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裂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朱门腐荔,苍生泪血

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城,在骄阳的炙烤下,散发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芒。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叫卖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深深的腐朽与不公。

城东,一座恢宏壮丽的府邸门前,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张牙舞爪。这里是吏部侍郎郑崇义的宅邸。今日,郑崇义在家中设宴,宴请朝中数位同僚,说是为了庆祝自己近日在朝堂上的一番得意之举,实则是为了炫耀他刚从岭南运来的新鲜荔枝。

宽敞的庭院中,摆满了精致的桌椅,上面铺着华丽的锦缎。四周的廊柱上,悬挂着璀璨的灯笼,即使是白日,也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庭院中央,一座巨大的冰鉴被放置在显眼位置,里面堆满了冰块,冰块之上,便是那鲜红欲滴的荔枝,颗颗饱满,果皮上还挂着一层薄薄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郑崇义身着一袭华贵的锦袍,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在宾客间来回穿梭,热情地招呼着众人。“诸位同僚,今日可得好好尝尝这正宗的岭南荔枝,可是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驿站快马加鞭运来的,这一路上,可是动用了不少军马呢!”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拿起一颗荔枝,轻轻剥开,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放入口中,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

礼部郎中王宏文笑着附和道:“郑大人果然神通广大,如今这荔枝越发难得,能在这长安城中,在这炎炎夏日,品尝到如此新鲜的荔枝,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说着,也拿起一颗荔枝,细细品味起来。

户部员外郎李茂才则是一边吃着荔枝,一边摇头晃脑地说道:“这荔枝啊,不仅是美味,更是身份的象征。你看那些平民百姓,别说吃荔枝了,恐怕连荔枝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呢!我们这些为官之人,才有这口福,享受这人间美味,这都是陛下的恩赐啊!”他的眼中满是傲慢与自得。

就在官员们沉醉在荔枝的美味中,高谈阔论之时,府邸外的小巷里,却呈现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怀里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正有气无力地靠在墙边。孩子的小脸蜡黄,双眼无神,嘴唇干裂,不停地哭闹着:“娘,我饿,我想吃东西……”老妇人的眼中满是无奈和痛苦,她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声音颤抖地说:“儿啊,再忍忍,娘实在是没有吃的了……”

不远处,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正蹲在地上,愁眉苦脸。其中一个男子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骂道:“这日子还怎么过?官府不停地征粮征兵,地里的庄稼都没人种了,今年又是个灾年,粮食颗粒无收,我们一家老小都快饿死了,那些当官的却在这里大鱼大肉,吃着什么荔枝,这还有天理吗?”

另一个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能有什么办法?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在他们眼里,恐怕连蝼蚁都不如。他们为了自己的享受,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这荔枝,听说运一趟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都是从我们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血汗啊!”

而在这小巷的尽头,一个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正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叫林羽,虽出身贫寒,却饱读诗书,心怀天下。他的眼中满是愤怒和悲哀:“这大唐盛世,表面上歌舞升平,实则民不聊生。这些官员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肆挥霍,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这荔枝,便是这奢靡之风的象征,长此以往,大唐的江山社稷,恐怕……”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却又感到无比的无力。

回到郑崇义的府邸,宴会仍在继续。酒过三巡,官员们的话题渐渐从荔枝转移到了朝堂之上的权力争斗。

郑崇义放下手中的荔枝,微微眯起眼睛,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最近朝堂上的局势有些微妙啊,诸位可有什么看法?”

王宏文放下酒杯,神色凝重地说:“我听说,最近有几位大臣在陛下耳边吹风,想要削减我们这些外放官员的权力,这可不行,我们在地方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基,可不能就这样被他们轻易动摇。”

李茂才也连忙点头:“是啊,我们得想个办法,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要不,我们联名上书,弹劾他们?”

郑崇义沉思片刻,说道:“弹劾之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得先探探陛下的口风,再做打算。不过,我们在地方上的势力也不能放松,该拉拢的人还是要拉拢,该打压的人也不能手软。”

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只有对权力和利益的贪婪与渴望。

此时,庭院中的冰鉴里,荔枝渐渐开始腐烂,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可官员们却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着他们的奢靡盛宴。

林羽转身,缓缓离开了这条小巷。他的心中,已经暗暗下了决心,他要为这世间的不公做点什么,哪怕力量微薄,也要尽自己所能,去改变这一切。他深知,这场与腐朽官场的斗争,将会无比艰难,但他毫不畏惧。

长安的街头,依旧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大唐的官场却如同一颗逐渐腐烂的荔枝,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百姓们在痛苦中挣扎,而官员们却在奢靡中沉沦。这鲜明的对比,预示着大唐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故事仍在继续,而这场由荔枝引发的关于民生、权力与正义的故事,又将何去何从,无人知晓,却又令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