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節 越南碑銘文獻的內容
一 表德紀功類
表德碑主要是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表彰。通過具體事蹟的記述,或誇飾其蓋世之功,或表彰其流芳之德,或讚美其超凡之德,或頌揚其出奇之能。根據人物身份的不同,表德碑大致又可分爲三類。
首先是彰顯歷代皇帝的神功聖德。《藍山永陵碑》(48219號)、《藍山祐陵碑》、《大越藍山昭陵碑》(13473號)、《大越藍山裕陵碑》、《大越藍山敬陵碑》分別是黎太祖、黎太宗、黎聖宗、黎憲宗、黎肅宗的神道碑。前兩者較後三者在內容上更簡要,只介紹了碑主的卒葬年月、葬址、族系及豐功偉績等,誇飾之辭較少。後三者則恰恰相反,一方面在開頭增加了序文,且多引經據典,如《大越藍山昭陵碑》第二行“臣等竊聞,天將啟重興之運,時必生大德之君,所以萃人心,所以紹帝命。夏圖中否,於是有少康之英賢;殷道寖微,於是有高宗之明哲。征之載籍,今古同符。洪惟!大越聖宗淳皇帝,以上聖之資,建中興之業,庸非天意之有在乎?”另一方面還後附大量四言韻文,繼續進行褒揚,如《大越藍山敬陵碑》第三十一行“於皇聖越,高祖乘時”起,至第三十九行“乾坤悠久,以壽其傳”,共三十句。
其次是讚美王公大臣的德政仁治。此類碑對於碑主的歷官或行治描寫佔據了大量篇幅。在歷官敘述上,有的是直接將職官串聯,不夾雜其他內容,如《諡恭武之石志》“順天元年戊申,敕授大將,同管領興義軍,關內矦,歷天威軍管領,升諒山鎮同知,衛諸軍務事,後除本鎮宣慰使。未幾,升大使。己未,召還授同總管金吾,衛諸軍事。庚申,轉歸化衛,進秩總管。庚午,授奉宣使行軍総管金吾,衛諸軍事。新平順化府都府,管知軍民事,尋升入內少尉。癸酉,入朝以本官任下洪衛。甲戌,改下南策衛。丙子,進叅知政事行軍緫菅,捧聖衛諸軍事。庚辰,升入內督同平章事行軍,總管下南策,衛諸軍事。庚辰柒月,以本官參知東道諸衛軍事。捌月,升入內都督平章事同都,總管南衛諸衛軍事。光順陸秊乙酉陸月,升入內檢校大都督平章事,仍掌南道都督府左都督。上智字爵,自關內矦,累加至鄉上侯,曰上智字”。有的是將職官的敘述中穿插墓主的文治武功等其他內容,如《國朝佐命功臣之碑》“……擊賊有功,授本府都大府管總督軍民。擊破黃山賊砦,加授麟虎衛上將軍,爵關內侯,賞官田一百畝。時駐營獰茫,公在黃山峒阻遠,賊常來攻,乃契家屬及將士妻子歸附。帝嘉其誠,命領鐵突右衛同總督諸軍事”。行治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碑主的忠孝觀念與文武精神的敘述中。如,《國朝佐命功臣之碑》“……其參政梁汝笏用計招誘,餌以大官,公遁去不從。帝養晦藍山以書潛諭,公即殺牛饗士,出戰古無堡,汝笏敗走,遙授榮祿大夫麟虎衛大將軍”;《皇越開國功臣亗碑》(48240號)“竊惟古人以楊名顯親爲孝之子上者,今壽域承父之傳,克大其業,如此可不謂之孝乎?”又“公至府,即申飭號令,訓練軍士,繕城堡,修甲兵,固封圻,豐諸強,理日
”;《磻溪侯墓誌》“磊落不群,研精韜略,篤好經史,洪儒碩學,迎接不暇”。
