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8 11:21:50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
荀子研究
一 荀子“法先王”和“法后王”的本义试探
二 论荀子的学术批评
一 隆礼义而杀诗书
二 壹统类而重实学
三 齐言行而贯大道
三 《荀子》与《易·文言》之比较
一 《荀子》与《乾文言》
二 《荀子》与《坤文言》
三 《荀子》与《周易》的关系
四 体常尽变
体常与常体
宗原应变
尽道术 遍美善
五 荀子的修养论
一 修养的目标:积善成德 尽善尽美
二 修养的重点:血气、志意、知虑
三 修养的原则:礼义、仁知、中当
四 修养的途径:笃行、积微、参省
六 荀子的人文精神及其影响
一 荀子的人文观
二 荀子人文精神的核心
三 荀子人文精神的影响
七 荀学的焦点:体常尽变
一 变易——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二 不易——变不失常,变中显常
三 易简——易知易行,能定能应
八 荀子天人观与现代环境哲学
一 “人定胜天”是对荀子《天论》的误读
二 荀子天人观的真实意蕴
三 荀子天人观对现代环境哲学的启示
浙东学派研究
九 浙东学术的源流
一 上接荀子之绪
二 次融胡、程、朱、陆诸学之长
三 下启近现代经世致用思潮和文章事功之学
十 浙东学派的涵义及浙东学术精神
浙东学派和浙东学术的涵义
浙东学术精神
十一 浙东学术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一 浙东学术的基本精神
二 浙东学术精神的特色
三 浙东学术精神的构成要素
四 浙东学术精神与民族精神和区域精神
十二 浙东学术精神的传递途径和传承机制
一 讲习:师友讲贯,口耳相传
二 交往:寻师问友,交相滋益
三 立言:勤于著述,勇于立说
四 致用:变革图强,化民成俗
十三 慷慨天下志 浩然百炼气
一 治平天下之志——“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二 俊豪开扩之气——“开拓万古之心胸”
三 卓特密察之思——“推倒一世之智勇”
十四 章学诚的学术批评
一 学术批评的旨趋
二 学术批评的原则
三 学术批评的标准
十五 吕祖谦的博洽文史的中原文献之学
一 吕学及婺学的性质和宗旨
二 吕氏中原文献之学的蕴涵
三 吕学的地位和作用
十六 体梨洲之心 尽南雷之蕴
十七 实心求是 实学求是 实事求是
一 实心求是——真性情
二 实学求是——真知见
三 实事求是——真践履
其他
十八 中国古代治国人才的教育
一 古代治国人才教育的对象
二 古代治国人才教育的途径
三 古代治国人才教育的内容
十九 继承传统精华 构建和谐社会
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代志士仁人不息的追求
二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慎思明辨
三 构建和谐社会,要运用多种标准
四 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