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蛛丝马迹
第五章蛛丝马迹
清晨五点半,程雨晴已经换上了那条蓝裙子,在厨房里忙活。灶台上的大铁锅冒着热气,里面炖着从刘婶家买来的老母鸡。她小心地撇去浮沫,加入干香菇和枸杞,香气立刻弥漫了整个屋子。
“这么隆重?“陈桂芳倚在门框上,脸色比前几日好了些,眼睛里闪着揶揄的光。
程雨晴没回头,耳根却悄悄红了:“周专家大老远从省城来,总不能怠慢。“
“是周专家...还是某个林技术员?“母亲慢悠悠地坐到灶前的小板凳上,往灶膛里添了根柴。
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响着,程雨晴用木勺搅了搅,没接话。晨光透过厨房的小窗照进来,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晴晴,“母亲突然正色道,“那些种子...比你想象的更重要。林家的孩子...可以信任,但别全盘托出。“
程雨晴手一顿:“妈,您还瞒着我什么?“
陈桂芳刚要开口,院外传来摩托车的声音。程雨晴擦了擦手,快步走出去,看见林卫东带着一个陌生男人站在院门口。男人约莫四十出头,穿着熨烫平整的浅色衬衫,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锐利如鹰。
“程雨晴,这是我师兄周毅,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林卫东介绍道,语气比平时正式许多。
周毅上下打量程雨晴,目光在她沾着面粉的裙摆上停留了一秒,嘴角微微上扬:“林师弟说你在种药材,我以为是...“
“以为是个粗手大脚的村妇?“程雨晴笑着接话,故意用围裙擦了擦手,“周专家里面请,早饭准备好了。“
周毅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有意思!卫东,你这朋友不错。“
早饭桌上,陈桂芳拿出了珍藏的桂花酿,周毅的注意力很快被那罐种子吸引。他戴上白手套,用镊子夹起一粒麦种放在便携显微镜下观察,表情越来越严肃。
“不可思议...“他喃喃道,“胚乳结构如此紧密,麦壳厚度适中...这要是真的抗旱性提高40%...“
“我爷爷的记录是这样。“林卫东递过一本发黄的笔记本。
周毅快速翻阅,突然停在一页上:“等等...这个数据...“他抬头看向林卫东,“你早知道这价值对不对?所以当年拒绝留院,非要回这个小地方?“
程雨晴手里的筷子顿在半空。林卫东避开她的目光,给周毅添了杯茶:“先检测吧。“
饭后,周毅在院子里支起简易实验室。程雨晴帮忙打下手,余光不时瞟向林卫东。他正蹲在地上调试仪器,后颈被太阳晒得发红,汗珠顺着脊椎的线条滑进衣领。这个看似普通的农技员,竟然拒绝了省农科院的工作?
“水分含量8.7%,蛋白质14.2%,千粒重42克...“周毅报出一串数据,吹了声口哨,“姑娘,你家的种子放在国际市场上,一粒能卖一美元。“
程雨晴倒吸一口冷气:“这么珍贵?“
“抗旱性还需要田间试验,但基本指标已经远超普通品种。“周毅摘下眼镜擦了擦,“问题是...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三人同时沉默。厨房里传来陈桂芳的咳嗽声,断断续续,像一把钝锯拉扯着程雨晴的神经。
“妈需要去省城看病。“程雨晴突然说,“最好的肿瘤医院。“
周毅看了看她,又看看林卫东:“种子登记专利至少需要半年,商业化运作更久...“
“我们不卖。“林卫东斩钉截铁。
程雨晴惊讶地看他,他回望过来,眼神坚定:“你爷爷和我祖父的心血,不能变成商业公司的垄断品。“
阳光穿过槐树叶的间隙,在林卫东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程雨晴突然明白了他回村的选择——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守护。
“那怎么办?“她轻声问。
林卫东转向周毅:“师兄,院里最近不是在推'乡村振兴特色种质资源保护计划'吗?“
周毅眼睛一亮:“你是说...走公益合作路线?由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地方保留所有权...“
程雨晴的心跳加速:“这样既能保护种子,又能惠及农民?“
三人越谈越投入,不知不觉日头已经西斜。最终达成初步方案:周毅带少量样本回省城做进一步检测,同时启动保护计划申报程序;程雨晴和林卫东负责保护原地种质资源,并准备试验田。
“对了,“临走前周毅突然问,“那些被盗的笔记...具体缺了什么内容?“
程雨晴翻出目录:“主要是土壤改良和轮作技术。“
周毅和林卫东交换了一个眼神:“最核心的栽培管理...有意思。“
送走周毅,程雨晴和林卫东站在暮色中的院子里,不约而同长舒一口气。远处传来小松喊“爸爸“的声音,林卫东应了一声,却没挪步。
“你从没告诉过我你差点留在了省农科院。“程雨晴轻声说。
林卫东低头碾着脚下的一颗石子:“不重要。“
“那什么重要?“
“重要的是,“他抬起头,眼睛在暮色中格外明亮,“现在我们都在这儿。“
小松的呼唤声越来越近,林卫东不得不离开。程雨晴望着父子俩离去的背影,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夜里,程雨晴帮母亲擦身时,发现她锁骨下方有一道奇怪的疤痕,像是被什么烫过的。
“这是...“
“年轻时做实验烫的。“陈桂芳轻描淡写地说,“你爷爷的土法子...用烧红的铁棍测试种子活力...“
程雨晴的手抖了一下。她突然意识到,母亲不仅是守护者,更是这项研究的继承者。那些泛黄的笔记本里,有多少是母亲青春岁月的见证?
