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由此形成的合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企业能够更高效地管理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服务体验等,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数字技术还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都属于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是数字经济所依靠的重要基础设施,拥有可观的市场规模。
(1)5G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带宽不断扩大,能力也不断增强,服务于个人和行业的移动应用迅速走向成熟,这些条件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移动通信的产业生态,5G不只是一种各项性能得到加强的空中接口技术,还是一种在客户和业务层面提供服务的智能网络。
根据3GPP[1]的定义,5G的应用场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三大方向,如图1-3所示。

图1-35 G的三大应用场景
1.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2.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
• eMBB。相较于已有的移动宽带业务场景,eMBB提升了体验速率和接入能力,使人与人在通信时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在eMBB场景下,客户的体验速率在100Mbit/s~1Gbit/s,最高可达到10~20Gbit/s,相比4G最高10Mbit/s的体验速率,5G客户的体验感得到巨大提升。eMBB场景主要服务于流量需求较大的移动宽带业务,如移动4K/8K高清视频、AR、VR等。
• uRLLC。uRLLC场景的信息交互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低的时延,其中,端到端的时延能够达到毫秒(ms)级别。以工业互联网和自动驾驶这两项uRLLC场景面向的业务为例,前者的控制时延为10ms,后者的传输时延可达1ms。在uRLLC场景下,互联的物体在进行业务协作时,实时性、精密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好的保障。uRLLC场景面向的业务还包括车联网、远程医疗等。
• mMTC。mMTC场景下的信息交互主要发生在人与物之间,当连接密度较大时,此场景可以对信令控制能力做出优化,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和消耗,以及更高的效率完成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和管理。在mMTC场景下,连接设备的分布密度较大,每平方千米内的设备数量约为100万台。mMTC场景主要面向与智能化有关的业务,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
(2)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能够起到关键的驱动作用,可以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推力。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13.9%。2020—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如图1-4所示。由图1-4可知,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图1-4 2020—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各个领域融合推动其智能化的进程,在交通、医疗、教育、城市安全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实现智能化,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改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人与智能机器之间得以使用更加多元和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与此相关的智能终端的普及程度将持续上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层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设施的重要性慢慢降低,而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芯片、算法、云服务、深度学习框架等则占据更加关键的位置。
(3)大数据
在数字经济中,大数据是一项关键的生产要素。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开放的数据生态体系,能够更加充分地释放数据价值,推动大数据与各个领域融合,引导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新模式和新业态。
在制造业领域,可运用大数据监测和评价生产制造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大数据可以诊断和预测设备或产品存在的故障,对工艺、能耗、供应链、生产计划等进行分析和改进。
在金融领域,大数据分析能够创造出新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例如,将大数据分析用于高频交易、社交情绪、信贷风险等场景。
在农业领域,大数据可以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农业领域运用大数据形成的新业态包括智能农机系统、农情大数据监测系统等。
除上述提到的技术外,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也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例如,云计算能够为各领域提供各种云工具和云服务,帮助各行业更加顺利地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