老园所,活动场地比较有限,很多场景的创设受到场地的限制,所以从幼儿的运动能力的测评现状也不难看出,孩子们在跑这一运动技能上是有挖掘和提升的空间的。跑说起来虽然大家都会,但是对于跑动中上肢的摆动动作以及呼吸的调整控制等都比较欠缺。再加上由于场地狭小,因此在日常的运动场景创设中对于跑这一技能的偏重相对较少,也较难兼顾到。因此我在日常的运动场景中针对以上的情况进行了有目的的场景创设和运动开展。

比如,在运动活动开展时候,创设了《小小消防员》的情境性运动游戏,充分挖掘幼儿跑动的积极性和运动的兴趣和潜能。

在活动进行的时候,我层层递进地提出要求,从起初的跑步这一运动技能的要求落实,从“嘴巴吐气,鼻子吸气”这一要求的落实,首先要让孩子们呼吸方式正确,为后面跑的活动打好铺垫,因为正确的呼吸方式是一个跑步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此外,在跑步技能的点拨中,及时采用了个别幼儿的示范,让孩子们掌握恰当的跑步摆臂方式。孩子们通过游戏进行了验证,恰当的跑步摆臂方式能使自己跑得更快。

2.不同运动器械的创新合理利用

学前儿童的运动游戏是可以让幼儿获得良好情绪体验、锻炼幼儿身体的一种游戏。经过这样的游戏锻炼,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认知能力,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不同材料的整合和搭配,孩子们在不断的变化中体验着一次又一次不同的尝试和挑战。因此《勇敢者道路》这个游戏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的。我想孩子们看中的一定是它的多样性和组合性,更因为《勇敢者道路》带来的是一种勇于挑战的尝试。

四、研究成效

(一)老师的转变

运动的场景和环境的创设,不单单是老师在帮助创设,其实把这个创设的权力放给孩子们,往往孩子们会更欢喜地投入和愿意尝试。他们会有更多的自主权,也能给后面的运动增加更多的兴趣点。孩子们逐步适应和尝试后更愿意给自己一些挑战,尝试许多新的不同思路的摆放方式,就如运动游戏《勇敢者道路》以上的只是初期创设的一些样式,经过一年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孩子们远远已经不满足于低阶的运动难度了,他们愿意挑战更高的软垫数量,喜欢前后架空的竹梯,对于三角梯也更加愿意有高低,有斜坡的链接等等一系列更具有挑战性的场景搭建和创设。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给孩子们权利,让他们去发挥,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

(二)幼儿的转变

基于孩子原有基础的运动场景,既满足了孩子们已有能力的游刃有余,又给了孩子一些挑战和尝试的空间,满足了大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所以孩子们的兴趣会更加高涨,持续的时间也相对更长一些。

五、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在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上,我们一般会遵循全面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我们的运动情境的创设是基于以下的原则来进行的。

1.全面性原则

这是指在幼儿身体运动过程中,要选择和安排全面的、多样的活动内容和方法。那么基于这一个原则,好比我们在《勇敢者道路》游戏的场景创设和材料选择上充分考虑全面性的这个原则,进行不同的技能的锻炼和练习。有平衡、攀爬、钻爬、跑跳等这样一系列的不同维度的身体机能的练习,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和锻炼。

2.适量性原则

这是指幼儿在进行身体锻炼和游戏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调节幼儿的身心的负荷量,以达到最适当的运动效果。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注意幼儿个体差异的问题。那么基于这个适量性原则,我们在《勇敢者道路》游戏的开展过程中,首先在道路创设时,在考虑均衡性、全面性的基础上,要考虑难易程度的有机结合,以配合不同幼儿的差异化选择,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难度和挑战,也要结合部分幼儿的情况来进行难易度的相互协调,让参与游戏的幼儿都能体会到挑战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那么作为一个运动游戏,我们的《勇敢者道路》不仅满足运动游戏的全面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而且在游戏的开展上可以因地制宜地不仅能在室外开展这样的游戏,如果遇到特殊天气等,也能巧妙地利用室内的一些场地和器械道具来开展。这个游戏的广泛性还是很值得推广的。在游戏开展的同时,可以结合幼儿当下的一些热点话题等及时地进行游戏深入,比如结合消防员游戏开展,爬过勇敢者道路进行抢救货物等。

(二)思考与研究

1.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于运动场景的创设还是比较粗浅的,对于挑战性的运动创设更是又有尝试的欲望又怕不安全的因素,因而左右摇摆,举棋不定,需要老师更加大胆地去创设和开拓尝试,不要过于拘泥小节。

2.对课题研究的再认识

老师应该真正地走近幼儿,关注幼儿的整体需求以及个体差异,在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运动中积累的经验,借助不同运动场景的创设以及多样化的运动器械的组合等激发幼儿勇于尝试,满足孩子想要挑战的心理需求,只有激活了幼儿的运动潜能,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