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咏史诗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古咏史诗的概念、类型与艺术特点

第一节 中古咏史诗概念的再界定

咏史诗是中古诗歌常见的题材之一。中古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些诗歌有的直接题为《咏史》,如班固的《咏史诗》;有些则以所歌咏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作为诗歌的题目,如曹植的《三良诗》;更多的则直接题为“览史”“览古”“咏古”等;有些诗歌的题目,虽然题为“咏怀”“感遇”“感兴”“古风”“古意”等,但就其题材来说,仍然是咏史。本章希望深入讨论如何界定咏史诗的概念的问题。咏史诗这一题材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哪些诗可以算作咏史诗?咏史诗具体分为哪些类型?

一 咏史诗概念的提出

“咏史诗”的名称出现于东汉,但是,第一次对咏史诗题材提出明确界定的是六臣注《文选》。吕向于王粲《咏史诗》的解题中曰:“谓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焉。”[1]吕向认为咏史诗的“咏”,有两个含义:一是评论历史事件的得失;一是寄托自己的怀抱。吕向这一观点,为后来的诗论家所继承。清代学者何焯有言:“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栝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抒胸臆,乃又其变。”[2]他认为,咏史的“咏”包括“栝本传,不加藻饰”和“多抒胸臆”两种情况,并分别称之为正体和变体。袁枚同样认为咏史分为,“栝其事而以咏叹出之”,“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两类。[3]基本都是按照吕向的解释。

二 学界关于“咏史诗”内涵的讨论

近现代学者也从现代的诗歌题材角度对咏史诗的内涵进行了解释,但是基本上还是沿袭吕向的思路与框架。以下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①“咏史诗,是以歌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歌作品。”[4]

②“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5]

③“咏史诗,是直接采取史实进行构思的一种诗歌样式。”[6]

④“咏史诗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藉之以述怀叙志,寄托感情的一种诗歌体式。”[7]

⑤“咏史诗,自古有之。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怀抱,以古人自况或对前人往事进行评议褒贬,借以表示对今人今事的称颂与讽刺,这也是一种广义的比兴手法。”[8]

这些定义,基本上还是从“咏”的角度对咏史诗的内涵加以界定和分析。但是,对于咏史中的“史”为何物却缺乏深入说明。近年来,已经有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李翰指出因为史学的传统,咏史诗之“史”是具有演绎和传奇性质的广义的历史。[9]纪倩倩等引进历史学“历史信息载体”的概念,进一步界定咏史诗所歌咏的范围。[10]这个研究思路的开拓对于咏史诗研究很有启发,但是,二者的研究仅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却没有紧密结合汉魏六朝咏史诗的具体情况。

本书结合汉魏六朝咏史诗的创作实际,进一步分析“史”的概念和范围。本书认为,咏史之“史”的具体含义应该有三层;咏史之“咏”的具体方式也有三种。咏史诗应该有广狭两种定义。接下来分别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