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田园诗歌发展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古典时期——欧洲田园诗歌的源起

欧洲田园诗由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托斯(Theocritus,B.C.310?-B.C.245?)首创,以他的名义传下来的诗歌有30首。诗人在这些诗歌中描绘了他的家乡西西里美好而清新可爱的乡村生活和自然美景。在这些诗歌中,忒奥克里托斯“成功地维持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1]早在1588年就有人将其中6首翻译成英语,且翻译得相当精彩;1684年,第一个忒奥克里托斯诗集英语全译本由托马斯·克利奇(Thomas Creech)翻译出版;一年以后,英国作家和桂冠诗人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也为唐森(Tonson)版《杂集》(Miscellany)翻译过几首忒奥克里托斯的田园诗,德莱顿评价忒奥克里托斯的诗歌写得亲切而自然。忒奥克里托斯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带有贵族倾向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受忒奥克里托斯的影响,古罗马大诗人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Publius Vergilius Maro)——即维吉尔(Virgil,B.C.70—B.C.19)——写成了他的著名田园诗集《牧歌》(Eclogues)。该诗集的出版震动了罗马,也迅速确立了维吉尔的文学地位,并使他成为宫廷里最受欢迎的诗人。《牧歌》由十首短歌组成,采用牧人对歌和独唱的形式。10首诗中有情诗、哀歌、哲理诗、酬友诗,也有一部分描写农村了凋敝的现实,诗歌“密切联系那个冲突、混乱时代的农民们的切身经历,”[2]反映了小土地所有者厌恶内战、对大奴隶主消极抗议的情绪。这些表明,维吉尔的田园诗给理想化的乡村生活赋予了一层新的含义,婉转地表达了他那个时代人们,特别是独立小农的思想情趣。维吉尔的另一部作品《农事诗》(Georgics)则是模仿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的训谕诗《工作与时日》(Works and Days)写成,属于教谕诗类型的田园诗。诗中描写种植、畜牧、养蜂等农事;表达对劳动的同情与肯定,认为劳动战胜了一切,从而赋予生产劳动以诗意。这部作品的明显特点体现在诗人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意大利传统的农耕生活及其丰饶的自然资源的歌颂等方面。如果说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Aeneid)是欧洲后世诗人创作史诗的范本的话,他的田园诗歌则是欧洲田园诗的楷模。英国诗人斯宾塞的田园诗《牧人日历》(Shepheardes Calender)就是仿照《牧歌》的对唱体传统写成的。《农事诗》虽然在早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到了18世纪却盛行起来,成为诸如詹姆士·汤姆森、杰瑞米·柯利尔、斯蒂芬·达克等英国田园诗人的榜样;再后来的华兹华斯、丁尼生等诗人受其影响也非常明显。维吉尔的诗歌有包括德莱顿译本在内的多种英译本。

以忒奥克里托斯和维吉尔这两位杰出诗人为代表的田园诗人们开创了欧洲田园诗的古典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