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无缝衔接
方原怎么也没想到,他耗费整整六年时间,薅秃了不知有多少头发,才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的答辩,可还没来得及庆祝,他就穿越了!
是的,小说中流行的那种穿越。
一觉醒来,时空转换,人就成了大明杭州府余杭县同名同姓的一个十四岁少年!
铜镜中的他容貌清秀,五官分明,一脸稚嫩,头顶还梳着青布条系着的总角,一切都做不得假!
方原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穿越的事实,可旋即又崩溃!
因为他还要去社学读书!
挨千刀的贼老天!
劳资上辈子算上幼儿园,足足念了二十八年学,二十八年啊!
眼看好不容熬过毕业,就要苦尽甘来,又给我续上了!
我说,你们衔接得挺好啊!
“阿符,吃饭了!”
屋外的一声呼喊,打断了方原纷杂的思绪。
方原按下怨念,无精打采地走出了卧房,面前是位布裙荆钗的妇人。
在方原继承的记忆,阿符是他的乳名,而眼前的妇人则是嫂嫂王氏。
方原年幼时,父母就相继亡故,他与大他十七岁的大哥方琼相依为命。
准确地说,他是大哥与嫂嫂养大的。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不论如何,方原还是对抚养他的兄嫂格外敬重。
方原应了一声,便随嫂嫂进了正厅。
此时饭案前,年满三十余岁,肤色黝黑的方琼正不苟言笑坐着。
方原行礼:“大哥早。”
方琼点了点头:“用饭吧。”
桌案前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童,男的小方原两岁,是侄子方存义,女娃则四五岁大小,唤作方景慧。
方原刚一坐下,瓷娃娃一样的景慧就咧着小嘴,露出缺了一颗的门牙,笑嘻嘻道:“小酥酥又起晚了,羞不羞,嘻嘻~”
察觉到自己说话漏风,小景慧立刻捂住嘴巴,瞪着无辜大眼,似在说刚才不是我的声音。
方原被这可爱的侄女逗笑,心中的郁闷也多少排解了几分。
一旁的侄子方存义扶额道:“捂住嘴有什么用,少说话不就是了,夫子曰:食不语,寝不言。”
小景慧哼了一声,放开嘴巴:“小酥酥也在社学读书,他就不像你只会掉书袋,哼~”
方存义放下碗筷,斜瞥一眼:“就他?他连《论语》都背不下来,拿什么掉?”
王氏投来不善的目光,还没开口,就听方琼最先训斥:“无礼!怎么跟你叔父说话!”
方存义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他和方原年龄相仿,又同在社学读书,他是先生口中的好好学生,而方原却是连书都背不明白的差生,社学有名的呆头鹅!
先生都常曰: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
每次在同学面前呼方原为叔,常引来哄堂大笑。
方存义深以为耻,特意和方原拉开距离,连搭理都欠奉。
方原苦笑,原主混得也太差劲了,连侄子都看不起他!
“大哥莫恼,读书上的事我不如存义,让他说两句又何妨?况且孔老夫子不是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我虽为长辈,在学问上却要多跟存义学习。”
方存义先是一愣,呆笨的叔叔何时能引用圣贤道理,说得头头是道?
但旋即小脸一红。
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点我呢?
那还有下半句“其不善者而改之”,谁是那个不善?
方存义忍不住还嘴道:“跟我多学习?真是笑话!你要不耻下问,也得先敏而好学!敢问你每日坐在学堂发呆,天天受先生呵斥,可有半点向学的样子?”
方原一阵默然,原本的方原呆笨木讷,毫无向学之心,他真反驳不得。
方存义则越想越气,他在社学因这位叔叔受了太多委屈,一生要强的他,实在不能忍受方原半点!
撂下碗筷,方存义起身道:
“爹、娘,孩儿吃饱了,这就到学堂去。”
言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氏无奈道:“这孩子!”
方琼则叹声道:“他就是这般性子,阿符不要往心里去。”
都是原主的锅,方原怎会往心里去?
尬笑道:“不碍事。”
经此一闹,饭桌上再无言语,方原慢条斯理吃着,景慧支着脑袋看得无聊,打个哈欠便回房去了,桌案上只剩他与兄嫂三人。
气氛忽又变得压抑起来。
方琼酝酿良久,才缓缓道:“昨日吴先生找过我了。”
方原愣住,吴先生是社学塾师,听这大哥语气是,昨天来告家长了?
在原主记忆里,方原一如既往地发挥稳定,读书开小差,背书磕磕绊绊,不记得有什么值得告状的过错?
方原静静地听着下文。
“吴先生说你在学多年,毫无长进,不如早些退学,自谋生计。”
方原闻言先是一滞,随后火起!
虽说他穿越此间对继续上学充满怨念,可自己吐槽是一回事,被劝退学又是另一回事!
我只是想想,而你们居然来真的!
那可不行!
方原在后世读了一辈子书,肚子都是墨水,既然来到大明,不发挥专长,一路科举,青云直上,那完全对不起自己穿越者身份!
要知道士农工商,国之四维!
在大明朝,士就是金字塔上层,你不读书上进,考取功名,注定碾作尘土,化为士绅的养料,被吃干抹净。
方原刚想拒绝,王氏却蹙眉道:
“吴先生怎能说出这样的昏话,我一妇道人家,尚知道有教无类,哪有先生劝人退学的道理!”
方琼苦笑道:“吴先生也是好意,阿符再过两年就要成丁,总不能一直在社学混下去,退学后跟我学刊字,也能营生。”
王氏气道:“兴许阿符过两年就开了窍,读书有成,考入了县学,不比跟着你刊字强!”
方琼张张嘴,欲言又止,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方家隶属匠籍,祖传的刊字本领,大哥方琼精通石刻、木板雕刻,靠手艺吃饭,倒是不缺谋生的门路。
方原忙道:“大哥嫂子,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以前是我糊涂,今后我会发奋自强,明年,我定给咱方家博个生员功名出来!”
兄嫂怔怔看向方原,自家幼弟痴愚,何曾有过这般豪言壮语?
两人震惊之余,眼中竟不免流露出一丝欣慰。
方原不再多言,缓缓起身来朝兄嫂一礼,便外出上学。
大明匠籍进士很多,其中不乏入阁拜相之辈,且不提靠夺门之变上位的内阁大学士徐有贞,后来的内阁首辅严嵩、内阁大学士赵贞吉,都是匠籍出身!
这阁老他们做得,我也做得!
方原抬头望天,此时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时值大明成化六年九月十三日。
那便从这小小社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