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我出生在湖南偏远山区农村,自幼见证农村医师以中草药治疗麻疹、感冒、黄疸的疗效,父亲的尿道结石以打鼓藤治愈,激起了我学中医的兴趣。七岁起,在任赤脚医生和卫生院工作的叔叔的指导下挖采中草药,读《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1986 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新邵县中医院工作,目睹了外感病与急症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悲剧,故以外感病及急症为主攻方向,曾报考研究生,因学业不精和外语差未果。2002 年冒昧致信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大家张学文教授,恳请招生考试以医古文代替外语,张师赐复愿授学于我,自此得以师从。张师认为中医的优势在外感病、危重急症和疑难病,长期致力中医急症、温病、脑病研究,守正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诊疗模式。张师待我如子,常携我参加中医名家讲习班学习和求教于路志正、任继学、何任、邓铁涛、朱良春、唐由之、李今庸等中医大家,亲荐我为路志正大师、李今庸大师的入室弟子。
中医外感病学历史悠久,主要有伤寒、温病两大学派,但两派争执不断。外感病发病急速、变化快,张老、路老长期呼吁加强外感病学科、急症学科建设。张老多次撰著宏论,呼吁寒温统一,建立统一的规范的外感病理论体系与诊疗模式。恩师们告诫我要博学兼容,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古籍和古今名家经验,对现代感染性疾病要遵循中医思维模式,结合发病特征,融《伤寒杂病论》和温病学家经验于一炉,探讨中医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在恩师们教诲下,我诊治外感病的水平得以提升。二十多年寒暑,稍有临证体会、学习心得则记录在案,以勒《外感病辨治纲要》,期以建立外感病辨治新模式。
本书在师门诸贤和弟子及出版社的鼎助下,即将付梓。但令我痛心的是恩师路老、李老已驾鹤仙去。路老生前多次听取编写工作汇报,审阅书稿,提出修改意见,恩师的教诲是我奋发的力量源泉,我将无我为中医事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书稿草成后,承蒙恩师张学文教授再为序言,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教授作跋,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刘绪银
二〇二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