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世界史:探索、旅游与贸易(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卷 从革命的世界到现在

第六章 革命的世界:1750年至1900年

概述

1750—1914年之间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革命(1775—1783年)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让民主观念广为传布。1804年,海地的奴隶成功从法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一系列独立战争在19世纪20年代初达到高潮,解放了西班牙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多数殖民地。曾经是17和18世纪跨大西洋经济支柱之一的奴隶制,随着采取这一制度的国家不断缩减而式微,并在19世纪完全被废除。民主和自由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继续蔓延,推动政治变革。人民革命迫使俄罗斯改革(1905年),后来又颠覆了沙皇政府(1917年),并激励中国革命者推翻了皇帝(1911年)。

同样,自由贸易的观念稳步取代了作为17和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观念基础的重商主义原则。随着竞争的加剧,巨大的贸易垄断组织逐渐瓦解,显著的例子莫过于1834年英国议会废除东印度公司对亚洲贸易的垄断。然而,海洋大国仍然使用武力打开中国、日本等不愿意开展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国门。

这一个半世纪里,技术和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械化和蒸汽机改变了工厂,增加了生产,助长了全球贸易。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商人们用机器生产的布料与全世界做贸易。发明家们争先恐后地把蒸汽机应用于船舶,这也给航海带来革命性变化。但是,轮船成为长途海运经济可靠的工具,还是花了几代人的时间。在此之前的19世纪40—60年代,货运航船达到了帆船设计的极致——这种设计由美国人发明,被英国人接受并加以改进。这些帆船船头尖利、船体狭窄、船帆众多,船速之快前所未有。为了在19世纪60年代从印度到英国快速运载茶叶的“飙船大赛”中获胜,造船商和船长们竞相打破船速记录。帆船持续航行的速度一度冠绝海上,当时没有蒸汽轮船可以匹敌。

发展轮船需要疏浚河道和修建运河,这为美国、英国和西欧创造了巨大的内部市场,将其农业和工业腹地与沿海港口相连,并通过港口接入国际市场。得益于半个世纪修筑运河的专业积累,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建成通航,将伦敦至孟买的航程由11500英里缩短至6200英里,这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但这也终结了帆船作为主要远洋运载工具的命运,因为它们无法通过长达120英里的运河。1914年建成的巴拿马运河同样缩短了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运输时间,并让船舶得以避免通过麦哲伦海峡那漫长而不乏危险的通道。

早在这些运河修筑之前,科学研究已经致力于缩短航行时间。导航指导和手册得到改进,六分仪成为利用恒星导航的标准工具。詹姆斯·库克(1728—1779)等探险家率先发现了新的更快的越洋航线。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在地图上标明了墨西哥湾流,詹姆斯·伦内尔(1742—1830)测绘出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其他洋流。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普鲁士探险家、博物学家和地理学家——四处游历,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观察,据此显著改进了地图。马修·方丹·莫里(1806—1873)从船长那里收集数据,完成了记录世界各地风向和洋流的详细图表。这些成果让船长们得以按最有效的航线航行,并将从英国绕过好望角到澳大利亚11000英里的航程从125天减少到只需92天。

六分仪通过测量天体与地平面之间的角度来导航(Bernard Maurin/Dreamstime.com)

蒸汽机进一步缩短了航行时间,但环大西洋世界的发明家们把蒸汽机运用到船舶之上并改进其效率,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812年战争期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1765—1815)建造了蒸汽动力的狄莫罗哥斯号战舰,这是一艘装备有30门火炮的护卫舰,其双体船的船体中间安装了一个桨轮。战争结束后,富尔顿将蒸汽船投入哈德逊河上的客运服务,这种做法迅速传播到其他可通航的河流,并鼓励了连通河流和湖泊从而扩展更多航路的运河建设。早期的蒸汽船运行缓慢并且经常遇到安全问题——特别是锅炉爆炸。1838年这在美国造成400人死亡,为此人们制订了一系列标准来改善下一代蒸汽船的安全状况。

几位先驱者建造了适于远洋航行的明轮船。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1806—1859)在这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作为一位成功的创新型工程师,他是铁路建设和建造蒸汽船的先驱。1838年布鲁内尔设计建造的大西方号(Great Western)蒸汽船在15天又5小时内横跨大西洋,后来的航行中又以12天又6小时刷新了纪录。约翰·艾瑞克森(1803—1889)和弗朗西斯·佩蒂特·史密斯(1808—1874)各自独立发明了螺旋桨,极大地提升了蒸汽船的船速并使发动机可以放置在吃水线以下。工程师们建造出高压锅炉——压强由19世纪30年代的每平方英寸50磅提升至80年代的每平方英寸超过250磅——以及复式蒸汽机,它可以循环利用蒸汽以获得更大动力,从两胀式、三胀式到19世纪80年代的四胀式,蒸汽机不断改进。早期的蒸汽船保留了桅杆和帆,但发动机功率和燃油效率的提升使这变得不再必要。到1880年,很少有蒸汽船保留辅助风帆,到1890年,全球蒸汽船的吨位超过了帆船。帆船很快从海洋运输中消失了,只有少量作为娱乐船只还存在。

