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沌间的萌芽
人类世界的历史至今已走过了十分漫长的发展道路,本书所要讲述的故事要从几百万年前说起。几百万年的最开始,人类祖先只能使用粗糙且笨重的石器进行劳动,靠着采集野果和打猎野兽维持生活。我们的祖先在与残酷的大自然进行斗争的同时,还在这种磨炼中学会了如何改造自己,并与环境和平共处。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累积着从地球母亲那里得到的智慧,人类从一开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最终摸索出了自己生产食物的方法。再接着,人类最初的文明就依靠着陆地上的江河湖海逐渐发展起来了。
自公元前 8000 年至公元前 7000 年,在世界各地先后形成了几大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农业劳动所生产出的粮食使各地人口不断增长,种植的土地不够了,人们便想各种办法去扩大耕地,以便种出更多的粮食来养活更多的人。小麦和大麦最早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始种植,经过漫长的时间,小麦和大麦的种植面积向西方扩散到欧洲,向东方扩散到亚洲南部,甚至跨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到达印度次大陆地区。中国由黄河到长江,印度由印度河至恒河,中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伊朗高原,欧洲由地中海沿岸到波罗的海南部,都先后成为种植粮食的好地方。
农业的发展与劳动工具的使用,让人类的劳动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充足的食物让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农业劳动以外的活动,比如手工制造、铜和铁的开采、修建河道防范水灾、建造居住的房子……生活中出现了劳动的分工,出现了物品交换,每个人手里的东西开始有多有少,有些人成为可以管理大部分百姓的头头,接着国家的模样就形成了。
最早的国家大多出现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江河湖海旁,多是以城市作为中心的小型国家或部落。这些国家和部落除了努力保护自己居住的地方不受自然灾害破坏之外,还会时不时和附近的国家或者部落“打架”。赢的一方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输的一方就可能在这个世界历史大舞台上消失了。经过一段时间,在人类记忆中留下名字的古代国家便带着它们各自独特的文明继续发展,在陆地上创造出了辉煌而有趣的历史。
在文明萌芽之后,故事就得分成几个部分慢慢道来。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爱琴海地区、两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摇篮,我们将从印度河开始,逐个讲述生活在这些江河湖海旁的人们所创造的历史。
公元前 2500 年至公元前 1750 年,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哈拉巴文化,它持续了 800 年左右,在历史的长河中悄悄地消失了。随后而来的吠陀时代,由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迁徙而来的雅利安人发扬光大,他们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创造出了婆罗门教,也创造出了以这种宗教作为背景的神话故事,由此构成了印度文化的发展基础。
古埃及文明则诞生在尼罗河流域,在公元前 6000 年至公元前 5000年就已出现。古埃及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巨大的金字塔、神秘的木乃伊,以及那些奇特又有趣的象形文字,它的军事力量也不可小瞧。埃及与赫梯在叙利亚卡迭石地区所进行的战争有着不小的意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不同地区(埃及位于非洲北部,赫梯位于现在的土耳其附近)的强国,为了争夺不属于彼此的土地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除了给两个国家带来了灾难,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文明古国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就已经有了联系,世界各地的文明渐渐开始交流。
两河流域的“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被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 年到公元前 2 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诞生过不少城邦与国家。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了鼎盛时期。
而在希腊和爱琴海沿岸发展起来的爱琴文明,则是希腊乃至西方文明的源头。和其他在大河边成长起来的文明不同,爱琴文明依靠海洋的独特位置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热爱出海远洋,喜爱坐船前往各地做生意。在文明的萌芽阶段,爱琴文明还没有开始大展身手,到了上古史的故事中,这个地区的人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领略完世界各地文明的精彩后,也别忘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黄河流域也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公元前 21 世纪兴起的夏王朝是中国文明的起点,虽然在古代文献中对夏朝的记载不多,但考古发掘出的遗迹和文物向我们证明了夏朝确实存在。中国处于商周王朝时,印度的哈拉巴文化已经消失,正处于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已经消亡,亚述帝国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地区强国;这时的埃及正与赫梯为了叙利亚卡迭石地区交战;爱琴海地区正进入铁器时代,等待着文明曙光的到来。
原本在动物间懵懂的人类已经成长为万物之灵,并在陆地上播种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种子。这些承载着智慧的萌芽如何从播种,到萌发,再到抽芽的故事,便是这本书要细细讲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