再次是志頌神話人物。主人公有的是歷史人物的神化,如《清河王譜碑記》(16996號)記載陳朝大將陳榴“將兵巡行各鎮,賊勢清平。凱旋之日,大王回於升龍城同春總清河村宴饗軍士及四旁父老,人人皆歡喜,慶見此地秀氣佳奇,有一奇突之乾巽位,此地多發文人才子,富庶英豪。大王見天雲暗淡,電雨雷驚,大王即變化之伊□[4]設立亭所,以奉禮之,顯應無窮,年年香火,日日增光。大王生前原有才能,遹駿之靈聲,幫扶國祚,及其化後,方社尊嚴之祀典,保護生民,千年不替,萬古長存……敕封‘當境城隍’……敕封爲‘上等神’”。有的是幻想出來的先人,如《總督大王神祠記》(1255號)記載“柳潭之上,蔥翠岑欎,望之翼然者,總督軸東俄王之神祠也。王之履歷事業,史氏不載,難憑考實,土俗相傳,玉以戰□,勤於國事,且符總督王土俗之言,必有所自也……其生也,則恢弘功業,澤及當時;其沒也,則參替□機,福覃後世。王之所爲,一方福神,其有全於是氣歟,靈異之跡顯著”。
二 哀誄紀念類
哀誄紀念文就是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紀念。此類文章的敘哀方式主要有三點:1.用觸物興辭的手法來營造一種悲哀的抒情氣氛,即“興”的手法。如《坤元至德之碑》(1919號)“翩翩羽化,杳杳仙騩。風淒素商,雨變彤帷。籣閨余馥,桂殿凝輝。因山未就,重絰忽罹。四海遏密,萬類含悲”借用風、雨等自然現象的非正常表現來渲染。2.通過墓主身邊的各色人物的表現來烘托出墓主離世的哀傷。如皇帝的表現,《大越錦榮長公主神道碑》(13486號):“訃聞,帝爲嗟悼,三日輟朝,賜慰錢二十七萬,命司禮監左提點何文待敦匠事,提督效力四衛軍務事榕胡伯黎灡奉諭祭。其略曰:爾命不長,爾福惟嗇,近聞哀訃,深軫予衷,其始終恩,禮備至矣。”3.不寫與墓主相關的人,而是敘述其生前所在之地或所用之物的情況,表現出一種物是人非的哀傷情懷。如《寶香鬱麗之碑》(1920號)“鳳台晦色,錦瑟無聲”,《珠光玉潔之碑》(13485號)“朱弦忽斷,舊衾夢冷”。
寄忌類銘文主要表達了後人對逝者的哀思,並將所寄人名及祭辰開列於后。《總集》碑刻正上方题中帶有“後佛”或“後神”字樣的銘文內容基本都是寄忌類,如“仍此本社會合保爲後佛一位,以伸投報之義”(19801號),“茲甲內阮有璉并妻阮氏奎阮氏琦齒德雙尊,因此本甲推尊爲後神”(11100號),“茲信娓阮氏玉寶號明然爲後佛,家傳閥閱,德大慈悲,積德陰功”(11606號);“顯祖考范貴公字廷安府君,七月十一日忌;顯祖考范門正室阮貴氏諱娟孺人,十一月二十七日忌”(56號),“顯考字慧明顯妣號慈薰字福高號慈恆字純忠字法林號慈富號桂花字早良等位真靈”(5154號),“其前顯考阮公字福稔妣阮氏號妙田,展忌於三月二十四日”(8885號)等。需要說明的是,越南的寄忌碑與中國的墓志銘並不一樣,寄忌碑雖亦有逝者的生平傳記,但只是寥寥幾句,其主要以宣揚孝行爲目的。
三 記事功德類
