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周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回到过去

病房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周沫抬眼望去,只见老妈双手拎着打包好的食物匆匆走进来。她的发丝有些凌乱,几缕碎发黏在沁着细密汗珠的额头上,眼神中满是对儿子的关切与焦急。老妈手中的袋子里,一份是热气腾腾的稀饭,那袅袅升腾的热气,仿佛带着家的温暖,裹挟着熟悉的米香,在病房里弥漫开来;另一份是清澈见底的清汤,汤里零星飘着几片翠绿的菜叶,在透明的汤汁中微微晃动,看着就让人觉得清爽可口。

周沫妈一抬眼,正好对上周沫那已经能够清晰视物的双眼,刹那间,她原本满是忧虑的脸上绽放出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眼中的泪水差点夺眶而出。这几日来,她的心一直悬在嗓子眼,时刻揪着,一刻都未曾放松。从得知儿子病情严重,心急如焚地赶来医院,到这些天守在病床前,看着儿子昏迷不醒,她的内心被无尽的担忧与恐惧填满。此刻看到儿子能彻底看见自己,心中那块沉甸甸的石头终于稳稳落了地,积压多日的情绪差点决堤。

周沫接过老妈递来的食物,早已饥肠辘辘的他,像是饿了许久的小兽,很快就将两份食物风卷残云般解决完了。可放下碗筷,他仍觉得肚子里还有些空落落的,那种饥饿感仿佛在提醒他身体正急需更多能量。可一瞧老妈那疲惫的模样,身形微微佝偻,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倦意,实在不忍心再折腾她跑一趟。再者,他也记起医生说第一顿不宜吃得过饱,便强忍着那一丝饥饿感,对老妈说道:“妈,我吃饱了。”话语间,还扯出一抹笑容,试图让老妈安心。

吃完这顿饭,周沫的内心已彻底接受了眼前的现实。他明白,这绝非梦境,自己真真切切地回到了过去。在他的记忆深处,这次生病堪称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上辈子,因为这场病,他整整卧床休息了一个半月。出院之时,医生郑重建议他休学半年以上,毕竟此前有类似病例,只因出院后急于回校上学,病情反复多次,最终连学业都被迫中断。然而,彼时的周沫一心想着高考,在他的坚持下,出院仅一个月便匆匆返回了校园。那时已然四月,高考的脚步日益临近,校园里弥漫着紧张的备考氛围,可他病后的心态始终未能调整过来,课堂上时常走神,夜晚躺在床上也辗转难眠。考试时,面对熟悉的题目,脑海却一片空白,发挥严重失常,最终只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下设的专科。以他当时的分数,本可就读一所普通院校的本科,可那时年少懵懂,受周围一些观念影响,他一心认为上好大学的专科胜过普通院校的本科,却未曾料到,这一选择在毕业后的求职与生活中,给他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扰。求职时,因为学历是专科,许多好的工作机会都与他失之交臂,生活中也时常因学历问题遭受质疑与白眼。

周沫抹了抹嘴巴,开口问道:“妈,我爸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对父亲的牵挂,记忆中父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坚毅而沉默,可这次自己生病,父亲也被吓得不轻。

周沫妈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你爸昨天下午瞧你病情稳定下来了,就回家里给你拿几件换洗衣物。我赶来的时候,听说你病情严重,心慌意乱的,啥都忘了带,你身上现在穿的,都是找县城里的亲戚借的。你这次可把我们吓得不轻啊!起初你爸一个人在这儿照顾你,我来的时候,瞧见他正偷偷抹眼泪呢。这么多年了,我都没见他掉过眼泪。当时医生正拿着一根长长的针,差不多有 20厘米长的针头,在你背后抽骨髓拿去化验。你疼得直皱眉,却强忍着没吭声,你爸在一旁看得眼眶通红。幸好旁边还有几个亲戚帮忙,不然我们真觉得孤立无援呐。”

周沫听着母亲的讲述,心中一阵揪痛,哪怕这已是他第二次听闻这些过往,内心依旧如被重锤击中,沉闷得难受。那个场景,如同深深镌刻在他灵魂深处的烙印,一辈子都难以磨灭。上辈子,他也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这些,心中满是对父母的愧疚。此刻,他强忍着眼中的泪花,微笑着对母亲说道:“妈,以后我会越来越好的,您跟我爸就放心吧!”既然命运让时光倒流,给了他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他定要让这次的人生在这世间掀起一番惊涛骇浪。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弥补曾经的遗憾,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周沫妈轻轻抚摸着周沫的头,说道:“你小时候体弱多病,咱们走遍了附近的大医小院,不管是正规医院,还是民间郎中,不管是科学治疗,还是那些迷信法子,能试的都试了个遍。为了给你治病,你爸没日没夜地干活,就盼着能多挣点钱。你六岁那年,白虎坡村的那个神爷给你算命,说等你 7岁上学了,身体就会好起来,往后基本不会再有啥大病,可 18岁那年,你会遭遇一场劫难,若能熬过去,从此便平步青云,龙啸九天……等你出院了,咱们得去好好感谢一下那位神爷。”

