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我们急需一款全新的步枪
夕阳的余晖洒在一条蜿蜒的土路上,扬起的尘土在光线中微微闪烁。
一辆老旧的吉普212颠簸着前行,车身漆成深沉的军绿色,车漆上残留着斑驳的划痕和几处锈迹。
车轮碾过坑洼的路面,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那是钢板弹簧悬挂与崎岖地形较量的低鸣。
这辆BJ212的车身方正硬朗,线条简单得近乎粗暴,前脸的圆形大灯如同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嵌在七条垂直进气格栅上方,透出一股朴实无华的坚韧。
车内的空间狭窄而简陋。
王连长紧握着方向盘,深绿色的军装袖口卷起,露出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小臂。
他的双手牢牢掌控着这辆老伙计,方向盘粗糙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微微的震动。
BJ212的方向盘没有助力,转向全靠人力。
王连长那双结实的手臂早已习惯了这种沉甸甸的操控感。
他是龙泉罐头厂的厂长,同时兼任南方军区龙泉县民兵连的连长。
虽年近五十,满脸风霜,眼神却依旧锐利。
此刻,他正专心驾驶,偶尔瞥一眼身旁的乘客——身着军服的少校陈参谋。
这辆吉普212搭载的是一台2.445升的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不过75马力,最高时速也仅能达到85公里/小时。
谈不上迅猛,但胜在皮实耐用,越野能力出色。
车重1.37吨,配上那套简陋的四轮驱动系统,哪怕是泥泞的乡间小路也能咬牙闯过去。
只是此刻,发动机低沉的轰鸣中夹杂着些许异响,让人不免怀疑它还能撑多久。
陈参谋坐在副驾驶位上,身子随着车身的晃动微微前倾。
他的军帽压得很低,遮住了额头上的皱纹,手里捏着一份战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老王,这车该修修了。”陈参谋终于开口,声音被引擎的轰鸣压得有些模糊,“颠得我骨头都散架了。”
王连长咧嘴一笑,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齿:“修?这老伙计跟了我十年,修了多少回了。零件不好找,厂里又没闲钱,能开就凑合着用吧。反正它皮实,坏不了。”
他拍了拍方向盘,安慰着一旁的老友。
陈参谋哼了一声,没再接话,只是低头看向手中的战报。
他的眼神沉重,显然心思不在车上,而是被前线的局势牵扯得难以平静。
王连长瞥了他一眼,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了敲,继续驾着这辆BJ212向前驶去。
这辆老吉普,就像龙泉罐头厂一样,外表不起眼,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龙泉罐头厂坐落在龙泉镇郊外,占地约五十亩,厂房林立,机器轰鸣。
表面上,这是一家生产水果罐头和肉类罐头的普通工厂,日产罐头可达数万罐,供应周边几个县镇,甚至偶尔出口外省。
然而,这座厂的真正底蕴远不止于此。
作为一处战略储备点,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厂内的生产线能在三天内全面改型,转为军工厂,生产枪械、弹药甚至轻型装甲部件。
厂内现有五条主要生产线,配备近百台机床和两百多名熟练工人,若全力运转,每月可生产步枪数千支、子弹数百万发。
这一切,王连长心知肚明,却从不对外宣扬——这是龙泉罐头厂的秘密,也是他肩上的责任。
陈参谋是军区派来视察民兵训练的代表,年过四十,曾在朝鲜战争中担任过军工技术员,对武器的设计与实战应用有着深刻的理解。
此刻,他的神情异常凝重,嘴唇抿成一条直线,显然被战报上的数字压得喘不过气来。
“老王,前线的伤亡又加重了。”陈参谋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疲惫,“昨天军部收到的消息,南方边境的一个连队在一次伏击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猴子兵的战术素养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高,他们依托地形,用轻机枪和火箭筒织出一张火网,咱们的战士根本冲不上去。”
“比起白头鹰,他们的战术素养甚至更高。”
王连长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目光依旧盯着前方,语气却沉重起来:“我知道。上个月我有个老战友从前线回来,说猴子兵现在不光是人多势众,武器也比以前强了。”
“听说他们拿到了毛熊外援的装备,轻机枪火力猛,射程远,咱们的63式根本压不住。”
陈参谋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是啊,那些援助的武器让他们单兵火力点变得异常顽强。咱们的63式步枪,400米的有效射程听起来不错,可实战中一打起来,后坐力大、精度差,连续射击根本稳不住。战士们拼了命往前冲,结果还没靠近就被打得抬不起头。伤亡数字一天比一天难看,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动用后备力量了。”
王连长瞥了陈参谋一眼,试探道:“后备力量?是说我们这些民兵?”