此類所記之事有:1.修築廟宇。如《大悲寺》(2103號)“大悲寺乃清威貝溪之名藍也……陳朝開佑十年,聖真公主既隨緣舍施,鎔作大鐘,以爲寶器。時經閏胡兵變,鐘化烏有……然而兩曜跳虎,琵陰駒隙,時移世變,歲久跡陳。聞普賴之鐘者,能無感景之眼;睹武威之祠者,易起重修之念。洪順柒年乙亥仲春,本社持威將軍雷成衛僉總知雲騎尉杜公名條,七十年餘,奉命致事。覩舊貫猶存,欲再新制度,乃褒善界善緣……本寺僧人陶勸等會諸鄉人太翁老婆阮德麟……或出孔方兄,或供長腰子材用……”具體內容包括廟宇的歷史,修廟的原因、時間、經過,組織修廟的重要人物和參與人題名等。2.修築道路,如《堤路碑》(20161號)“安謨縣築,立大安縣落沙、昭勝等社。堤路四百九高三尺。該押縣丞裴戊。記錄吏壹名。軍監三拾四名。洪德五年拾貳月□日”交代了修路的人員、地點、時間及堤路的尺寸和涉及到的官員。3.修築橋樑。如《萬壽》:“河中府弘化縣西阜凍河等社,太翁老婆黎克讓等爲修造石橋事……行千里之路,莫不由斯。柰八月之間,率多病涉,匪資眾力,易就良因。黎克讓等各發青心,親爲勸首。時維十月,喜見徒杠成,至於千萬年,常行菩薩道……黎克讓、張氏顛……造石爲寶。光紹柒年拾月初陸日造石橋碑。”內容與前兩者大同小異。4.種植花木。如《三寶》(17324號)“紹天府東山縣東山社人阮料,號發心,妻阮氏,號向道……六年癸亥三月二十六日,種東橋村龕寺生花並白榕……”此爲“三寶”之一。
所記之功除了通過前面提到的所記之事來彰顯外,還集中體現在兩方面:1.施田地。如《佛》(7208號):“國威府石室縣澤雷社信主故阮亷,號曰西方翁,並妻阮氏四,諡曰善心婆,自願發心創石碑,並田三所,施與本村天福寺,爲三寶物田。”2.施財物。如《蓮花座》“洪德二十五年二月初七日,信主劉氏論起造佛,三尊號曰善緣,婆錢三貫,與順心翁一貫……並有福婆一貫,無心翁並婆錢五陳,祿衣一件,阮氏瑞衣一件……並婆衣一件,東洛社阮氏錢五陌”。其行文體例一般先引他文起興,如“蓋聞陰功顯處,要須善果圓成,積德榮充,迭見慶流全盛,故世罕種瓜而得豆”(7950號),“蓋聞有功於人,享人之報,理必然也”(13342號),“蓋聞以財發身,仁人之道;爲善獲福,天理之公言”(8348號)。然後敘述碑主事跡,如“王手執鐵椎即此立之,虎過,蔑之而去,王掩回虎頭,壓下打折二足,繫緊牽回,眾人莫不驚服”(7134號),“造橋修館,惠施裔子之心;濟乏賑貧,恩布張公之志”(916號),“甲寅,蒙恩陞北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中朝譽播,外鎮威行”(1445號)。最後點明記功之目的,如“庶以昭萬古之觀瞻,是用鐫之於石,以壽其傳”(1028號),“其拙父母附享與各田各處所,臚列于後,以壽其傳”(1406號),“仍載歌持簌,請敘爲文,勒之堅泯,以壽其傳”(7098號)。
四 進士題名類
科舉考試在後黎朝受到了很高的重視。將中榜者的名字鐫刻於石,能起到一種很好的宣傳和鼓勵作用。後黎朝進士碑全部存於河內文廟—國子監進士題名碑亭,現存最早的一塊爲《大寶三年壬戌科進士題名碑記》(1358號),記載了大寶三年(1442年)壬戌科的中第情況。由於進士題名碑的主要內容及行文格式基本固定,故我們以該碑爲例進行考察。碑文首先刊佈了王朝重視人才的聖意,如“及武功耆定,文德誕敷,思欲招致俊髦,作新治效……於皇太宗文皇帝紹述洪業,敷賁前光,觀乎人文,化成天下,以重道隆儒爲首務,以籲俊尊帝爲良圖……”還有施行的一系列促進文教發展的措施“乃詔天下建學育材,內有國子監,外有各府學,上親進官員子孫,與凡民俊秀充入侍、近侍、御前各局學生、及國子監監生。