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信息化发展趋势背景下的数字中国
(一)“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
2000年,“数字地球”“数字社会”还停留在概念和理论研究的初期阶段,计算机、网络仍然尚未广泛普及。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以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超前思维和长远谋划,敏锐把握信息化转型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就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制高点之一”的重大论断。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0年10月27日,在中共福建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闭幕式上,“数字福建”被写入福建“十五”计划纲要建议,明确提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数字福建”建设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第一时间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亲任组长,亲力亲为抓落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集中力量配置资源,推动“数字福建”从宏伟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数字福建”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开创并大力推动实施的重大战略。2001年11月,《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数字福建”是信息化的福建,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标准统一、信息资源共享、法律法规和安全保障体制完善、信息化思想和技术创新的推进、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带动等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在当时国内尚无成熟经验的情况下,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福建选择在企业信息化、农业、国民经济管理、文化、教育、医疗、社会征信、防灾减灾预警报、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数字福建”示范工程建设,以重点突破、先试验后总结推广的思路开展“数字福建”建设。从这个角度可看出,“数字福建”实际上是广义上的福建信息化建设,不仅聚焦信息化建设本身,而且覆盖了全省各区域和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等各领域。也正因如此,“数字福建”成为促进区域信息化科学发展的样板工程,形成了多个“率先”,如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政务信息网,建成省市二级大型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规范标准统一、资源目录引导、共享平台交换、管理运行有序的政务信息共享体系,率先成立了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数字福建”逐步从“人无我有”迈向“人有我优”。
随着“数字福建”的建设与发展,各地纷纷启动本省信息化建设,并主要聚焦信息化系统和应用平台建设,形成了以“数字区域”建设推动本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新模式。例如,“数字北京”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其在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数字江苏”通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等设施,整合全省信息资源,面向电子商务、政务服务等领域建立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社区。其中,“数字福建”建设发挥了关键引领及带动作用,可以说成为我国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这一系列数字化建设逐步拓展和丰富了原有的“数字地球”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