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章 北疆总督,总理九镇军务
一片沉默。
崇祯坐在御座上心中默数:
“三,二,一。”
倒数完毕,丹墀之下御道中,一群绯色官袍的文官精英们仍然维持大眼瞪小眼的状态。
朕还没用力呢,怎么就都倒下了?
这东林党果然是一帮废物,谋划了半年时间要推钱谦益上台,结果出现点小意外就一点应对之策都拿不出来。
看来自己准备的一堆后手根本用不上,崇祯顿觉索然无味:
“既然诸位卿家都无异议,便请孙公朝会之后赴文华殿……”
话说到一半,钱谦益从左班中越众而出跪拜道:
“陛下容禀!”
咦?
水太凉今天不但胆子挺大,反应居然也比素有急智的钱龙锡还快?
真不愧是花了两百万两银子买状元的官迷啊!
“钱侍郎请言。”
入阁的机会就在眼前,钱谦益只觉得自己一辈子未曾像此刻这般头脑清明:
“平台奏对之后,陛下与袁督师定【五年复辽】之经略,且敕以为大明国本。然孙公一向主张【制虏当持重缓图】,今陛下以孙公为内阁元辅,岂非圣断自相龃龉乎?”
钱龙锡刚才脑子僵住,脑子里一堆烂主意,只有一个下意识冒出来的想法稍微靠谱一点——攻击孙承宗年纪太大。
但稍微细想就知道也是个明显的馊主意。
听了钱谦益的话,心中不由暗自佩服。
东林衮衮诸公今天在早朝上束手无策,被搞得如此被动,
说到底还是全都没有想到皇帝抽了什么风,自己跳出来支持孙承宗入阁。
东林党遍布朝野消息灵通,平台奏对之后多方确认,
皇帝已经认定袁崇焕就是能力挽狂澜,短期之内带领大明战胜建虏女真的国之柱石。
袁崇焕张口80万军费,皇帝连讨价还价的过程都省略了,一点折扣都不打就应承下来下来逼着户部尚书毕自严打款。
要钱给钱,要权放权,这种支持力度,
哪怕孙承宗这个天启的老师,在天启皇上在位的时候也没有享受过。
既然如此,只要把孙承宗和袁崇焕对立起来……
崇祯三令五申定下【五年复辽】作为国策,身为皇帝还能自己打自己的脸不成?
“朕反复思之,益觉袁督师【五载复辽】之说终非长策。前者朕谋事未周,躁急求速,欲藉一役而定乾坤,诚为过矣。”
崇祯话说到一半,钱龙锡已经瞠目结舌,几乎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自天启七年成功诛灭阉党,崇祯皇帝自信心爆棚,越来越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反对意见。
怎么突然之间像变了个人一样,开始主动自我反省了?
难道孙承宗有什么控制人心的妖法不成??
“建虏新立,气焰方张,其军士锐气正盛,锋镝正炽。”
“我大明虽然刚取得宁锦大捷,靠的却是守坚城用大炮。可证孙公‘稳守缓攻,以守为战’之略,深契兵机。”
“此时想着五年复辽,委弃孙公经年所铸金城,轻出浪战,岂非以短击长乎?”
左班御道末位,孙传庭听完崇祯一番话,几乎忍不住击掌叫好。
《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皆知短,难在自知;众皆省人,罕能克己。”
普通百姓中能正视自己缺点的人尚且十不存一,更何况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崇祯皇上虽被袁崇焕蒙蔽一时,但能反躬自省,便已是明君之资。
几句话就将【五年复辽】的弊端分析得一清二楚,
虽然孙传庭素以知兵自诩,听了皇帝对建虚实,敌我优势的分析,也只能自愧不如。
今上年仅十八岁,称一句天纵英才也丝毫不为过吧?
他偏头偷瞄身侧卢象升,
建斗老弟此时已经热泪盈眶,口中低声喃喃:
“遭逢圣主,得展所学于明时,报效邦国,共襄中兴之业,垂名竹帛,安得不感奋涕零乎?”
不光他们两个收到皇帝手敕亲自召入京城奏对的臣子,
在场百官,浙党,楚党,甚至大部分东林党听了崇祯的分析都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觉得安排孙承宗入阁担任首辅非但没有不妥,反而可以算得上是一招妙棋,实在没有反对的理由。
唯有钱谦益仍不肯放弃,坚持以头触地:
“圣上已命袁崇焕为督师,全权委以辽事今又令孙承宗为元辅。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言下之意,
内阁首辅换成孙承宗,等于告诉袁崇焕朝廷对建虏的战略要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积极进取变回稳守缓攻。
以袁崇焕喜欢先斩后奏,擅作主张的性子,
再加上他在赵率教,祖大寿等边将中的威望,
天高皇帝远,难免不闹出乱子来。
别说,
短短时间里,水太凉能找出好几条听起来还不算太离谱的理由来阻止孙承宗入阁,简直让崇祯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不过,
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鬼话糊弄一下原主也就罢了,崇祯才不会吃这套:
“钱侍郎之忧确有道理,这样吧,便请孙公辛苦一下,除入阁任中极殿大学士之外,另兼任北疆总督。亲往宁远锦州一线总理蓟州、辽东、宣府、大同、登州、莱州、天津、昌平、保定九镇军务。”
“持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诛杀三品以下违令将领。战时可不经兵部批准,调动10万两军费。”
堂上衮衮诸公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北疆总督??
这是皇帝专门为了孙承宗,量身定制出了一个超级管理员权限职位!
钱龙锡进入内阁已经有将近一年时间,自认为已经摸透崇祯脾性,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急躁多疑。
这样一位天子,居然会直接将九镇军政交于一人之手,这是何等信重?
难道皇帝不担心孙承宗大权在手,会起异心?
听说建虏权贵,尤其是皇太极对高阳可是赞誉有加,常恨自己麾下不能拥有这样的王佐之才啊……
光是想想,就能感觉到袁崇焕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