又令有司廣選民間良家子弟充各府生徒,立師儒以教訓之,刊經籍以頒佈之,育材之地固已廣矣……”其次對本科取試的各方面情況作了詳細介紹,如開考時間及人數,“乃於大寶三年壬戌,大開春闈、會試多士。時應舉者四百五十名,歷試四場,入彀者三十有三”;各環節負責官員,“當時提調官則尚書左僕射臣黎文靈、監試官則御史台侍御史臣趙泰、暨巡綽收卷彌封謄錄封讀等官,各供其事……翌日,讀卷官翰林院承旨學士兼中書國史事臣阮廌、中書省中書侍郎臣阮夢荀、內密院知院事臣陳舜俞、國子監博士臣阮子晉奉捲進讀”;考試結果,“賜阮直狀元,阮如堵榜眼,梁如鵠探花郎,陳文徽等七名進士,吳士連等二十三名附榜”。再次要凸顯立碑的重大意義,如“然則斯石一立,裨益良多,惡者可以爲懲,善者可以爲勸,明征既往,廣示將來,一則爲砥礪多士名節之資,一則爲堅凝國家命脈之助”。最後附上新科進士的姓名、籍貫、名次,如“第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阮直(應天府青威縣)阮如堵(常信府清威縣)梁如鵠(下洪府長津縣)……”
五 詩歌類
此類中大多爲後黎朝前期歷代皇帝的遊覽題詩,側重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黎聖宗《題龍光洞並引》(297號)、《御製題白鵶詩》(47323號)、《題壺公洞並引》(20964號)、《御製題綠雲洞》、《題浴翠山》,黎憲宗《御製題龍光洞二首》(296號)、《御製題白鵶洞二首》(47321號)、《御製題壺公洞》、《御製泛神符海頓只筯山留題一首》(47304號)、《御製題綠雲洞二首》、《御製題照白山》(47123號)、《御製題浴翠山並引》(2814號),黎襄翼帝《御製金甌寺詩並敘》、《御製題白鵶洞詩二首》(47322號)、《題照白山詩並序》(47122號)、《無題》;還有大臣的遊覽題詩,如推誠佐理協謀功臣、雲屯鎮輔國上將軍、特進入內司寇、同平章事、上柱國、賜金魚袋金符、縣上侯、賜國姓、韜山洞士黎克復《太和八年》。剩下有的是紀念詩,如《景統題詩》記錄了黎憲宗對黎聖宗的哀思,《光淑貞惠謙節和沖仁聖皇太后挽詩》(1919號)刻寫著當朝皇帝及諸位大臣爲悼念皇太后所題寫的三十七首挽詩,《御製詠義國公阮文郎亭詩》對政績突出大臣的緬懷。有的是紀功詩,如《御製詩》(12341號)分別記錄了黎太祖征討西北地方反臣閉克紹和刁吉罕的豐功偉績。還有一些具有禪意情趣的詩,如黎聖宗《御製光慶寺詩》,其本人亦謂“右天南峒主戲題”。
有些詩會在前面加一段序文,不僅交代了作詩的時間、地點和緣由,而且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如《御製金甌寺詩並敘》:“洪順三年,余拜謁山陵。之後春二月二十五日也,乃因濟川之興,駕乘經過之間,乃命軍容整飭,將士登幸於金甌寺,乃顧山川,煙迷慘澹,霧鎖微茫,耳遙聞鶴怨猿啼,目著見鶯飛燕舞,風光助景,詩思精神物我,心無塵埃寂寞。褒嘉陳朝之事業,千載難名;笑談胡氏之腥膻,億年遺恥。累朝蹤跡,今古依然。但見香藹輕雲,陰森老樹,燈花幾點,輝煌寶梵之明。一簇樓臺,振擊金鐘之響;乘閑遣興,縱步清遊,將無以一二首而吊景之乎?是以舉筆朗吟,幾多佳句,以媚景於後。”有的側重表明作詩的目的,如《御製詩》(12341號):“予征吉穻回過此,作詩一章,以示後世。馭戎之道,忙禮諸蠻,人面獸心,如有梗化,隨即剿絕,勿憚其險阻瘴癘,當以天下生靈爲念,而其出征方略,則洮沱二鎮水路進兵爲優。”
