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芸清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二气

前世的习惯,制定了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让他已然从容,生死后重生的经历也让他在从容里多了份淡定。贾琮悠然而思,想到这里他端起了粗陶茶杯……

但是手拿之际,茶杯一轻。不知什么时候,茶水已经被他喝完了。

转身之际,他的面庞掠过了放在案边的交枝菱花铜镜,恍惚之间贾芸似乎看到自己的头顶似乎有一团青气……

“怎么回事?镜子脏了,还是粘了水气,不对,水气怎么会青?”……

初时贾芸并没有在意,只是一边倒了茶,一边随意的想着。但是想到这里他却感到有些不寻常,于是放了茶杯,拿起了铜镜。

夕阳的余辉里贾芸看的分明,他头顶上确实有一团气,如鹅卵大小,只不过并不全部是青的,而是下灰上青,大小几乎各占一半,只是灰色的部分,在暮光之下不怎么明显而已。

贾芸没想到自己头上居然有一团气!“什么东西?”他心中犹自不敢相信,伸袖擦了擦镜面,却发现头顶那团上清下浊的气团更加的清晰了……

须臾贾芸才从惊诧中清醒过来,却不由的想道:“这团气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人人都能看的见……”

而想到这里,贾芸突然想到贾雨村关于贾宝玉性格乖僻,不近寻常人情的言论:天地间有正邪二气,世人禀二气而生,若正气多些,则为仁人能士;若邪气多些,则乖僻不近人情。

“难道这清浊二气就是贾雨村口中的正邪二气?也不知他的这个说法对不对?但不论是对是错,看来这清浊二气在这红楼世界是人的本原,是可以左右个人人生的东西……哦,所谓的感应应该就是这个……”

想到这里贾芸心里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恍然间他明白了张鹤龄所谓的“感应”是什么东西。

这清浊二气既然是可以左右人生的东西,那么所谓的感应应当就是感应这清浊二气。

也就是说清浊二气会对个人所做的事做出预判,也因此在立志之后才能去感应,用清浊二气预判志向的正确与否。

但是这个世界的人感应力又非常弱,无法判断所做的事情、所立的志向是否正确,因此才需要平时慎微,敬祖、敬天,以一颗敬畏之心来感应做事的对错,并希望得到天地、祖宗的庇护。也即所谓的头上三尺有神明!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的人是看不到这清浊二气的……如此推论,这清浊二气可以给人指导,那也就是说这清浊二气是可以被后天改变的。不知道它还有什么作用?这以后慢慢摸索吧……

不过这感应既然在立志之后,想来在立志之后,这清浊二气应该有些变化,我且立个志试试。

立什么志向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应该是儒家的志向,只是前面有些小气了,我作为后来人,岂能陷入它这个框框中,我应当是穷则呼啸山林,逍遥四海,达则兼济天下……”

贾芸毕竟是后世的思维,境界开阔,又死过一次,念头通达……

一边思索着,贾芸一边紧紧的注视着铜镜,下一刻他就看到铜镜里那清浊二气里面好像有风吹来,里面立刻变的混浊不清,外围的清浊二气隐隐有飘逸之势,而后清浊二气相交之处,突然现出了一个模糊的骷髅头。

骷髅头上黑乎乎的洞口把贾芸吓了一跳,同时心头感觉一股不畅……

“原来这就是张鹤龄所说的感应!只是我却能直观!看来这条路行不通,最起码是现在行不通,我还是奔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去吧!”

贾芸恍然大悟……而在这时他赫然看到那鸽卵似的清浊二气猛然一缩,本已有飘逸之势的清浊二气瞬间回拢,空中却出现了丝丝缕缕的清浊二气,正向头顶聚来。

于此同时鸽卵里清浊二气已是氤氲流动,须臾,一枚四四方方的权印出现在了清浊二气的之间,下一刻如饮琼浆,一股清爽通透的感觉由外到里袭满了贾芸的全身。

“这清浊二气果然是可以改变的!怪不得张鹤龄说一念天地,正邪之几也!这一念之差,感觉上真是天上地下。看来读书做官在这个世界还是最好的志向。这书该拾起来了。”

还是要旧事重做,贾芸不由得吁了一口气。而就在这时柴门“吱”的一声响了,随即一道嗡声嗡气的声音响了起来:“婶婶,大兄好了没有,这是我新采的板蓝根。”

嗡声嗡气里又带着些梗气,似乎包含着西北的风沙。

而虽然到这里只是三天,贾芸已经听出了说话的人是谁,说话的人并不是他的兄弟,卜氏只有贾芸一个孩子。

说话的是褚健,西北朔州人,之所以出现在贾芸家里,乃是时代所给予的一场缘分,两个月前,褚健是个乞丐,饿晕在贾芸的门口,卜氏心软,给了他一碗热姜水,又给了他两个馒头,救活了他。

而后褚健依然是个乞丐。贾芸家里贫寒,并没有能力收养他,褚健也看出了这点,继续行乞,只是在实在讨不到食物的时候,会懦懦的向卜氏讨要一个饼子,偶尔也会睡在驴子屋里,而现在随着时节越来越冷,他逐渐的与贾芸的驴子融为一体。

至于他变成乞丐的原因,卜氏也曾过问过,褚健说是因为蒙古土默特部袭扰朔州,杀了他的全家,所以他才不得不随人流来京师讨生活。

朔州距离京师关山遥远,但是不论是贾芸与卜氏都对这个消息深信不疑,因为早在三个月前,京师就传开了,朔州、云州有敌侵扰,朔州节度使吴勇、云州节度使云光抗敌不力,太上皇提忠义王为大将军王,去九边整饬军务,抗敌。

不过这等军国大事距离卜氏与贾芸实在太过遥远,他们也都没放在心上,只是信了他的话。

而闻声,卜氏一下子开了门,一边向褚健走去,一边笑道:“小哥,你大兄已经好多了,再喝这一次差不多应该好了,好孩子,这几天倒是为难了你,你可吃饭了,锅里倒还有两个菜饼子。”

“婶婶,我已是吃过了。今儿江城候纳妾,我们去讨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