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萨尔浒之战
“什么?大明亡了?”
林天的声音在血腥味弥漫的战场上显得格外清晰。
陆文昭,沈炼和郭真都震惊无比。
陆文昭踉跄后退,撞在一棵树上。
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脸色惨白如纸。
虽然他们对林天的身份存疑,可林天的话头头是道,将未来几日之事都明明白白说了出来。
不像说谎。
若非有未卜先知之能,对方来自后世,知晓历史,倒也解释得通。
“不可能……这不可能……大明怎么会……”
沈炼的声音发颤,手指不自觉地握紧了刀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锐利的目光死死盯着林天的脸,试图找出任何说谎的痕。
“千真万确。”
林天叹了口气:“明朝的灭亡时间在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但最广泛接受的是1644年。”
“北京陷落,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
“崇祯帝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建立南明政权。”
“然而,南明仅维持了一年,1645年清军攻入南京,弘光政权覆灭。”
“因此,有人认为明朝的灭亡时间应定为1645年。”
郭真脸色惨白,手中的水囊“啪“地掉在地上,清水汩汩流出,浸湿了脚下的泥土。
他颤声问道:“那...那之后呢?”
林天沉默片刻,低声道:“满清入关,大肆屠杀,直接或间接导致大量平民死亡人。”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三千万百姓惨遭屠戮。”
“三...三千万?”
沈炼的声音都在发抖。
林天沉重地点头:“满清还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将汉人及所有其他族人统一剃发留辫,并以此为区分满汉和尊卑等级的标志。”
“之后大兴文字狱150年,被凌迟杀害者无数。”
“据部分学者统计,明末人口约1.9亿,至清初锐减至6000万左右,净减少近1.3亿人。”
“亿这个概念,你们可能不理解,可以理解一亿人等于一万万人。”
“之后满清封关锁国,导致华夏落后,最终被西方列强欺压,险些亡国灭种。”
“我穿越而来,就是为了拯救大明,改变这段历史。”
林天侃侃而谈,一连串历史数据摆出,听得陆文昭、沈炼和郭真都汗毛倒竖。
陆文昭突然一拳砸在树干上,鲜血顺着指缝流下:“这些畜生!”
林间一时寂静,只有几人的粗重呼吸声。
世上没有不败的王朝。
明朝会灭亡,他们不是没想过。
但没想到会如此惨烈。
一万万多人死去,大明人口锐减近三分之二,简直不敢想象!
良久,沈炼深吸一口气,问道:“林兄,你说的满清,莫非就是后金?”
“不错,1636年,皇太极将后金国号改为大清。”
林天说:“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明朝属火,后金属金,根据五行相克理论,火克金。”
“大清属水,可以克火,就能压制大明,取而代之。”
郭真闻言,怒不可遏:“这些该死的建奴,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林先生,敢问如何才能救我大明?”
“大明灭亡,有很多原因,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军事失利,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与资本主义萌芽等等。”
林天叹息:“想要拯救大明,唯有变法改革,但这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可说千难万难!”
沈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若你所言非虚……我们该怎么做?”
林天露出自信的笑容:“跟着我,我带你们改写历史。”
对于林天来说,明朝活不活无所谓,他只要建奴死。
只有建奴彻底扑街,才能免去那些血腥屠杀,他才能完成阻止满清入关的任务,获得奖励。
只是这种话,不能当着陆文昭等人的面说出来。
眼下拯救大明,才是大义!
残阳如血,照在三人凝重的面孔上。
远处传来建奴的号角声,但此刻,他们心中都明白,眼前这个自称来自未来的怪人,或许才是真正能改变大明命运的关键。
陆文昭对林天“未来之人”的身份,已经信了八九成,抱拳一礼:“还请先生,拯救大明,陆某愿誓死追随。”
林天满意地点点头,回想后世史书中对萨尔浒之战的分析,说道:“根据历史记载,萨尔浒之战明军的惨败,本质上是军事制度系统性崩溃的必然结果。”
“表面上的四路分兵之失,实则暴露出晚明军事体系的多重积弊。”
“在财政枯竭与官僚低效的双重绞杀下,明廷既无力维持合格的后勤保障,更丧失了培育良将的体制土壤。”
“杨镐被迫在寒冬仓促发动的四路合击,实为军事机器锈蚀后的困兽之斗。”
“万历后期的财政危机已使九边军饷积欠达数百万两,户部在萨尔浒战前仅能筹措46万两军费,尚不及万历三大征单次开销的三分之一。”
“官僚体系下的军需供应更是效率低下,辽东都司档案显示,开战前尚有七成军械未能配发到位。”
“这种困境迫使杨镐采取分兵就食策略——四路大军实为四个独立的后勤单元,各自依托不同卫所获取补给。”
“分进合击看似战术选择,实为财政与后勤无力支撑大军团作战的无奈妥协。”
“分兵之后的协调难度非常大,这才被努尔哈赤抓住时机,各个击破。”
林天顿了顿,喝了口沈炼递来的水,继续道:“除了上述主因之外,明军将领的新老交替并未顺利完成,也对战事走向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一点从北路军主将马林的表现就足以证明。”
“马林是威震草原的传奇名将马芳的次子,其父马芳作为从牧马奴隶崛起的‘边帅第一’,凭借的是九死一生的实战历练。”
“与牧奴出身的父亲不同,马林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兵法武艺都很出色;”
“而且在名师指导下学得满腹经纶,诗词文章样样皆精,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将。”
“只是马林以荫职入仕,虽使其37岁即官至大同参将,却缺失了至关重要的战场淬炼。”
“兵部考功司记录显示,马林在萨尔浒战前仅有三次小规模剿匪经历。”
“若非父辈的余荫,马林根本没资格统领四万大军作为一路主将。”
“尚间崖一战失败,乃是马林缺乏应变能力,指挥失误所致。”
林天信誓旦旦道:“只要我们提前赶到,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改变战略方针,便能扭转战局。”
“等等。”
郭真突然皱眉:“林先生,你方才说马将军会因指挥失误而败,我们几个小卒前去,又能改变什么?”