“对。”
陈参谋揉了揉太阳穴,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军区高层已经开始讨论了。如果战事再吃紧,民兵连可能要顶上去。你手下这支队伍,人数不少,训练也算扎实,真上了战场,未必不能派上用场。”
王连长沉默了一会儿,嘴角微微抽动,像是想笑却笑不出来。
他摇摇头,声音低沉:“陈参谋,不是我泼冷水。我这民兵连两百多人,平时训练抓得紧,枪法和纪律都不差,可装备呢?军工厂生产出来的能用的武器都优先装备一线主力部队了。而我们,还是老一套的63式步枪,连个像样的轻机枪都没有。上了战场,光靠血气之勇顶什么用?猴子兵一梭子扫过来,咱们连还击都费劲。”
“与其想着动用民兵,我倒是觉得,前线要是能换上一款更好的单兵武器,比什么都强。”
陈参谋闻言,眉头皱得更深了。
他转头看向窗外,目光穿过颠簸的车窗,落在远处的田野上。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你说得没错。一款好的单兵武器,确实能极大压制猴子的火力点。可63式的性能你也知道,重量4公斤出头,后坐力大得像头野牛,膛线磨损严重的老枪一打起来,子弹散得跟撒豆子似的。”
“前线的指挥员都抱怨,说这枪打近战还凑合,稍微拉开距离就废了。”
“是啊。”王连长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这63式刚装备部队那会儿,大家都觉得挺新鲜,能连发,能刺刀拼杀,火力比美军的卡宾枪更强。”
“可现在呢?时代变了,战场变了,这枪早就跟不上趟了。重量重得像块砖头,扛一天肩膀都酸,精度又差,打个50米靶子还行,100米开外就全看运气。”
“猴子兵那边据说有了毛熊研制的新式步枪,射速快、后坐力小,咱们的战士拿63式跟人家拼,吃了多少亏?”
陈参谋点了点头,手指在战报上敲了敲:“你说得对。前线急需一款轻便、精准、稳定的步枪,哪怕性能提升一点点,也能让战士们多几分活命的机会。”
“可现在军工厂那边忙着赶制弹药和大炮,步枪的改进计划一直排不上日程。63式的设计早就定型,想改也得从头研发,时间、资金、设备,哪样都缺。”
车厢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引擎的轰鸣和车轮碾过土路的颠簸声。
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天色暗了下来,王连长的眼神却愈发深邃。
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试探:“陈参谋,你说要是有人能把63式改一改,轻一点、准一点,后坐力再小一点,是不是就能解燃眉之急?”
陈参谋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老王,你这不是废话吗?要是真有这样的枪,我第一个拍手叫好。可这谈何容易?改枪不是修自行车,得懂设计、懂材料,还得有设备支持。咱们这地方,哪来的能人能干这事儿?”
吉普车继续前行,车灯在夜色中撕开一条光路。
陈参谋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心里却依然沉重。前线的伤亡数字像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他知道,无论动用民兵还是坚守阵地,最终拼的还是装备和火力。
如果真有一款改良的63式,能让战士们在战场上多一分胜算,那比什么动员口号都管用。
与此同时,远在龙泉镇的靶场,姜晨正坐在一间简陋的宿舍里,借着昏黄的灯光,在纸上飞快地勾勒着。
他手中的铅笔沙沙作响,一张完整的63式步枪结构图逐渐成型——轻量化枪身、强化枪托、优化后的枪管,每一处细节都精确无比。
他停下笔,凝视着眼前的图纸,吐出一口气。
终于画完了。
虽然改良版的63式已经刻入到他的灵魂当中,但是真正要以完整的图纸呈现,还是要费不小的力气。
枪械蓝图,要求的就是一个精准。
而这个时代,没有计算机,更没有CAD,全靠手画。
这对于体力而言也是极高的消耗。
夜色渐深,罐头厂的机器声渐渐停歇,整个小镇陷入沉寂。
躺在小床上,姜晨的心中,一场关于军工发展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