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帕金森定律:合理用人,提高效率
【如果你是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对于如下三条出路,会选择哪一个呢?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分析: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第三条路可以走。由于助手的平庸,不会对他的权力构成威胁,只能上行下效,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这就是英国人帕金森在其《帕金森定律》(又名《官场病》)中所提出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作为现代企业,要保证管理制度的良好运行,就要避免帕金森定律的消极影响。】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却越来越低下。这便是“帕金森法则”的中心旨意。
帕金森总结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因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自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产生出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由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那么这个帕金森法则,注定要起作用。
帕金森举例说: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一定要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B先生和C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分给B或C,自己掌握全面。B和C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两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B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七个人干,A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当然,七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塞责,下属们产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任、会议出差、恋爱插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不需要认真研究,工作愈来愈忙,甚至七个人也不够了……帕金森法则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
通过上述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权力的危机感,是产生帕金森现象的根源。
中国自古以来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以及“人多好办事”等形容人多好处大的词句,但这些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领导者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盲目应用。尤其在任人问题上,人多未必好办事,人并不在多而在精。
唐太宗李世民,任人就一贯坚持“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原则。他多次对群臣说:“选用精明能干的官员,人数虽少,效率却很高;如果任用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数量再多,也人浮于事。”
他曾命令房玄龄调整规划30个县的行政区域,减少冗员。唐太宗还亲自监督削减中央机构,把中央文武官员由两千多人削减为643人。他还提倡让精力旺盛、精明能干的年轻官员取代体弱多病的年迈官员。
通过这种方法,朝廷上下全都由能人主持,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使得政通人和,出现了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
相反,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政权以后,洪秀全滥封王位,至天京失陷前,封王竟达二千七百多人,造成多王并立,各自拥兵自重,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从而致使天京事变的发生,促使太平天国由盛而衰,走向败亡。
社会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即某个官职由一人担任便足以应付,却安排了好几个人。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体制问题,实际上是领导者在任人上的严重失误。不用余人是领导者应该严格遵守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机构臃肿,人员繁多,效率低下。
帕金森定律揭露效率的奥秘
大家可能都认为,事情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应该和办这件事情花去的时间成正比。政治家和纳税人可能相信(偶尔也怀疑),公职人员多了,工作量肯定就增加了,但有的人不信这一套,他们认为职工人数成倍上升,必定会有某些人闲下来无事可干,要不就是大家的工作时间一律缩短。
对这个问题,相信和怀疑都不正确。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职工人数和工作量毫不相关,职工人数的增长是服从帕金森定律的。
帕金森在分析“大型组织会变得大而无当、毫无生气”后,得出了一个定律:“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这个定律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机构的组织常常会超过实际需要,以及个人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他们给了一个计划太多的时间。
帕金森定律表明,时间管理隐含着你可以为一项任务安排过多的时间,如果你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从事一项工作,你会放慢你的节奏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时间。
1957年,帕金森在马来西亚一个海滨度假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有着极大的差别。一个人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帕金森得出的结论是:“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件事情被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情花的时间成正比。”你以为给自己很多的时间完成一件事就可以改善工作的品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时间太多反而使你越懒散,缺乏动力,效率低,可能还会大幅度降低效率。一个小学生平均成绩无法维持在C级,家长只好让他修最少学分的功课。儿童心理学家建议这个学生多修一些课,而不是少修一些。结果出乎学生本人和家长的意料,学生多修课程后,所有科目的成绩不降反升。事实上,这个学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打起精神。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是取得成功的要诀。