周沫记得,上辈子出院后,爸妈带着自己,提着一篮子鸡蛋,先后去过那神爷家里三次。可每次都扑了个空,未能见到神爷本人。第一次去,那小院子大门紧闭,周围邻居说神爷一大早就出门了,也不知去了哪儿;第二次去,依旧如此,院子里冷冷清清,只有几只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第三次去,还是没见到人,爸妈在门口踌躇许久,满心失望。后来他入学备战高考,时间紧张,便一直没能再去。周沫回家的次数本就不多,父母在家时四处打听,都说神爷不在家。自那以后的 20多年里,神爷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未在村里露面,村里关于他的传说却从未停歇,有人说他云游四方去了,有人说他早已羽化成仙。

说起白虎坡村的神爷,没人知晓他的来历。当地的老老少少,都说不知从哪天起,他就突然出现在了白虎坡。他住在那座破旧的小寺庙里,据说这寺庙已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了。新政府成立后,禁止民间迷信活动,严禁烧香拜佛,寺庙便渐渐萧条冷落下来。曾经规模宏大的寺庙群,主殿之类的建筑都已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这一座五六十平方米的小寺庙。寺庙的墙壁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泛黄的土坯,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残缺,每逢下雨天,屋里便会滴滴答答地漏雨。某一天,寺庙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白发白须的老头。他逢人便喜欢给人算命,可要是有人主动找他算,他却又不肯。平日里,他还爱唱山歌,常常一路走一路唱,歌声悠扬,穿过田野,越过山岗,远近闻名。人们好奇地问他叫啥名字,他总是神秘一笑,说道:“你们叫我神爷就好,信神爷得永生……”神爷言行举止神神叨叨的,可那些被他算过命的人,都对他的本事赞不绝口,说算得极准。于是,大家都会主动给他送些米、菜,逢年过节,还会有人送鱼肉。当地政府考虑到他的情况,也会给予一些补助。在村民们眼中,有人把他当作生活中的开心果,给平淡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有人则敬佩他的洒脱随性,对世间俗事一概不管,活得肆意自在,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深深烙印在村民的记忆里。

一周后,经过王副院长的仔细检查与最终确认,周沫终于可以出院了。周沫的家位于离祥山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山水乡。山水乡,顾名思义,因境内有山有水而得名。实际上,祥山县范围内有两座巍峨大山,海拔均超过 1000米。在江南地区,海拔超千米的山并不多见。祥山县的两座山,一座是祥山,祥山县也正是因这座山而得名;另一座便是位于山水乡境内的白虎山。白虎山的主峰三面环水,环绕的水域便是环山水库。环山水库碧波荡漾,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大地上。而主峰唯一与陆地相连的入口,便是白虎坡。白虎坡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其水资源皆来自环山水库,白虎坡村也因此而得名。其实,白虎山周边的几个乡镇,用水都依赖环山水库的供给。环山水库不仅滋养着一方土地,也孕育了周边乡镇的生活与发展。

501国道如一条灰色的绸带,自南向北横穿山水乡。501国道的东边,便是白虎山和环山水库,这一侧村落稀少,山林茂密,偶尔能看到几户人家错落分布在山脚,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给这片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烟火气。而大部分的村落,都集中在 501国道的西边。比如周沫居住的村庄——江边村,就位于距离 501国道 5里路的地方。村边有条无名小江,它是环山水库下游的一条小河与桐山水库下游的另一条小河交汇而成,江边村也因这条小江而得名。小江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小虾,岸边生长着几棵垂柳,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在与江水低语。公交车缓缓停下,在 501国道分向江边村的乡道口,周沫看到大哥周一早已开着那辆略显破旧的三轮车等在路口。大哥周一初中毕业后,便跟着堂哥前往厦市打工。那还是 90年代初,交通极为不便,通讯更是落后。年仅 16岁的他,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旅程。在厦市,他做过工地小工,搬过沉重的水泥袋,双手磨出了层层老茧;也在小餐馆打过杂,从早到晚忙碌不停,只为能多挣一点钱。直到 19岁才回到家中。在家待了一年后,又辗转多地闯荡了 2年,最终决定回到老家发展。他尝试过开渔塘,养鱼养鸭,可因为缺乏经验,收益不佳,没怎么赚到钱。去年,他咬咬牙买了一辆三轮车,平日里靠拉客去镇上赶集,偶尔也帮人拉拉货,以此维持生计。每次出车,他都早早起床,把三轮车擦拭得干干净净,希望能给乘客留下好印象。

周沫和母亲坐上大哥的三轮车,一路颠簸着回到家中。奶奶早已站在门口翘首以盼,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睛里却透着对孙子的殷切期待。一看到周沫,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立刻绽放出欣喜的笑容,连忙快步迎上来,紧紧握住周沫的双手,嘴里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那双手干枯粗糙,却充满了力量,传递着浓浓的爱意。随后,奶奶转过身,从身后拿出一挂长长的鞭炮。周一停好三轮车后,奶奶将鞭炮递给周一,示意他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地炸响,红色的纸屑四处飞溅,奶奶在一旁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默默祈祷着孙子从此平安顺遂,远离病痛。不一会儿,周家的亲朋好友们纷纷赶来,大家手里都拿着红包,十块、二十块的,塞到周沫手中,祝福他驱灾辟邪,往后身体健康,一切顺遂。周沫满心感动,将这份浓浓的情谊牢牢铭记在心底,他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份亲友情是何等的纯粹与珍贵。在这个不大的村子里,邻里乡亲间的情谊质朴而深厚,在困难时刻,大家总会相互扶持,这份温暖足以抵御生活中的所有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