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万历矿税激变案:临清州民火烧税监衙署的血火之夜
明朝万历年间,朝堂之上党争不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为争权夺利明争暗斗;民间社会矛盾也在悄然积累,乱象丛生。神宗皇帝朱翊钧亲政之初,确曾怀揣抱负,大刀阔斧推行改革,诸如支持张居正开展一条鞭法等新政,彼时吏治为之一新,国家呈现出一番励精图治的蓬勃气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至高无上的皇权逐渐腐蚀了他的心智,对权力的绝对掌控让他滋生出诸多私欲。加之长期深居宫廷,远离民间疾苦,他愈发追求奢靡享乐,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而这私欲最终酿成了一场席卷大明疆土的矿税之灾,临清州民火烧税监衙署的血火之夜,便是这场灾难下的一次激烈爆发。
彼时,明朝经济历经数百年发展,在江南、运河沿线等区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商业活动在一些城镇蓬勃兴起,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初现端倪。但与此同时,朝廷财政却面临着千疮百孔的困境。边疆战事频仍,北方有鞑靼、女真等势力侵扰,西南地区亦有土司叛乱,频繁的战事使得军费开支如流水般浩大,成为朝廷沉重负担。宫廷内部,奢靡之风盛行,神宗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后妃们服饰用度极尽奢华,各项宫廷开支不断攀升,入不敷出。神宗在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怂恿下,为填补国库亏空,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私欲,竟打起了开矿征税的主意。这一决策看似简单,却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给民间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矿税政策一经推行,神宗便委派了大批太监作为矿监税使奔赴各地。这些太监自幼净身入宫,大多出身低微,长期身处宫廷权力斗争的漩涡,一朝得势,便将压抑已久的贪婪本性展露无遗。他们打着为朝廷征税开矿的旗号,实则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一片狼藉。在临清,税监马堂的到来,更是让这座原本繁华的商业重镇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临清,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极为便利,南北货物在此汇聚、转运。商业发达程度令人瞩目,这里店铺鳞次栉比,有售卖江南丝绸的绸庄,店内绫罗绸缎色彩绚丽、质地精良;有经营北方皮货的商号,各类皮毛制品保暖又美观;还有专卖瓷器的店铺,景德镇的精美瓷器琳琅满目。往来商贾络绎不绝,南来北往的商队穿梭于街巷,素有“富庶甲齐郡”之称。平日里,街道上车水马龙,街边小贩的吆喝声、商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然而,马堂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份繁荣与安宁。
马堂一到临清,便在当地广设税卡,凡过往货物,不论贵贱,皆要课以重税。从百姓日常所需的柴米油盐,到富商经营的奢侈品,无一幸免。他手下豢养的一众爪牙,更是狐假虎威,为非作歹。这些爪牙身着官府差役服饰,在街头巷尾肆意盘查,遇到稍有反抗的商贩,便仗着人多势众大打出手,甚至将货物全部没收。许多小商贩本就靠着微薄的利润维持生计,在这般横征暴敛之下,进货成本大幅增加,货物还常被无端没收,纷纷破产,生计无着。
不仅如此,马堂还将目光盯上了当地的富商巨贾。他随意捏造罪名,诬陷商家偷税漏税,动辄罚款数千两白银。一些经营多年、略有积蓄的商家,为了证明自己清白,四处奔走、打点关系,耗费大量钱财,却仍难逃脱马堂的魔掌。若商家稍有反抗,便会被抓进大牢,遭受严刑拷打,大牢内刑罚残酷,皮鞭抽打声、犯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一时间,临清城内人人自危,商户们纷纷关门歇业,往日的繁华景象不复存在,曾经热闹的街市变得冷冷清清,一片萧条。
而那些依靠运河为生的船工、脚夫们,日子也同样不好过。马堂规定,凡过往船只,不论大小,都要缴纳高额的船税。船工们每日在运河上风吹日晒,拉纤撑船,辛苦劳作一天,所得还不够缴纳税款,许多人被迫弃船上岸,另谋生路。脚夫们也因货物运输量锐减,失去了收入来源,只能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在街头向路人苦苦哀求,却鲜有人伸出援手。
面对马堂等人的残暴行径,临清州民起初也曾试图通过正常途径申诉。他们推选了一些德高望重的乡绅,这些乡绅们身着长衫,头戴方巾,怀着为民请命的赤诚之心,前往税监衙署,言辞恳切地恳请马堂减轻赋税,放过百姓。然而,马堂却对此置之不理,不仅将乡绅们拒之门外,还派人对他们冷嘲热讽,肆意羞辱一番。乡绅们满怀希望而来,却遭受这般屈辱,只能无奈叹息,失望而归。