一个人珍惜时间,就是爱护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们没有一位是不珍惜时间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单是寻找用什么材料来做电灯丝就做了一千多个实验。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句格言:“哪里是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的缘故。
鲁迅12岁在绍兴城“三味书屋”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干家务劳动。
有一天,鲁迅在家里帮助妈妈多做了一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鲁迅一顿。鲁迅挨了训以后,并不因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师和家庭,他反而诚恳地接受批评,决心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再也不会因为做家务而迟到。
于是,他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个“早”字,用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读书。
人生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而要趁青春有为之时多学一点,多做几番事业。
学习春兰公司的“三铁”法则
地处江苏泰州的春兰公司,在几年以前还是个连年亏损的镇办企业,但今天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曾经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全国500家工业企业和全国最大300家外资企业之一,其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在春兰公司,员工迟到一分钟就罚款50元,为此有人认为春兰的管理太严。然而,春兰公司的一举成功靠的正是“铁的条例、铁的纪律、铁的管理”。
1.铁的条例
春兰公司的决策者认为,生产力在松松散散中耗费,是许多企业的致命弱点,要建世界一流的企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创世界一流的效益,就必须从人的初级行为开始进行严格管理,以法治厂。为此,春兰公司先后制订了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劳动管理等18项管理规章制度,对职工在企业内外的行为规范做了详尽的规定。同时,公司成立了总监察室,有权对各类违纪行为予以处罚,并建立公司、部、科三级监察网络,实施违纪监督;还建立了三级逐层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春兰的许多条例以严著称。以迟到为例,迟到一分钟罚款50元,第一次迟到给以劝告处分,第二次迟到给予警告处分,三次以上给以开除处分。受一次劝告处分,年底评选先进、晋级、分房都受到影响。铁的条例使春兰员工养成了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些职工为了按时上班,不惜坐出租车赶时间。
2.铁的纪律
在春兰公司,从总公司、中层干部到车间工人都有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有违反,不管是谁,一律按章办事。例如按规定,春兰职工进入公司必须佩戴身份卡。一次一位高级职员忘了带身份卡,被拒之门外,他只好回家取卡,只因迟到4分钟而受到劝告处分,并扣除了当月全部奖金,一年的所有评比资格全部取消。尽管春兰公司对“罚”一丝不苟,但绝大多数人心情舒畅,因为大家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对犯规者有情,就是对企业无情”。铁的纪律严出了效果,近年来全公司旷工为零、犯罪为零、偷拿公物为零、暗干私活为零。
3.铁的管理
春兰的教育、劳动、技术质量等数十项现代管理条例都是铁的,尤其是铁的质量管理。公司将质量意识渗透到全公司每个部门、每个人。每个上岗的一线工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春兰公司的所有质量管理全部纳入了法制轨道,公司颁布了《技术管理条例》、《技术管理违纪处罚分类细则》等质量法规,一切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要求的行为都要视情节轻重受到劝告、警告直到除名处分。同时,公司还加强了质量的外延管理,派遣质量管理人员进驻协作厂家,现场监督配套零部件产品的质量。
可以说没有这“三铁”,就没有春兰今天的成功。
帕金森定律告诉你:管理中的用人之道
世界上的人才成千上万,有全才,有偏才;有鬼才,有怪才;还有雄才,有奸才。但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各有其用,关键在于领导者如何任用。任用正确,则坐拥天下,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任用不当,则危机四伏,大局不定。善于用人的领导,适时升降,恰到好处,才能人杰雄才为我所用。
1.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
领导者用人要量体裁衣,既不能让统御千军的将帅之才去做火头军,也不能让县衙之才去当宰相;既不能让温文尔雅、坐谈天下大事的文官去战场上驰骋,也不能让叱咤风云、金戈铁马的武将成天待在官廷内议事。而应该辨清各自的特长,派其到相符的地方或授予其相应的职位。不当其位,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都是任人失败之处。
2.领导不能仅仅以人才能力的高下来衡量,还得考虑人才的性格、品行
如果此人性格懦弱、不善言辞,则不宜让他担任公关和推销方面的任务;如果他处事较随意,且常出一些小错,不拘小节,就不应任用他做财务方面的工作;如果品行不太端正,爱占小便宜,且比较自私,对这种人尤其要小心任用。
3.领导者应注意统一领导与分工授权的关系
统一领导经常表现为一种集权,使领导者陷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误区。但统一领导又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实现统一的领导,才能有统一的意志、目标、方向、步调,才能朝统一的目标迈进。为了解决统一领导中这一暗含的矛盾,就必须实现分工授权。分工授权又可称为分层领导、分级领导。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将领导纵向分为若干层次,分级排列,下级向其上级逐级负责,其管辖范围随级别下降而缩小,形成上下对应的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使组织成为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统一整体。
4.用人问题的关键在于,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察人所短,因人而用
这是管理者用人的眼光和魄力之所在。现代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是,一个人的短处是相对存在的,只要善于激活他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这个人则可能修正自我,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在高明的管理者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