林天嘴角微扬:“因为我不仅知道他们会怎么败,还知道怎么赢。”
他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松软的泥土上绘制简易地图:“马将军分兵三处驻守,这本没错。但他忽略了一个致命弱点——龚念遂的辎重营太过孤立。”
树枝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努尔哈赤必定先攻此处,缴获粮草军械后,攻击斐芬山,再居高临下冲击马林本阵。”
沈炼眼中精光一闪:“所以我们要……”
“提前示警!”
林天斩钉截铁:“只要龚念遂部及时撤退与主力汇合,再加强斐芬山对防御,占据制高点优势,就能反客为主!”
沈炼突然单膝跪地:“林先生,请带我们前去!若能救下马将军,或许真能改变这天杀的命运!”
林天连忙扶起他:“沈兄不必如此。不过……”
他环视三人:“此去凶险万分,努尔哈赤亲率八旗精锐,我们可能会……”
“哈哈哈!”
沈炼突然大笑,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能与林先生并肩作战,改写历史,沈某死而无憾!”
“说得好!”
郭真捡起地上的一柄腰刀,“我郭真虽是个小人物,也愿以命相搏!”
林天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他郑重抱拳:“既如此,我们即刻出发,不过……”
他指了指自己的T恤:“我这样子太过显眼,得找件明军衣甲换上。”
“另外,你们应该知道尚间崖在何处吧?”
陆文昭开口:“在下知晓。”
“如此甚好,现在我们去援助马林,若是能够斩杀努尔哈赤,或许就能彻底改变历史。”
林天眼中透着一丝兴奋。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萨尔浒之战前,万历皇曾下了一道震惊天下的悬赏:
凡是能生擒、斩杀努尔哈赤者,赏银万两,升都指挥世袭;
擒获八大总管者,赏银五千两,升指挥使世袭;
擒获其亲属者,赏银千两……
只要干掉努尔哈赤,或者任一八旗统领,林天就能一飞冲天,登堂入室。
前往尚间崖,劫杀努尔哈赤。
风险是大了点,但收益很高。
富贵险中求,只要在尚间崖斩杀了努尔哈赤,就能大大打击建奴士气,甚至彻底改变明金战局。
获得一次复制机会。
现在林天有万夫不当之勇,万军从中取敌首级,不说探囊取物,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只要事成,加上他穿越者的身份,获得重用,几乎板上钉钉。
当然,也有可能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挤。
但这都是以后发生的事。
船到桥头自然直,做好当下,才是首要。
片刻之后,林天换上了一套从阵亡士兵身上取下的铠甲,
当他系好最后一根皮带时,沈炼突然问道:“林先生,若真能改变历史……你所在的那个未来,还会存在吗?”
林天系腰带的手一顿,随后露出一个复杂的笑容:“说实话,我也不确定历史改变后会发生什么,但总要试一试,再坏也不会比原本的历史更坏了!”
四人从战场上找到几匹无主的战马,朝着尚间崖疾驰而去。
沿途,他们不断收拢溃散的明军士兵。
每当遇到建奴骑兵小队,林天便展现出惊人的武力——他手中捡来的长柄斩马刀每次挥动,都能精准地带走一条生命。
“林先生这身手...”
郭真看着林天单枪匹马击溃一支十几人的建奴小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日落时分,他们的队伍已经壮大到百余人。
林天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尚间崖轮廓。
按照历史,明天正午时分,努尔哈赤将亲自率领精锐攻打马林部队。
沈炼在林天旁边坐下,递给林天一块干饼,沉默片刻后问道:“先生来自的那个未来...是怎样的世界?”
林天望向星空,眼中浮现出二十一世纪的景象:“那是个复杂的世界。有能飞上天的铁鸟,有日行千里的车辆,有瞬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但也有战争,有不公,有苦难。”
“听起来像神话。”
沈炼轻笑。
“是啊,对你们来说确实如此。”
林天说话间,听到身后有动静,转头看去,发现是陆文昭牵着马走来。
只听陆文昭说:“林先生,前面不远就是哈克山,过了山麓,再走七里,就能抵达尚间崖。”
“哈克山?”
林天听着耳熟,回想一下,顿时眼前一亮。