百姓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次次的申诉无果,终于让他们心中的怒火彻底爆发。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二十四日,这注定是一个让临清州民刻骨铭心的日子。
这一天,天气格外闷热,空中不见一丝云彩,太阳炙烤着大地,地面滚烫,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临清城内的百姓们再也无法忍受马堂等人的欺压,他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平日里老实巴交的农民拿起了手中的锄头,做小买卖的商贩操起了防身的棍棒,众人从四面八方涌向税监衙署。人群中,有人高喊:“马堂,还我血汗钱!”“打倒这些贪官污吏!”愤怒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临清城,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税监衙署内,马堂正在与一众爪牙饮酒作乐,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酒气熏天。他们猜拳行令,嬉笑打骂,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当他听到外面传来的嘈杂声时,还以为是手下又在欺压百姓,不禁破口大骂:“这些蠢货,就不能给我消停点!”然而,当他的亲信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说,外面聚集了大批百姓,正朝着衙署冲过来时,马堂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酒杯“啪”地一声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他急忙召集手下,准备应对。可是,他的这些爪牙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只会欺负弱小,真到了关键时刻,面对愤怒的百姓,却吓得瑟瑟发抖,双腿发软,毫无斗志。马堂见状,心中暗自叫苦,却也只能硬着头皮下令紧闭衙署大门,试图凭借坚固的围墙阻挡百姓的冲击。衙署大门用厚实的木板制成,外面包裹着铁皮,还上了粗大的门闩。
百姓们来到税监衙署前,见大门紧闭,更加愤怒。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朝着大门猛砸。一时间,大门被砸得“砰砰”作响,门板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痕,摇摇欲坠。人群中有人找来粗重的树干,众人齐心协力,将树干当作撞木,朝着大门反复撞击。在百姓们的合力冲击下,没过多久,大门便轰然倒塌。百姓们如潮水般涌入衙署,与马堂的爪牙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衙署内,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混乱不堪。
马堂见势不妙,想要逃跑。他带着几个亲信,偷偷从衙署的后门溜了出来。后门隐藏在一片草丛之后,平时鲜有人至。然而,他们刚一出后门,便被眼尖的百姓发现。“马堂跑了,抓住他!”有人大喊一声,百姓们立刻朝着马堂追了过去。百姓们脚步匆忙,有的鞋子跑掉了也顾不上捡,一心只想抓住这个作恶多端的税监。
马堂平日里养尊处优,大腹便便,哪里跑得过这些愤怒的百姓。没跑多远,便气喘吁吁,体力不支,被百姓们团团围住。他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百姓饶命,声音颤抖,脸上满是惊恐。百姓们哪里肯听,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朝着马堂砸去。棍棒、锄头如雨点般落下,马堂在众人的殴打之下,当场毙命。他的几个亲信见状,吓得四散而逃,有的被百姓追上打死,有的则趁乱逃之夭夭,消失在街巷之中。
解决了马堂,百姓们的怒火并未平息。他们在衙署内四处搜寻,将那些平日里作恶多端的爪牙们一一揪了出来,有的爪牙躲在柜子里,被百姓拖出;有的藏在床底下,也被百姓搜出。百姓们对这些爪牙恨之入骨,给予了应有的惩罚。随后,百姓们又放火烧了税监衙署,衙署内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火势迅速蔓延,熊熊大火照亮了整个临清城的夜空,滚滚浓烟直冲天际,仿佛是百姓们心中的怒火在燃烧。
这场民变,让朝廷大为震惊。神宗皇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大发雷霆,指责地方官员治理不力,立即下令山东巡抚派军前往临清镇压。山东巡抚不敢怠慢,急忙调遣军队,浩浩荡荡向临清进发。然而,当官兵赶到临清时,百姓们早已散去。他们害怕遭到官兵的报复,纷纷躲进了深山之中。山林茂密,道路崎岖,官兵们在山中搜寻多日,一无所获。
虽然这场民变最终被朝廷镇压了下去,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极为深远。临清州民火烧税监衙署的血火之夜,不仅是百姓对矿税政策的一次激烈反抗,更是明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它让人们看到了朝廷的腐败和残暴,也让人们对明朝的未来充满了担忧。此后,类似的民变在各地不断发生,浙江、江西、湖广等地皆有百姓奋起反抗矿税,明朝的统治根基也在这一次次的冲击下逐渐动摇,最终走向了覆灭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