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复制:实现组织业绩倍增的高效萃取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掌握人才复制密码,加速企业绩效增长

当下这个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近几年,很多企业的培训预算直接被砍掉80%,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培训部门直接被解散。

难道企业真的不需要培训了吗?

当然不是,人才培养是企业永恒的课题。

1.企业培训之痛:培训没什么用

很多企业每年都会引进大量外部课程,培训部门虽然积极开展需求对接和培训安排等事务性工作,却经常收到负面的反馈,如培训内容太理论化,和实际工作脱节,难以学以致用。业务部门经常质疑:培训有什么用?

即使企业提供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培训,也往往存在培训成果无法有效转化的问题。员工在培训中学习了新的技能和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机会或实践指导,这些技能和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企业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培训,却看不到明显的业绩提升,这种“无效培训”让人深感痛心。

企业想要的是能够直接赋能业务的培训。对企业而言,如果开展的是一场没有业务价值的培训,那么损失是非常大的,因为付出的不只是培训成本,还有员工的误工成本等其他成本。要让培训变得有价值,企业需要考虑:培训内容是不是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培训能不能转化为行动和绩效?培训能不能给业务创造价值?

很多企业一直致力于向外学习,很少或者没想过企业本身拥有的资源已经足够丰富,如很多优秀的老员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战经验和业务知识,只是这些资源需要沉淀、开发和传承,否则,这些宝贵经验就会随着员工的离职或退休而流失,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新员工无法快速接手工作,业务传承出现断层。

长此以往,企业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怪圈:企业一方面抱怨没有人才,招聘和培训没有明显的效果,另一方面却不重视开发内部的宝贵经验,任由经验浪费和流失,并可能陷入困境。

2.经验萃取很热闹,却没有真正赋能业务

多年来我担任了很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咨询顾问和培训师,还为大量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经验萃取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可喜的是,我发现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开始重视经验萃取,积极引入经验萃取的理念和方法,开展了大量的内部案例萃取和课程开发工作,以沉淀企业内部优秀的经验,同时萃取变成企业重复采购的项目。

但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

• 萃取的成果看起来非常丰富,一次产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案例、课件,但是对企业真正有用的并不多。

• 很多内部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员工不爱听内训师的课程,认为缺少有价值的内容。

• 萃取只是一时热闹,萃取的成果存放在网络硬盘里,人们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推广这些成果。

这种情况下,萃取了比不萃取还要浪费。因为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但是并没有真正解决业务问题。

如果没有绩效导向的思维,就盲目跟风开展很多项目,通常不会有结果,因为不能对准业务部门的需求;如果在萃取优秀员工的经验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只追求数量,就意味着无法把控质量;对于萃取成果如何应用缺乏有效的规划,没有真正可落地的学习项目设计,就无法帮助业务部门把人才复制做到实处,萃取就变成了一场热闹的表演。

所以,到底怎样才能精准有效地开展萃取项目,真正找准业务的需求、萃取业务刚需的经验、设计有效的学习项目、赋能业务部门?

3.基于经验萃取的人才复制模型

我在经历过大量的萃取项目交付后,提炼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经验萃取的人才复制模型。应用这套模型,我帮助了很多公司开展内部优秀员工经验萃取,基于萃取成果开发培训内容,设计训战结合的人才复制项目,帮助业务部门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并且实现了绩效的增长。

这套模型包括四个步骤,紧盯业务目标开展定主题、选标杆、萃经验、推复制。

一定,定主题。定主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诊断业务目标和当前的挑战,梳理支持业务增长需要的关键任务,确定萃取的主题和范围边界。这样能确保每个萃取的主题都是为业务目标服务的。

二选,选标杆。基于萃取主题筛选、匹配内部的标杆员工资源,能够识别标杆员工经验中的亮点,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励标杆员工参与萃取项目,积极贡献自己的经验。

三萃,萃经验。设计有效的萃取方案,帮助标杆员工萃取对实现业务目标有价值的经验并做到准确归因。将萃取成果开发成各类便于传播和复制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案例、标准操作流程或者课程等。

四推,推复制。不要只是停留于萃取,更重要的是训战结合,让员工真正习得这些优秀经验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产生行为和绩效的改变,这些改变能够观察和衡量。

本书将详细阐述以上四个步骤如何开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验萃取的方法、应用场景和实操方案,本书还融合了丰富的实战案例和实用的方法,使读者能够理解经验萃取的精髓,并快速掌握其应用技巧。无论你是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还是培训师,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助你成为经验萃取领域的佼佼者。

4.本书适合人群以及最佳使用方式

因为我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够一对一帮助的企业数量是有限的,因此,我竭尽所能地将自己在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在这本书中,希望能让更多的企业高层和负责人才发展的管理者从中收获经验,实现经验萃取的真正意义。

以下是可以在本书中获益的人群:

第一类,企业培训中心与人力资源发展部门负责人。对在企业中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企业培训中心负责人、人力资源发展部门主管来说,本书将帮助他们探索如何有效地萃取企业内部的宝贵经验,将其转化为可传承、可复制的知识资产,从而加速人才培养和业绩增长。

第二类,培训经理与内训师。培训经理和内训师是企业内部培训的中坚力量,他们将从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经验萃取方法和实操案例,学会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开展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提升培训效果,助力企业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第三类,业务发展与高管团队。作为企业发展的领航者,企业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以及其他高管团队成员的决策和战略眼光对企业成长至关重要。本书将揭示如何通过经验萃取实现人才复制和业绩增长,从而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四类,咨询顾问与培训师。对于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的咨询顾问、培训师来说,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萃取理论和方法,还融合了众多实战案例和实用工具,将成为他们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得力助手。

本书也非常适合企业团队、学习小组以及各类社群进行群体性共读。通过集体学习和讨论,团队成员可以掌握经验萃取和人才复制的核心思路,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创新能力。

我衷心地希望中国的企业不再困于人才瓶颈。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企业将进一步沉淀其核心知识资产,以此加快人才培育的进程,进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健康、持续的发展能力。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众多萃取师学员以及专业人士的支持,他们的建议和反馈使书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优秀的萃取师盛红、赖登宏、刘第、王淼、栾宏鸽、陆玉娟。我也要特别感谢秋叶大叔和秋叶团队的可白老师、谢金钟老师,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蔡欣欣老师,他们的专业指导和辛勤付出使得这本书得以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