第二天一早,程雨晴和林卫东按计划前往粮管所。路上,林卫东详细解释了“引蛇出洞“的计划:故意放出消息说程家在粮管所有重要资料,引诱幕后黑手现身。
“太危险了,“程雨晴皱眉,“万一他们来硬的...“
“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林卫东拍拍背包里的相机和录音笔,“证据是关键。“
粮管所位于乡郊,是一排破旧的平房。看门的老头认识林卫东,爽快地放了行。三号仓库在最里侧,铁门上的锁锈迹斑斑。
“我妈哪来的钥匙?“程雨晴疑惑地问。
林卫东没回答,从兜里掏出一根铁丝,三两下就把锁撬开了。见程雨晴瞪大眼睛,他难得地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农技员也要会点'手艺'。“
仓库里堆满了积灰的麻袋和木箱。程雨晴按照母亲说的位置,找到了角落里的五个金属桶,每个都密封得严严实实。
“这是...“林卫东撬开一个桶盖,金黄的麦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程雨晴倒吸一口气:“这么多?我妈这些年...“
她突然发现桶底压着一个防水袋,里面是一沓整整齐齐的实验记录,字迹清秀工整,与家中笔记明显不同。最新的一页日期是去年秋天,记录了“程林3号“在不同降水条件下的表现对比。
“你妈妈...一直在做正规的田间试验。“林卫东翻看着记录,声音里充满敬意,“这些数据太完整了...“
程雨晴的视线模糊了。她想起母亲那些“去邻村串门“的日子,原来都是来这片试验田了。
“有人来了。“林卫东突然压低声音,一把拉住程雨晴躲到麻袋后面。
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张富贵熟悉的粗嗓门:“...就这个仓库,老陈家闺女今天肯定会来...“
另一个陌生的男声回应:“你确定资料在这里?我们的人翻过她家,什么都没找到。“
“陈桂芳那婆娘精得很...“张富贵的声音越来越近,“林卫东那小子也掺和进来了,麻烦...“
程雨晴屏住呼吸,感觉林卫东的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腕。他的掌心温暖干燥,带着常年劳作的茧子,却让她莫名安心。
“分头找!“陌生男人命令道,“重点检查有没有暗格。“
脚步声分散开来。程雨晴透过麻袋的缝隙,看见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蹲在地上检查桶底——这绝不是本地人。男人约莫三十五六岁,皮鞋锃亮,腕表在昏暗的仓库里闪着冷光。
“王经理!这儿有东西!“张富贵在另一头喊道。
被称作王经理的男人快步走去。林卫东趁机拉着程雨晴轻手轻脚地挪到门边,却不料碰倒了一根铁锹。
“谁?“王经理厉声喝道。
林卫东当机立断,推着程雨晴往外跑:“快走!“
两人冲出仓库,身后传来张富贵的咒骂声和杂乱的脚步声。林卫东拉着程雨晴七拐八绕,最终躲进一间废弃的烘干房。
狭小的空间里,两人紧贴着墙壁喘息。程雨晴能闻到林卫东身上阳光和青草的气息,混合着奔跑后的汗水味。他的胸膛剧烈起伏,T恤下的肌肉线条若隐若现。
“那是谁?“程雨晴小声问。
“王立群,'丰禾种业'的技术总监。“林卫东的声音带着冷意,“专干窃取地方品种的勾当。“
“你认识他?“
林卫东的嘴角绷紧了:“当年就是他...算了,以后再说。“
一只蜘蛛突然从房梁上垂下来,正好悬在程雨晴面前。她倒吸一口气,本能地往后躲,撞进林卫东怀里。
“别动。“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呼吸喷在她耳畔。程雨晴僵住了,感觉林卫东的手缓缓抬起,轻轻捏住那根蛛丝,将蜘蛛引到一旁。
危机解除,两人却谁都没动。程雨晴的后背贴着林卫东的胸膛,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心跳。一下,两下...比平时快得多。
“他们走了。“林卫东最终退开一步,声音恢复了平常的冷静。
回村的路上,两人默契地保持着距离,却时不时偷看对方一眼。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时而重叠,时而分开。
“那个王立群...“程雨晴打破沉默,“他为什么对你...“
“五年前我在省农科院实习,发现他窃取老师的研究成果卖給外企。“林卫东目视前方,“举报后没有证据,反而被倒打一耙。要不是周师兄力保,我连学位都拿不到。“
程雨晴心头一震:“所以你回村...“
“一方面是想照顾小松,另一方面...“他踢开路上的一个小石子,“我觉得最珍贵的品种往往藏在民间,就像你爷爷和母亲的这些种子。“
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两人不约而同地往路边靠了靠。程雨晴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农技员,骨子里是个倔强的理想主义者,和她母亲一样。
晚饭后,程雨晴正在厨房洗碗,林卫东来了,手里拿着几张纸。
“我画了个示意图。“他展开纸张,上面是粮管所的平面图,标注了几个红点,“明天我们在这里...这里...装上摄像头。“
程雨晴擦干手,凑近看图纸。两人的肩膀轻轻相碰,又迅速分开。图纸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像他的人一样,不张扬却可靠。
“林卫东,“程雨晴突然问,“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些种子真能推广,你打算做什么?“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建立一个地方种质资源库,让农民免费获取优质种子...你呢?“
“我想...“程雨晴望向窗外无边的夜色,“办个农业合作社,用这些种子帮助像我妈这样的普通农户...“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似的梦想。这一刻,程雨晴感到一种奇妙的连结,比任何言语都深刻。
夜深了,程雨晴躺在床上却睡不着。月光如水,透过窗帘的缝隙流泻进来。她轻手轻脚地起身,从木箱里取出母亲的笔记本,一页页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