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一
赵君
中国南陲,广西拥有北部湾一片美丽的海洋。她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发祥宝地,也是当代中国沿海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和海运、外贸基地,又是与新时代中国21世纪“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并迈进世界海洋强国的行列。广西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的主旋律,成为中南、华南、西南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成为与东盟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
广西沿海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据史书记载,广西新石器遗址和合浦、贵港、梧州汉墓出土的文物,以及钦廉出土的独木舟见证,先民在距今数千年前就已开始“以舟为马”,耕海生息,以海御外。今广西沿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昔属合浦县地,有“还珠故郡,海角天涯”的美誉。汉武帝时,我国商船由此经今东南亚抵南亚、西亚,广西沿海地区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首次壮举。从汉朝到隋唐,广西沿海地区是中国经略南海和北部湾的重要基地。宋、元至明,钦廉既是中国的漕盐、采珠和海运基地,又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宋朝曾设广西转运使、廉州沿海巡检司,元朝设廉州市船舶提举司,明朝设市舶太监、廉州采珠都提举司和海北盐课提举司。清朝中前期,曾设廉州口海关和北海常关,管理今广西沿海水运和外贸。古代,广西沿海孕育了“海上丝绸之路”和“合浦珠还”的文化经典,创造了无数中华经济文化的奇迹。
近代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史,既是一部对外海上贸易艰难曲折发展的历史,又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北海、龙州、梧州和南宁先后成为对外开放商埠。然而,海关和港口受外人控制,航海主权丧失,广西水上运输发展艰难。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北海以钦廉为依托,一度成为滇、黔、桂和粤西的货物集散地;1887年中法《商务专条》开放龙州;1897年中英《续议滇界缅界商务条例》强迫开放梧州;1906年清政府根据广西巡抚的请求,同意开放南宁为对外商埠。此后,梧州、南宁成为广西出海的重要门户。这一时期,广西水运技术虽有所进步,但对外贸易畸形繁荣。近代广西航海孕育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之一——海员,他们是推动航海事业发展的动力。近代广西海员曾为解放北部湾,支援解放海南岛做出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西航海贸易创造了最辉煌的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西水运事业兴旺发达,取得了不可比拟的伟大成就。2016年广西拥有346家水运企业,各类运输船舶8760艘,吨位载重700万吨,最大船舶载重7.8万吨级。其中,远洋船舶99艘,载重20万吨,已开辟广西至美国的海运航线,全年完成货运量2.66亿吨。广西拥有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贵港、梧州等对外开放港口,沿海商业泊位24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6个,年吞货物能力突破4亿吨,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贸易和海运往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完成出口贸易2749亿元,促进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同时,建立了航务工程、港口机械、造船维修、通讯导航、救助打捞、环境保护等与航海相配套的各种设施,还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海洋学院和研究机构,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航海体系,并快速向高科技迈进。
承先旨在启后,继往为了开来。几千年的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史,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文化教育的好材料,具有宝贵的启迪和借鉴作用。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钦州学院北部湾大学“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出版的《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史》,应该说正逢其时,这是广西加强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可喜可贺!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搜集整理大量史料。先后多次深入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内河城市南宁市、贵港市、玉林市、梧州市等地,走访航运港务外贸单位和史志文博档案等部门,考察历史文化古迹,搜集方志文史资料。历时一年多,考察单位30余个,采访座谈人员近200名。在此基础上,精心梳理提炼,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坚持“论从史出”“以史带论”的方法,按时代顺序清晰详尽地论述了广西从上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00多年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发展、繁荣、中衰和振兴的历史过程。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九易其稿,终成此作。本书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地理诸多方面,是一部史料较丰富、信息量较大的学术著作,也是迄今为止较详尽而全面地阐述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专著。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是为序。
2018年12月于钦州滨海新城
(作者系北部湾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