“以詩代銘”是《總集》銘文的新亮點,且打破了四字韻語的傳統樣式,如372號:“天包地外夫爲妻綱,綱常既重人道乃張。茲惟范叟舊娶阮娘,友中鸞鳳枕上鴛鴦。芥能針合樛可葛荒,成家門盛應熊羆祥。今思厥報本示不忘,寺僧因見後佛言揚。乃發家資許與壇坊,造懸鍾閣興事廟堂。既有陰德宜發幽香,端詞又立厚意是將。朔望貢獻忌諱薦常,爰刻於石地久天長。”
六 規約類
爲維護日常生產生活秩序、避免糾紛,官府或民間組織會定立條規,鐫石公佈,起公告警示和規約的作用。《田土碑》(10523—10528號)分別記錄了朝廷官員在洪德二年(1469)、二十年(1489)、二十四年(1493)、二十五年(1494)間,奉旨前往安邦道海東府安興縣,與同府縣官及社村長勘量板洞處田給付渭陽、風流、良規等社耕種,如“欽奉敕旨,傳許等衙門欽差官司禮太監阮郭、范公真、杜魏新、陳克篤等,往安邦道海東府安興縣渭陽、風流、良規等社,與同府縣官責令社村長責勘板洞處田,度千畝高田數,先給渭陽社黃金榜同德釁等,每人田五畝,土園五高,田壹千叄百肆拾叄畝貳高肆尺五寸……”而且還對三社界碣作出劃立,“一立渭陽社,地分上自井鼓寺吝馬,下至劄西爲界碣。二立風流社,地分東自婆弄廟,直至西井鼓寺西北樓巡司自謄西,南至高車吝馬爲界碣,其海社,在西紮處耕居,只有一區跡在巡珠,無有地分。一立良規社,地分上自婆弄廟、卿涇,下至涇
、涇劄爲界碣。”還有一些是對統治階級權益維護的規約,如《敕給賜》(3675號)是對義國公世業田的劃定,《公主祀田碑》(3676號)是對公主田產具體位置的說明。
村社是越南的基層行政單位,爲維護日常生產生活秩序、避免糾紛,每個村社都有自己基本的規約。如“係至忌日朔望,禪僧照辦斎盤獻供”(16102號),“拾貳月初貳日,本社敬臘粢、肉、酒,供承祀後”(5453號)。又如“或本社並全四甲後代子孫或有他情忘恩背義不依端內,願天地龍神照鑒誅之”(5335號),“祝聖永垂萬代,若其某人埋藏變易者,願諸誅滅”(11134號),“或社人占奪此田,愿本寺靈庵真宰鑒而滅之”(16號),這些則是對那些違背規約人的警告和詛咒。
七 其他類
除上述內容外,還包含如下碑:1.“債務碑”,如“范千年并妻阮氏艚果是雙,家齒頗有,富潤風流,兼暫出使錢一百五十貫,奮潛受本社於還債銅錢”(11103號),“荊門府安老縣石榴社社長楊有禮……上下大小等因爲本社欠季錢,還債內官”(11121號),“其夫妻茲許本村此錢還債,又應作亭”(13403號)。2.“遺囑碑”,如“國有常法,故立囑書,鐫之石碑,并寫許子孫,并同屬式,各執壹道爲照用者”(4460號),“茲繼主杜文敏遵遺囑,出家財於聖堂之西,砌二生墳,表我雙親,以酬勞績”(19359號)。3.“高僧碑”,如“南無靈光塔摩訶比丘尼字性宣禪師,禪座下,正月初六日正忌”(139號),“在乙卯僧年八十有六,爰用佛家火喪法超生淨土”(9398號),“本縣鎮北寺大尊禪僧范廷釧,瑞珪兌甲人也,少從梵教,老悟禪機”(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