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搞土方的,劝你别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陈光耀和二八大杠

林辉的脸上露出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难受的表情。

陈光耀昨晚上自然没有跟范文城去洗脚放松,可这种事到底有没有,他林辉又怎么可能去找他的领导核实呢?

“啊哈哈哈,”林辉用假笑掩饰尴尬,“我就是跟你开个玩笑。陈老板,叫你的工人干活儿再认真点儿,咱们双方都好交差。”

“放心吧,林工。”

林辉这次终于不再纠缠,把黑色塑料袋往胳肢窝一夹,快步走了。

陈光耀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又笑了。

嘿嘿,路边小卖部买的白沙烟,比特么黄果树还便宜。就烦请林工你鉴别一下真烟假烟喽。

送走了吃拿卡要的林辉,陈光耀重新回到10号楼。

“给他送走了?”陈宏达看见侄子上来,“咱们可以干了吗?”

“嗯。”陈光耀点点头,四处看了一圈,二叔他们叫来的工人师傅都是生面孔。

除去陈宏达和李绝郭寺,剩下还有八个油工师傅。配合油工师傅的,有三四个小工。

这就是目前陈光耀组织起来的,最初的队伍雏形了。

“二叔,这些师傅都是从哪找来的?”陈光耀把陈宏达从凳上扶下来,开口问道。

“有几个是我们过去的工友,”陈宏达活动了一下腰,“还有几个年轻的,是从咱们老家村里找来的。”

陈宏达带着一家子人生活在通河县的县城,但老家却是县城边的陈村的。陈村离着县城不远,也就是七八公里的距离,算是城乡结合部地区。

很多年前,陈光耀的父亲考虑到孩子的读书的问题,力排众议带动着陈宏达他们,两家人都搬到了县城。

现如今陈村还有属于陈光耀和陈宏达他们的老房子,只不过长期没人居住,都有些破烂了。

陈村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建筑村”,村里人从祖上开始,多以建筑手艺谋生。像陈宏达他们,都是年轻时就招工跑到市里搞工地的。

现如今陈村的男女老少们,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外出到工地打工的。涵盖了油工、木工、瓦工,钢筋工等多个工种。

“陈村啊…”陈光耀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搜罗出不少碎片化的记忆来。

上辈子陈村作为通河县比较早开发的区域,没几年就拆迁了。陈光耀他爸在村里留给他的老房子拆迁得来的款项,也成为了陈光耀在外面打拼的第一桶金。

“二叔,回头你带着我回老家村里看看吧,是不是还有不少亲戚故旧的都在村里?”

“肯定有啊,”陈宏达点头说道,“陈村陈村,咱们村基本都是一个‘陈‘,往上捯几代,那都是一大家子呢。”

“行,找机会回去看看。”

爷俩说着话,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中午,该吃午饭了。

昨天的时候只有三四个人,又是第一天到工地,所以梅子娟来送饭。

今天人数增加到了十多个,自然是自己解决吃饭问题。

陈宏达从布口袋里拿出两个饭盒,递给陈光耀一个:“你二婶给你的饭也准备出来了。快吃吧。”

陈光耀接过饭盒却没打开,而是叫了吕军过来:“给你准备的,吃吧。”

“那你吃啥?”吕军接过饭盒问道。

“我出去吃大餐,”陈光耀站起身来,“二叔,把你自行车钥匙给我。我下午出去办点事。”

陈宏达从裤兜里摸出钥匙递给陈光耀。

自己这个侄子最近有主意的厉害。陈宏达是一点儿也摸不清他的脉。

陈光耀拿了钥匙,也不再废话,蹬蹬蹬就下了楼。

在工地门口找到二叔的那辆破二八大杠自行车,陈光耀蹬上车子就离了工地。

上午跟梁国庆谈好了合作的事情,但毕竟只是口头约定,干等着梁国庆把饭做好了送到嘴里肯定不现实。

很多建筑行当的一手消息,至少通河县现如今的建设开发情况,陈光耀必须要自己跑一遍看看。

未来的通河县大体发展在他的脑海里有一个基本的记忆蓝图,但他还是需要实地跑一跑,把现实和未来结合起来。

尤其今天陈宏达提到的老家陈村,更是勾起了陈光耀久违的回忆。作为通河县城边较早开发的地区,陈村当初要拆迁的消息,可谓来的突然至极。

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也就失去了通过拆迁获取更多利益的机会。

陈光耀作为一个掌握了重生优势的人,打定主意要在这里做些文章。

“妈的,从来没觉得二八自行车这么难骑,”陈光耀在烈日下蹬车蹬的火花四溅,“比特娘的共享单车还难骑!”

一个下午,陈光耀跑遍了通河县大小街道,看了不下五处工地。虽然大部分的工地都不会让一个陌生人随便进入,但陈光耀靠着人畜无害的笑容,见保安就散烟的良好习惯,还真让他混进去了两三个大门,有些没让进去的,他也或多或少了解了不少消息。

等陈光耀最后又跑了一趟陈村,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回到家时,太阳已下了山,陈宏达都收工回来了。

陈光耀进院先跑到水池子边脱掉汗粘在身上的上衣,痛快的洗了头和脸,又歪着脑袋灌了一阵子甘甜的凉水,这才觉得郁积了半天的暑气下去了不少。

别看陈光耀上辈子事业有成养尊处优惯了,可是在创业初期真的需要甩开膀子玩命干的时候,他是一点儿不惜力。

底层的人想改变阶级,懒是万万不可的。

这条道理陈光耀上辈子就懂。

“下午去哪了,”陈宏达叼着烟从屋里出来,“快进屋吃饭吧,都等着你呢。”

“来了。”陈光耀答应一声,撩开帘子进了屋,光悦和光煦两个孩子正乖巧的坐在桌边等着。

桌子上的菜比往日丰盛不少。

梅子娟知道丈夫和侄子到工地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从昨天开始就提高了伙食的质量。

等梅子娟又端着一大盆绿豆汤进屋,一大家子人终于是聚齐了。

陈光耀拿起一个馒头就开始往嘴里塞,跑了一下午他还真是饿了。

梅子娟盛了一碗绿豆汤递给他:“慢点吃,别噎着了。”

“嗯。”陈光耀含糊答应一声接过绿豆汤,嘴里咀嚼的动作却没停。

就在一家人吃的正香的时候,院子外突然响起说话的声音。

是个姑娘的声音。

“请问,阿耀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