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本书框架
本书坚持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借助历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充分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史、论、例、今等多个维度对儒家廉德思想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石、基本内涵、典型案例和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拓展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研究的视野,深化对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理论认识。研究内容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廉”范畴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进。“廉”是与“贪”相对的一个概念,最初表示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操守,后来更多地与政治行为相联系,多表示为一种从政道德。“廉”范畴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产生后,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握有公共权力的“官”,也为贪贿的产生打开了方便之门。先秦诸子在推行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时,随之而提出“廉”的思想。从管仲到晏婴,从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从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到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都对“廉”进行了诸多论述,并对后世廉政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汉以降,随着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儒家学者对“廉”的思想均有重要论述和独到见解。因此,对先秦诸子和后世儒家先贤的廉德思想进行梳理与考辨,是阐释和挖掘儒家廉德思想智慧的重要前提。
第二章主要阐释了儒家廉德思想的理论基石。儒家廉德思想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学术界对儒家廉德思想的探讨,主要围绕其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等问题展开的,鲜有进一步追溯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研究认为,儒家廉德思想的理论大厦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廉德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石,“以民为本”思想是儒家廉德思想构建的重要政治基础,“仁者爱人”思想是其伦理基石,“公私、义利、理欲之辨”是儒家廉德思想构建的重要价值基石。深入探究儒家廉德思想的理论基础,对理解和阐释儒家廉德思想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第三章主要诠释了儒家廉德思想的伦理内蕴。“廉”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内涵主要通过俭、耻、孝等具体伦理德目进一步展现出来。首先,“俭可养廉”。节俭是清廉的生活基础。俭,德之共也。“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欲教以廉,先使之俭”。其次,“知耻养廉”。“养廉之基,在于知耻。”知耻是廉洁的前提,廉洁是知耻的升华。再次,“行孝促廉”。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美德的基础,也是清廉的基础。孝与廉虽为处理家庭家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但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所以践行孝道能促动为官之廉。
第四章主要探究了儒家廉德思想的政治表征。道德属于一种实践理性,伦理中的廉德被为官执政者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即为廉政。“廉”德在政治实践中表现为诸多方面。《周礼·天官》“六廉”之说便是廉德与政治行为相结合的典范。“善、能、敬、正、法、辨”既是官吏考核、计其功过的六条标准,也是能否确定为“廉吏”的基本依据。同样,行政治事中若能合乎这六个方面之要求,这样的行政便称为“廉政”。这六条标准与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廉法”属于法律层面,“廉敬”和“廉正”为道德层面,“廉善”“廉能”和“廉辨”为能力层面。总之,《周礼》“六廉”思想体现了儒家廉政之主张,对中国封建政治文化发展乃至今天的廉政建设均有重要意义与影响。
第五章主要探究了儒家廉德养成的基本路径。如何提高为官执政者的“廉德”素养?在儒家看来,首先要坚持以德修身,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3]。廉德之养成关键在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其次要进行道德教化,实现教以养廉。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多种多样:一是家风家训熏染,如《诫子书》《颜氏家训》《训俭示康》和《朱子家训》等都有大量的廉德教化思想;二是学校教育;三是官箴书规劝,如《为吏之道》《臣规》《西山政训》《牧民三告》《从政录》等。最后加强制度规范与法律约束。为防止吏治腐败,保证封建官吏为政清廉,在官吏选任、考核、监督、奖惩等方面,订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儒家廉德思想的古代践行。儒家政治是一种理想政治,“廉德”思想落实到为官执政者身上,即为“明君”“廉臣”“清官”“循吏”。从社会发展实际看,在儒家廉德思想的影响与感召下,历史上出现了诸多廉德的践行者,既有像唐太宗、魏征、司马光、明成祖、清圣祖等一批明君廉臣,对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像包拯、海瑞、于成龙、张伯行等大批清官廉吏,对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尽管他们极力地倡廉反腐,但在封建专制政体下,还是出现了“惩贪而贪官不绝,倡廉而廉官稀有”的悖论。当然其中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启示就是“廉”德建设如果不能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其作用往往非常有限。
第七章主要阐释了儒家廉德思想的当代价值。儒家廉德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具有内在的会通性与一致性,尤其是党的历届领导人在加强廉政建设时,除了吸收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外,还非常注重从儒家廉政思想中汲取智慧。当前,正处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更需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思想理论上的汇通与现实的机缘为汲取儒家廉德思想智慧,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鉴往知来,当代中国的廉政建设如何借鉴儒家思想智慧呢?基于系统论观点,反腐倡廉事实上是一项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道德教育、制度约束和法律惩治是其中三个最为重要的子系统。以德养廉,夯实廉洁从政的道德基础;以制保廉,完善廉洁从政的制度安排;以法促廉,筑牢廉洁从政的法律基石。当代中国,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积极运用历史智慧,强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从源头治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方针,逐渐形成了“不敢”“不能”和“不想”的“三不”反腐思路;实行“以德养廉”“以制保廉”和“以法促廉”三管齐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0页。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