19世纪下半叶,船舶的性能和尺寸得到显著改善。布鲁内尔建造的第一艘螺旋桨船,3400吨的大不列颠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船,1845年横穿大西洋时用了15天。1889年,10650吨的巴黎城市号在不到6天的时间内完成横渡。1909年37938吨的毛里塔尼亚号——与更有名的卢西塔尼亚号作为同型号的姐妹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承载2100名乘客,只用4天11个小时就横穿了大西洋,这个纪录保持了20年。从飞剪式帆船起,钢铁就开始取代木材成为造船的材料,这使船体尺寸从大不列颠号到毛里塔尼亚号乃至后面更大的轮船得以迅速增大。货运和客运费率下降,从1853年到1914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10倍。

第一次世界战的报纸公布的卢西塔尼亚号的航行,以及德国大使馆警示乘客的通告(埃弗雷特收集历史/阿拉米素材图库)

捕鲸在18世纪就是一项重要职业,由于鱼叉枪的普及使用,这个行业在19世纪更是得到长足发展。在鲸鱼骨骼和鲸脂市场达到顶峰的50年代,每年被捕获并杀死的鲸鱼多达10000头。不过在此之后,随着鲸鱼被过度捕捞而变得稀缺,加之石油产品替代了鲸脂,鲸鱼市场开始衰落。

电报的出现为协调日益庞大和复杂的铁路网络提供了便利,同样也为轮船公司提供了帮助。1851年,第一条水下电报电缆跨英吉利海峡铺设,1858年,第一条跨大西洋电缆铺设,很快水下电缆就跨越了全世界的大洋。轮船和电报的结合促进了班轮公司的创建,这些公司经营着许多船舶,按固定的时间表航行。班轮公司建立了庞大的跨洋贸易和商业网络,运送旅客和高价值货物,其中一些以前从未大量运输过。例如,新英格兰商人早就开始零星地从加勒比海进口香蕉,但是使用帆船来运输这种易坏食品并不可靠。轮船的使用,特别是在引入制冷技术之后,海上大规模香蕉运输才成为可能。辅以新营销活动的宣传,香蕉成为美国餐桌上的主角之一。为满足随之而来的高涨需求,各家公司纷纷在中美洲建立新的香蕉种植园。还有一种不定期货轮(tramp freighter),它们不是按固定的时间表运行,而是从港口到港口“流浪”(tramped)以寻找货物。它们载运散装货物,例如煤炭、谷物和木材,对于这些货物而言,及时到达目的地并不重要。

轮船航行速度提升和按定期时间表航行促进了客运量的增加,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中,海上客运量激增。各国政府,特别是英国政府,看到了快速轮船的优势,并通过运输邮件的合同来补贴其运营,这种做法在20世纪30年代被处于幼稚期的航空业所照搬。冠达邮轮公司(Cunard Line)成为大西洋上的主要客运公司,而另一家英国公司——半岛暨东方轮船公司(Peninsular and Oriental,P&O)——主导了通往印度的路线,由此帮助大不列颠把辽阔的帝国联通起来。欧洲轮船公司甚至成为朝觐的固定一环,将穆斯林特别是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按时可靠地运送到麦加朝圣。

在帆船时代,大多数乘客海上旅行的条件很差。出发自欧洲的移民们通常是挤在狭窄的空间里,几乎没有隐私,睡觉、喝水和使用炉子煮自己携带的食物等都在这里。在这种条件下,疾病传染很快,病死的现象非常普遍。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法律规定每位乘客居住空间最少16平方英尺,并且对船长处以每死亡一位乘客缴纳10美元罚款的处罚,但情况仍然恶劣。直到90年代,轮船可以在几天之内横渡大西洋,而不是帆船所需要的几周,这才彻底改变了乘客跨洋航行的境遇,并推动了向美洲的移民。19世纪下半叶,轮船将大约6000万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在1907年(赴美移民的高峰年),大约有130万移民抵达,几乎全部是乘轮船而来。

风帆式军舰在18世纪达到顶峰。七年战争(1756—1763年)、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1793—1815年)期间,英法舰队在若干激烈的战斗中相互攻伐,结果英国笑到最后,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军强国。武装人员在船舷边排出两到三列,火炮多至100门。火炮在两船相距几百码的位置上轰击对方,摧毁对方船体,折断其桅杆,并把对方的火炮打得七零八落。打碎的木片喷洒出去,在拥挤的舰船上吞噬人命。当时的记述中经常提到,被打残的舰船之上,鲜血从排水管中汩汩流下。主要大国在19世纪20年代扫除了海盗的最后一个据点之后,海盗活动几乎从公海上消失了。1856年的《巴黎宣言》宣布私掠(privateering)为非法,从而终结了引发海战的最大乱源。蒸汽轮船时代,海盗和私掠都再无立足之地。

