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2 16:24:37
封面
版权信息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编委会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出版说明
前言
上编
中国古代史中有关祖国疆域和少数民族的问题
一
二
三
四
再论中国古代史中有关祖国疆域和少数民族的问题
一 争论的根本分歧
二 几个派生的问题
三 民族史怎样为当前政治服务
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读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
一 剥削阶级统治下的民族和国家,各民族和各国家间,根本不存在“和平共处”、“平等联合”这一类的概念
二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敌对的民族和国家经常进行残酷的斗争。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当时是敌对民族或敌国
三 既然侵略者凭借武力扩张,就要承认出来担当起抵御外来侵犯责任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
四 汉族统治阶级尽管“不能自强,丧失抵御外侮能力”,但当它受到外敌侵略时,仍然必须“替他们呼喊”,“并且谴责侵略者”
正确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兼与奚介凡同志商榷
一 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谈起
二 “国内性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说”质疑
三 对一些“原则分歧”问题的商榷
民族关系史与爱国主义教育
各独立民族“互为外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避讳”不是原则
关于“算旧账”问题
简短的小结
主体民族 统治民族 大民族主义
以民族平等的原则处理历史上不平等的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之一和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社会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不能单凭良好愿望,对不平等的民族关系美化拔高。否则,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尊重历史事实,进行科学分析,是正确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前提
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
一 关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问题
二 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外族”和“外国”的问题
三 关于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国家间战争性质的问题
四 关于民族英雄和民族败类的问题
五 关于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的问题
六 关于中国主体民族的问题
七 关于民族关系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问题
下编
试论汉武帝的对外战争——兼与尚钺同志商榷
试论淝水之战的性质及有关的几个问题——与黄烈、徐扬杰同志商榷
一 关于以什么为根据判断战争性质的问题
二 关于淝水之战的性质问题
三 关于前秦政权的民族性质问题
四 关于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问题
再论淝水之战的性质及有关的几个问题——评黄烈同志的观点
一 如何估计前秦政权的民族属性
二 如何看待“兼并统一战争”
三 如何体现民族平等的原则
试论北魏太和改革的几个问题——兼评《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一些观点
一 太和改革前北魏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
二 文明太皇太后在太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三 对拓跋宏改革的评价问题
论隋文帝的民族政策兼评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一种倾向
隋文帝的《伐突厥诏》,是一篇讨伐檄文,不可能、也没有“明确规定‘主张平等互利、反对对外扩张’”等“民族政策的指导原则”
隋文帝民族政策的指导原则,是“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威服德怀,以夷制夷
隋文帝的民族政策,相对来说,比较开明,但不能脱离社会历史条件,任意美化拔高
克服随意性,坚持科学性,提高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水平
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点意见分歧——与熊德基同志商榷
一 关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问题
二 关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性质问题
三 关于唐太宗进行的民族战争的性质问题
四 关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评价问题
五 关于讨论涉及的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若干意见分歧
石敬瑭的评价和有关民族关系史的几个理论问题——《关于石敬瑭评价的几个问题》读后
一 从野心家到民族败类
二 如何看待“儿皇帝”
三 燕、云十六州问题
试论回族的形成、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