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论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内涵描述
本课题旨在探讨“五四”以来南方民族文学亦即现代南方民族作家文学的话语建构及其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贡献。本课题首先需要对南方民族文学作一个必要的界定,而这一界定实际上侧重于对“南方”亦即“中国南方”进行解释。什么是“中国南方”,在不同的维度上存在不同的含义,既有地理维度上的含义,又有行政维度上的含义。本课题采用的“中国南方”应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南方”。从地理意义上讲,“中国南方”有着以下含义:一是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如《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南方”词义时说:南方,指“南部地区,在我国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而北方,则指“北部地区,在我国一般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二是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把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在解释“东部季风区”时指出:“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1] 所谓南方、北方正是以这一分界线为标志的,即秦岭—淮河以北指北方,秦岭—淮河以南指南方。百度百科也解释说:“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最南端、河南最南端。”需要指出的是,与“中国南方”相关的概念还有“西南”和“东南”。“东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市。”“西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2] 百度百科的相应解释是:“西南地区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中国地理分区之一,东临中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狭义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等五个省(区、市)……”百度百科根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新情况,对西南地区包括的省市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与补充。本课题对中国南方的界定,以上述解释为基础,加以必要的综合,认为中国南方既包括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具体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台湾、福建、江西、江苏、上海、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又包括西南地区的四川、西藏等省或自治区。这一地区,气候上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山地、丘陵与高原。这一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主要有壮、布依、傣、侗、仫佬、水、毛南、黎、彝、傈僳、纳西、哈尼、拉祜、基诺、白羌、普米、阿昌、苗、瑶、土家、佤、德昂、布朗、京、独龙族、怒族、景颇、畲、仡佬、高山、藏、回等30多个民族,其中又以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分布的少数民族数量为最多。本课题所指的南方民族文学,就是这一地区这些少数民族的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我国南方民族文学与由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等组成的北方民族文学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像其中的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