19世纪20年代爆炸性炮弹问世并在随后一代人中得到广泛使用。俄罗斯人在锡诺普战役(1853年)中用爆炸性炮弹对奥斯曼舰队小试牛刀,发现这种炮弹对木质舰船有摧枯拉朽的功效。至此,提高舰船防护力成为当务之急。1859年法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战舰光荣号(La Gloire)下水,开了木制船体外加装铁甲的先河。其他国家紧随其后。英国人建造的勇士号(Warrior)虽然1861年才下水,但开启了全铁质军舰的新时代。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期间装甲炮舰建造迎来井喷,莫尼特号(Monitor)是其中最著名的一艘,上面首次装备了旋转炮塔。尽管如此,英国海军仍然在舰船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代表性战舰蹂躏号(Devastation)铁甲舰的规格制式成为后来世界各国战舰建造群起效仿的标准:摒弃辅助帆,外装铁甲的钢制分舱室水密舱,主炮台由两门12英寸口径火炮炮塔组成,外加一列轻型速射火炮。与帆船时代不同,蒸汽轮船时代军舰的样貌很快就与民用商船大相径庭。

19世纪80年代,随着后膛装填炮取代炮口装填的大炮,武器的射程急剧增加。在特拉法尔加战役(1805年)中,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战舰在数百码的范围内作战。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甲午战争(1894年)中,中国和日本舰队在3000码处开火,而在对马海战(1905年)中,日俄舰队开火距离更是在前述中日军舰开火距离的两倍以上。与民用船舶一样,军舰的吨位也越来越大。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1906年)重达18000吨,是蹂躏号的两倍,即便如此,无畏号的吨位也很快被更大的战舰盖过。

19世纪上半叶,各国派遣了许多探险队,经过长期努力,探险家和地理学家们基本上完成了对世界地图的绘制。美国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派查尔斯·威尔克斯(Charles Wilkes,1798—1877)来探索太平洋(1838—1842年)。越来越多的远洋勘探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例如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搭乘小猎犬号(1831—1836年)出海考察,以及挑战者号的远洋调查(1872—1876年)。轮船的机动性及其在河流中出色的航行能力促进了勘探。欧洲加强了对亚洲和非洲的干预,世界主要海军强国也迫使中国、日本和其他国家打开市场。

六分仪

六分仪(Sextant)是一种小型手持导航仪,使水手能够测量天体的角度。它们在18世纪就成为利用天体进行导航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并在20世纪仍被广泛使用,甚至阿波罗宇航员都使用六分仪。

六分仪系从类似的八分仪(或反射四分仪)发展而来,六分仪将八分仪的弧度从45度(八分之一圆)扩展到60度(六分之一圆)。六分仪大致呈三角形,装有两面反光镜和一个小望远镜。一面镀银的镜子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另一面镜子连接到可移动的臂上。底部的弯曲部分标有刻度。水手将目镜保持水平位置,并调整移动臂,直到将两个反光镜的图像叠加在一起,然后读取弯曲刻度上的角度。再通过查阅描述重要天体位置的航海历书并进行计算,就可以确定当前的纬度。

据说是伦敦天文学家和仪器制造商约翰·伯德(John Bird,1709—1776)首先在1757年或1759年制造出可实用于天体导航的六分仪。此前,天文学家们已经开发出类似的大型装置,但这些装置只能测量60度角,对海上导航并不实用。伯德设计以及后来改进的六分仪——手持式且专为天体导航设计——使用了反光镜,这样就能够测量120度的角度。六分仪成为海上航行的主要工具,并且在整个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一直如此。近年来,尽管越来越依赖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美国海军仍然增加了天体导航和六分仪使用的训练。

卡伦·S.加文

斯蒂芬·K.斯坦

到19世纪末,地球上除了北极和南极洲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探索的新地区了。于是围绕这两个地方的竞争日益激烈,常常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各国探险家一次又一次地探险,试图到达最远的地球北端或南端,这两个地区的冰冻水域吞噬了许多船只和船员。那些返回家园的人们受到英雄般的欢迎,热烈程度堪比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进行太空竞赛高峰期的宇航员所受。

快速帆船以及后来的蒸汽轮船促进了贸易、旅行和移民,也为探索和征服以前人迹罕至的土地并建立庞大殖民帝国提供了便利。到1914年,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了解所处的世界,并且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但是,这种更大的联系所带来的好处,更多惠及了欧洲主要大国,以及后来加入势力范围争夺的美国。它们的工厂消耗世界商品的份额越来越大,其制成品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它们的船舶几乎包揽了所有贸易。几乎触及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全球经济在这些年中逐渐形成。

斯蒂芬·K.斯坦

拓展阅读

Brodie,Bernard.1941.Sea Power in the Machine Ag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ox,Stephen.2003.TransatlanticSamuel CunardIsambard Bruneland the Great Atlantic Steamships.New York:HarperCollins.

Jefferson,Sam.2014.Clipper Ships and the Golden Age of SailRaces and Rivalries o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igh Seas.London:Adlard Coles.

Robinson,Michael F.2006.The Coldest CrucibleArctic Exploration and American Cultur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osen,William.2010.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A Story of SteamIndustryand Inven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