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PBL教学体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教学小结

本章从“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为什么到了近代却落后挨打”这一问题入手,讲清鸦片战争前后中西方发展的不同轨迹,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还通过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及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历史使命。再就学术界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动态进行分析,例如对“告别革命论”的批判,帮助学生树立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正确的看法和观点。在解释概念时运用生动的例子,比如在讲述“民族虚无主义”时放映《河殇》片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影像背后的时代背景。课堂中引用到的书目可以扩展学生视野,从历史的巨大转折中深切领会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 吴义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54页。

[2] [美]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9页。

[3] 李文海:《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导刊》2008年第8期,第35页。

[4]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第277页。

[5] [美]德里克(Arif Dirik):《革命之后的史学: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当代危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5年春季卷,总第10期。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页。

[7] 邹容:《革命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1页。

[8] 金冲及:《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广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9]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