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导语
什么是俄国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是一个文学批评流派,产生于俄国,在20世纪曾经有过很大影响。该运动的某些概念今天在文学批评中仍然在沿用。其核心信念是作家作品的文本应该成为任何研究或批评所关注的中心。俄国形式主义相信文学艺术是文学所用手法的整体效应,也是作家使用特定手法以达到某种目的效应的“策略”。
许多学者指出俄国形式主义这个术语对于一个批评流派来说并不十分精确。在某些学术著作中,也不乏使用“奥波亚兹”即俄国形式主义主要分支之一,彼得堡的诗歌语言研究会的俄文缩略词来指代整个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俄国形式主义运动早期的许多拥护者们,其实也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该运动的所有原则和目标。他们只愿意称自己为“形态论者”。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苏联把形式主义者当作一个贬义词使用,用以指称精英艺术家。
俄国形式主义者们提出了一个客观研究文学和诗歌语言的“科学”方法。他们的目的主要是想要建立一种不取决于其他相邻学科而独立自足的、以文学自身为唯一研究对象的文艺学。他们认为文艺学是一个明确的研究领域,该领域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是分离的。只有这些特点可以把文学与其他各种思维表达形式分离开来,从而成为批评研究的对象。
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确定文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其“解熟悉化”。这个术语指的是,文学以一种新的、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陌生的方式使用语言的方法。作家是其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的主人。他可以采用一种完全新颖的视角阐释这个宇宙和世界。
由此可见,俄国形式主义是一个活跃于20世纪俄苏语境下的文艺学、美学和文艺批评流派。在文艺学史上,俄国形式主义是第一个以文学本体论为依归,以文学自身为主要价值关怀的文艺美学运动。这个运动虽然生存的时间并不长,在30年代就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而解体,但其影响力并未随着运动的解体而随即消失,反而随着60年代以来巴赫金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力的扩大而复活。到21世纪的今天,成为学术界反思20世纪文艺学史时必然回顾的一个理论源头。在20世纪西方文艺学史上相继继起的各家各派文艺学流派,都无不奉俄国形式主义为源头,俄国形式主义实在说就是20世纪文艺美学的定向坐标。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几乎所有文艺美学批评流派,都是在俄国形式主义的标志下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抓住俄国形式主义这个理论制高点,就等于把握了文艺学美学的“笼头”:几乎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线索,所有的话语……都无不导源于此。俄国形式主义在文艺学史上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起过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这本书以其为话题,也就显得十分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